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未知”与“浅知”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学生在小学与初中渐渐形成预习的学习习惯,在上课时,学生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课文的基本信息,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下,教师在课堂上应深究主题、疑处、文心、情感等学生未知的内容。文章分析讨论了基于“未知”与“浅知”层面的高中语文教学,并提出一些基本策略。
  关键词:未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1-0041-01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教师施行重点式教学
  为了让学生在考试时获得高分,大量的教师都采用了所谓重点式教学,教师仅仅只教课文中的考试重点,其他内容一概不涉及,这就导致了学生学完一篇课文都不知道它到底在讲什么的情况。
  2.将重心放在学生已知的内容上
  在语文课程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将重心放在生字词、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上,但是这些基本的课文信息,在课本上都清清楚楚地写着,学生只要在上课前看一看便能知道这些信息,导致学生认为语文内容古板、无趣,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
  二、基于“未知”与“浅知”的教学策略
  1.既是已知,尽量不教
  在一篇课文中,有很多简单的部分,如生字词、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和篇章结构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只要学生借助工具书等就可以预先知道,预习一遍就能掌握,但有些高中生不懂得如何预习或是没有预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例如,教师应该先教学生如何预习,比如,《荆軻刺秦王》这篇课文,可以先从一些课外资料或者网上百科来了解这篇文章的背景内容以及作者信息,对文章的作者以及写作时代有个基本的了解,再通过字典来查一查文中的生字词。另外,因为本篇文章是文言文,在预习时,应该要求学生将文言文转化成白话文,并写下来,如此一来教师能在上课时直接切入文章中的情感、主要内容以及学生的疑惑部分中,大大提升教学效率。
  2.通过已知,教授未知
  在学生进行过充分的预习之后,学生也了解了一定的课文信息,这时,教师就应该搭建一个层层深入的支架,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攀升,进而深究未知,最终达到传道解惑的目的。高中的语文课文都是经典的文学资源,这些资源不仅能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世界观,还能深化学生的知识。因此,在传授这些知识时,从学生的已知部分深入未知部分,将会令学生觉得文章更加连贯,理解更加清晰。例如,在教学《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时,学生在预习以及阅读课文时往往已经有了一些理解,例如母爱伟大,生命可贵等空泛的理性认知。但是仅仅这些认知是不够的,因为这些理性认知只不过是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留下的,并没有深入他们的内心。因此教师在这时应该帮助学生感受这些理性认知,比如为学生放映一些妇产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到一个个生命的诞生;或是让学生想想记忆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她在什么时候包容过自己,并将这些回忆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内涵与情感,这样学生将会更有收获。
  3.揣摩语言,读出文章文心
  在散文中,最主要的就是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文心。例如,汪曾祺的《葡萄月令》,虽然乍一看是一篇写葡萄生长的文章,实际上却不仅仅是这样。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让学生选择段落朗读来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理解文意,接着在教师赏析具体语句的带领下,让学生体会《葡萄月令》一文中的亲切与生动,质朴与平淡。最后,再归纳出文中所说的内容,以及散文的意境等,一步一步地将文章中的文心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
  综上所述,知其已知,教其未知,应该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策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将语文的重心与文章的文心教给了学生,还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鉴赏能力、感知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这也是新时代高中语文的教学要求,更是现代课堂的追求。这样才能将国文的博大精深传达给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胡进雷.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议[J].学周刊(B刊), 2010(1).
  [2]王帅.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课外语文,2017(6).
  作者简介:吴洁玲(1974—),女,壮族,广西南丹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3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