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媒体时代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常态的背景下,党中央正确指出“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还需要着力提高气象科普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丰富气象科普内容,创新气象科普的主要形式,并且由于受众者不同,气象的科普工作也就不尽相同。从本质上看,气象科普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在传统的理念下,可以使用报纸、电视、杂志等形式进行宣传与传播。但是,从目前的形式上看,基层气象科普宣传,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通讯发达的年代里,提出新媒体的创新与发展。以社会群体的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的力量,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性,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气象科普的整体性素质,引入反馈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增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新媒体;气象;科普宣传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715066
1 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
随着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延伸,气象科普也不例外,创新科普的形式与内容,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新媒体时代发展的道路中,借助数字期刊、微波、微信、QQ、网络电视等形式,不仅可以提升传播的速度,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覆盖面积,增强受众者之间的互动性。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受众者的需求及时解决民众反馈过来的情况。结合实际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科普宣传,普及气象信息。
从民众的受益性上看,人民已经不再是传统理念下温饱观念。更加注重的是人身安全与气象灾害事件。例如:前几年,“吉林粮库火灾”最后结论是粮食自燃现象引起的,让气象部门,背负了此种可笑的“黑锅”。这就充分体现了气象科普工作宣传力度还不到位。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气象科普宣传,应该借助新媒体网络的多种形式,加强气象部门的宣传力度,提高新气象部门的社会形象。
2 当前气象科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新常态的背景下,根据发达国家的工作经验,可以发现,气象科普的重要性。
从气象科普的影响力上看,气象科普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新媒体倡导下的气象科普工作上,需要在加强中心思想的同时,重新整合气象宣传与科普资源工作,从本质上促进气象宣传与科普创新的进步。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气象科普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不断丰富气象科普的主要内容,创新科普形式,按照受众者的需求,把科普知识传到千家万户,展现新时期的发展方向。
从目前的形式上看,例如:“全国科普日”、“3·23 世界气象日”等,都已经被充分的利用起来,但是科普工作是一种常态化的工作,仅仅当做任务一样完成,是不可取的,力度也是远远不够的。
[BT(1+1]3 对于新媒体时代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的几点思考
3.1 转气象科普的理念,提升气象科普的地位
从本质上看,每一个地区或者区域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经济形势,因此科普宣传的类型也就不能按部就班。其中,常见的一种宣传方式就是利用重大主体节日,进行气象知识的讲解与宣传。与此同时,还可以在中小学、社区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并走向农村,走向田野,加大科普力度,提升资金投资,转变科普理念。
新媒体时代下的气象科普宣传,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责任任重道远,不可急于求成。尽管气象科普工作一直是各界领导人秉承的重点,但是并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这个时候,面对参差不齐的人员素质,就需要坚持基层气象科普宣传的重要地位,加大政府的支持,积极实现气象科普宣传。在气象科普宣传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理念上的思想观念,并不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而是需要按照群众的需求进行轉变服务的模式,把群众需求作为导向,关注社会热点,加强针对性建设,以群众喜闻见乐的形式进行传播,最大限度上完成天气的发布,对应的策略的发布,提升受众者的认同感,提高企业的形象。
3.2 提高气象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新媒体倡导下的基层气象科普工作是把社会需求作为导向进行实施,构建一支高素质与高学历的人才队伍建设。面对网络时代的今天,人人都是可以成为新闻“主角”,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转载与传播,还可以实现网络小窗口的建设。通过有效的平台,及时发布天气预报,更新预警信息,与此同时,还需要对现实的气象灾害进行评估,提升气象部门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6]。不仅如此,气象科普部门,还需要秉承寓教于乐的态度,接受人民群众给予的有效建议,提升主动性,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积。
3.3 转有针对性的完善气象科普的形式
新常态的背景下,基层气象工作应该是面向大众的,需要结合多种形式实现科普工作的实施,完善思想的转变。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专项气象科普知识进行服务,实现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融合。把科普知识转向学校、转向课堂,转向社区,转向农田,展现全方位的立体科普化宣传。例如:广东省气象局就展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将气象微博纳入到日常的业务工作当中去,以鲜活的形式,获取社会的一致好评。并在微博排名中,展现较强的影响力。不仅如此,还有气象短信和12121 天气等一系列产品,按照群众的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倾听受众者的呼声,解决时代需求与气象服务之间的矛盾。
3.4 对气象科普的主要内容进行完善
气象科普的内容上需要根据理解形式进行坚持,找准传统方式与新媒体经济的切合点,以形象的语言,实现优势互补。并按照大部分受众者的需求,转变官方术语的使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气象部门还可以利用不同的新媒体渠道,阐述网络平台的主要优势,实现信息公开化,提升受众者的防灾避灾能力,在提升社会效益的同时,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效益。
3.5 利用新媒体创新工作机制 外部的环境建设固然重要,但是内部的部门联动也需要加以重视。从本质上看,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数字媒体传播速度越快,承载的信息量也就越大,这个时候新媒体时代下对知识科普的需求,也就会显得愈加强烈。
3.6 适按照多媒体宣传需求,拓展科普创作内涵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应该根据新媒体的时代需求,展现生动、简约、直观的科普作品,推出“图说气象”,并在此基础上,以丰富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为核心,集中大家的智慧,构建团队,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3.7 品牌塑造,打造立体科普宣传网络
打造3D立体化科普宣传,进一步强化部门之间的联动性,提升工作中的协同效应,为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展现了较强的思想交流格局。在新媒体的引导下,进一步挖掘科普宣传潜力,提升服务形象,尤其是为青年团队,提供了一个学习与补充知识的平台。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突出互动性与科学性、趣味性,进行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表达能力与服务意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提高气象科普的形象。
品牌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在品牌建设的活动中,不仅需要一颗公益的心,还需要拥有行之有效的奉献精神。坚持“传播科学、传递爱心,增强责任”的重要理念,深度探究特色品牌,让更多人愿意主动参与其中,让更多人认可气象科普知识。
新媒体状态下的气象科普宣传,需要重点深化网站建设,加大微博、微信平台的构建。展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形成立体化的宣传格局,实现受众群众的大幅度增长,探究策划的多样性与形式性。优化气象科普运行机制,提升工作效能。并且,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效果的展现,互动式节目的构建,让受众者参与其中。
4 总结
气象科普工作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利国利民的建设中,展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需要气象部门,按照受众者的需求进行构建,做到认真推动、精心创作、创新表演形式,优化新媒体模式。与此同时,还需要利用气象的接地性,“拉动”气象科普精品。加强部门联动,为民众搭建有效的互动“平台”,针对社会“带动”提出合理的规划。努力让科普宣传,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充分利用新媒体,吸引企业参与气象科普活动,展现“立体化”宣传格局。
参考文献
[1] 楊武圣.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普辅导[J].陕西气象,2015(09) :111-112.
[2] 吴君根.对农业气象工作的几点看法[J].浙江气象科技,2014(01) :99-100.
[3] 许永锞.改革开放 狠抓落实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2013年广东省气象工作规划[J]. 广东气象,2013(01) :18-19.
[4] 王奉安.宋达人局长在全省气象工作会议上作报告 把发展作为气象工作第一要务为加快实现气象现代化而奋斗[J].辽宁气象,2013(01) :56-57.
[5] 宋承林.南阳市气象工作为农业服务之分析[J].乡村科技,2017(27) :23-24.
[6] 李慧群.浅析机场选址中的气象工作[J].中国工程咨询,2016(01) :88-89.
[7] 孙义德.黑龙江省政府召开全省气象工作会议[J].黑龙江气象,2013(02) :152-153.
[8] 王守臣.王守臣副省长在全省气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吉林气象,2015(01) :77-78.
作者简介:
郑媛(1983-)女,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服务及应用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9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