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炽热的爱,转动心中期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教学中教师的关爱、宽容、赏识是教育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唯有发自真心的去爱学生,并把它当作一种事业来做时,爱就会得到升华,“亲其师,信其道”就会变成现实。教育就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关键词】关爱 宽容 赏识 期待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1-0197-02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何谓爱?爱是一种信任,一种欣赏,一种理解和尊重,是教育的灵魂,是一种伟大的感情。让受教育者拥有丰富的内心和充沛的情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缺少爱的教育,注定是冰冷的、空洞的,是没有灵魂的。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爱、激发爱、传播爱,培育爱、守护爱,让学生在爱中感悟生命、收获成长。教师起早贪黑、呕心沥血,就是要把学生塑造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一、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要学会关爱
  1.亲近。既然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联系师生的纽带和“润滑剂”,那么,走近学生,亲近学生就是我们做学生的贴心人的开始。当你全身心地爱护、关心、体贴、帮助学生,亲近学生时,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比如,近年来,随着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多,一些孩子缺乏母爱父爱,在学校里变得封闭,不爱说话,不但性格孤僻,而且学习无动力。如果我们不主动亲近他们,关心他们,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也许他们的意志会越来越消沉。所以,我们关爱他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反过来他们会把你当帖心人。
  2.尊重。没有尊严的人生是屈辱的人生,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一定程度上严是爱的体现,但要注意个体差异,要把握好 “严”的度,不能过于苛求。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如果刺伤了学生的心,就会有两种恶果:一是使他们悲观失望,消沉下去,二是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于抱着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所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保持 “两个尊重” 。
  3.理解。被人误解,不被理解是很痛苦的,有时候他们彷徨了、沮丧了、疑惑了,你就要走过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理解学生的想法,理解学生的需要,试着用他们的思维方式,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说不定就会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要学会宽容
  1.倾听。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要犯一些错误,不管什么原因,我们首先要学会倾听,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让他们去说。了解他们所思所需,为他们分忧解愁、帮他们出谋划策,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这样学生就会亲近你,信任你。
  2.信任。信任是一座桥梁,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信任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彼此的心房,信任还是一束阳光,能照亮一个人的心灵。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往往是从相互信任开始的,有了信任,思想间才能交流,心灵间才能沟通。
  3.等待。育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源于此。我们知道,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教育不仅需要爱,还需要等待。
  当善于倾听,善于包容接纳,善于耐心等待成为你教学的一种习惯时,学生就会把你当作贴心人,他们就能“亲其师,信其道”。
  三、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要学会赏识
  1.赞美。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务必要学会赞美学生的方法:(一)赞美学生要事出有因,不能乱赞美。否则,就会画蛇添足。(二)赞美学生要抓住特长。
  2.赏识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师不比贤于弟子,弟子不比不如师”。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长处,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别人的赞赏,学生当然不例外。既然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渴望得到赏识。我们何不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呢?
  3.分享。分享是赏识的升华,是一种善举,学会了它,就学会了生活;不会分享的人注定是一个孤独者,在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感受到的一切传递他人,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分享学习,我们会觉得学习更加有趣;分享梦想,我们的生活回因此變得更加美丽;分享亲情,我们会觉得亲情的伟大;分享忧乐,我们会变得更加乐观。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
  当赞美学生,赏识学生,愿意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成为你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行为时,学生就会把你当作贴心人,他们就能“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让我们用父母的关爱之心、教师的仁爱之心、社会的博爱之心,启人心智、助人成长,为孩子架设一条条爱的轨道,教育的未来会更美好。
  作者简介:
  郑仕海(1961.4-),男,汉族,大专,研究方向:思想教育,职称:副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