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德育生活化教学,对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特点,就如何进行德育生活化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初中;德育与法治;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0-0158-01
  1.发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生活思维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的学科,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非常关注理论教学内容讲解和灌输,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缺少关联。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由于缺少理论应用的机会,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不够全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新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拓展生活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它在教学时要面向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发和利用生活素材,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去理解生活要求和规范。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置于生活这个大背景下,积极去发掘生活中的素材,利用鲜活新颖的素材去丰富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生活思维,改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看法。如在《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教学中,鉴于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的QQ朋友圈,微信朋友圈,对“朋友圈”这个话题非常熟悉,而且初中生网上交友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我的朋友圈”导入教学,让学生说一下,自己的QQ朋友圈、微信朋友圈里都有哪些人,自己的朋友圈里是否有陌生网友,自己是如何认识网友的,日常会与网友聊些什么,并让学生结合实际,谈一下网络给初中生的成长带来了什么,网上的交友经验和烦恼,如何对待网络交友、网络犯罪等问题。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补充。这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取向,为学生道德品质发展、体悟生活、发散思维奠定基础。
  2.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是约束人们思想行为的精神力量,法制则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强制性准则,两者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服务社会,还要响应新课改精神,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和安排教学。结合实际来看,初中生的身心还不成熟,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对生活和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教师需要吃透学情,深挖教材,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去起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如在“维护秩序”一章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秩序的价值和作用,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现实际生活中有关“尊重规则”“维护秩序”的现象和重要性。如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小孩时,要积极主动地为他们让座,这样即方便了他人,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火车站买车票时,大家都要遵守规则,排队购票,这样可以保持车站的安稳、和谐,还可以提高每个人的办事效率,等同于为大家都提供了方便。这样借助生活化情境来教学,不仅可以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3.拓展教学空间,加深道德与法治理解
  生活是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基础,道德与法治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道德与法治一旦与生活脱离了关系,就谈不上是真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创新入手,积极利用生活化素材和生活化情境来教学,还要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朝着生活的方向不断拓展和延伸,从学生和生活的视角去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开展课外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学习任务,譬如,让学生交流分享某一领域文明礼仪的要求,归纳、总结日常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的接人待物的礼貌和规范,并让学生形成书面作业。如在餐桌上,先请客人入座上席,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吃饭尤其是喝汤时不要出声,进餐时尽量不要出现打嗝、咳嗽等不雅观的举动。如果主人为客人或长辈夹菜,最好用公筷。吃到硬物时,不要直接吐到地上,要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纸上。又如,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要以诚待人,谦虚谨慎,善于倾听,不要随便打断他人的谈话,还要与人保持眼神交流,要学会使用肢体语言。这样让学生在生活这个大舞台、大课堂中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感悟,促使学生的身心不断成长和成熟。
  4.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要从生活化视角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實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无缝对接,激发学生的生活化思维,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服务于生活。
  参考文献
  [1]杨鹏飞.生活化思维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文教资料,2019(04):210-2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3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