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平台下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学校教育功能得以日益凸显。但是也不能忽视教育的功利性会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方向,如果过于强调知识传播、技能掌握以及智商培养,就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因此,文章作者提出需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不断地强化,从而实现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普及与应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0-0150-01
  一、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问题
  从素质教育角度进行分析,可实现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针对智育与德育进行不断平衡就是其最终目标。具体地说,各科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等都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涵盖范围之内,同时还要进行贯通与应用。如在培养学生德育时,则主要从良好的社会品质着手,实现对学生适应性和认可度的进一步提升。相对来说,我们都不能进一步定义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对其角色以及作用也没有做出明确的分析。如果在定位心理健康教育时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的主要途径,就会有不可避免的冲突存在于素质教育中,所以我们必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效确定[1]。
  2.心理健康教育作用问题
  现在教育最为典型的误区就是混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内容。专业性较强、范围涉及较为广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明显特征。从本质上来说,不同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但是德育本身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固定,二者在开展工作时会有很大的区别存在。需要注意的是,矫正心理问题与道德培养模式之间有诸多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从精神层面着手,而道德培养主要从行为方面开展。
  二、辅导员健全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突出科学性规律,实现有效性应用
  教师或教研部门可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闭合的整体独立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特点与规律,这对心理素质教育研究有重要意义。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角度来说,符合学校教育环境以及教育理念是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性所必须满足的要求,尤其是要充分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体制,从实际出发,实现对教育工作开展途径的不断细化。教师或教研部门要利用合适的手段、工具以及方式,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受到破坏,实现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效性的保障是有效性的本质,这与普通教育内容之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可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预防问题几个层面着手提升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也可在不断影响学生的同时塑造其完善的人格。
  2.构建专业化体系、展开规范化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独立性是其明显特征。结构体系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与素质教育功能的独特性都是真实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独立性的方面。规范化的教育目的可充分说明心理健康教育与终生教育之间并不存在伴随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教学体验带有一定的临时性。学校需要将其划分到正常的素质教育当中,从多个方面着手对其进行保障与规范[2]。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方向,这也是进一步满足我国素质教育深层次需求的有效途径,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有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借助学校这一平台辐射每一个家庭,实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教师必须在这一过程中明确自身的主导与桥梁作用,运用自身知识实现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指导,促使心理健康教学整体水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陶绍兴,朱芬华,计宏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81-84.
  [2]郑洋.新媒体下大学生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以江苏高校为例[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6(6):67-70.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803040110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唐军栋(1980—),男,河北唐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3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