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个性化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童话个性化学习是小学语文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健全人格和语文素养。但从语文童话个性化学习情况得知,当前小学语文童话个性化学习存在教师理论素养缺失、教学技能有待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面狭窄等问题,种种因素都影响着童话个性化学习效果。本文则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望给予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童话个性化学习 问题 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传统学校开展的与基于网络的语文个性化学习指导对比研究》(课题立项号:186220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1-0007-02
一、童话个性化学习现状反思
1.教学方式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改写表演童话,配音乐和插图进行教学仅仅占百分之十八。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对童话作品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童话教材大多集中在低年级,对学生学习兴趣、阅读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但是就目前来看,童话课堂平淡,无味,没法达到引起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想象力的效果。教师提前备课时候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酌情选择更吸引学生,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手段,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已经占据小学教学课堂主要地位,它以直观性的影像将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从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为具体可视的图像,打破“过去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相关的童话故事的内容的时候,往往是重视采用口头语言描绘的方式来构造出童话故事的形象。”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备受教师们喜爱。但是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课堂上还是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本末倒置,把多媒体当作整个课堂的教学方式,完全忽略其他教学方式,甚至把整个注意力放在多媒体教学上,以至于连板书都忽略掉。但是多媒体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因为缺少时间去制作,大部分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都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成品,没有考虑课件是否符合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课堂上变成教师面对电脑,对多媒体解说,语言平淡没有了抑扬顿挫,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失去语言魅力,最后教学效率更加低下。任何事物有利也有弊,多媒体确实对语文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不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一味依赖多媒体,把课堂变成多媒体放映室,往往结果得不偿失,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发挥其引趣作用,结合传统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应对童话个性化学习现状策略
1.童话后续创作
马斯洛说:“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可见学生的创造力之强,他们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的。因此,抓住学生以想象见长的优势,在课堂中适时的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进行创作和改编,可以大大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采用如下一些有趣的方式进行后续创作。
仿写童话。低年级课文中童话占据的比例较高,学生对童话兴趣浓厚,教师就可以把这些课文当成一个例子来引导学生仿写一些小的童话故事。如《小壁虎借尾巴》可以仿写成《小鸡借翅膀》,也可以借学生喜欢的故事书,卡通画来仿写,要求学生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故事情节可以自己想象,通过一段时间,发现一些同学能写出很完整的童话故事,大部分同学的看图写话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改编童话。孩子的创造力和模仿力都是惊人的,特别是面对一些他们喜爱的童话作品,在读完之后会产生很多奇思妙想,这时候刚好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就是一个典型的素材,在原文中树在工厂加工成火柴,鸟儿是通过火柴去村子里寻找的。树除了可以做成火柴还有很多其他的用处,比如可以做家具、做船、做课桌椅、做铅笔、造纸、做成工艺品等等,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们想想,假如树做别的用途,鸟儿又该怎么做呢?这样,虽然故事的情节发生了改变,但是主旨还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改编活动,孩子们或许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改编之前或许会责怪伐木工人砍树,拆散树和鸟儿这对好朋友,在改编之后,孩子们或许会悟出树和鸟儿终究不会永远在一起,就像我们生活中一样,好朋友可能因为转学或者其他种种原因分开,而我们应该接受并且去祝福。
续写童话故事。很多童话课文采用开放性结尾,学生学了之后意犹未尽,就可以安排这种实践内容,像《小松鼠找花生》最后结尾是:“小松鼠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语的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就可以安排学生课堂进行口头编写或者课后进行续写,小松鼠是怎样知道真相的呢?是谁告诉小松鼠的呢?小松鼠知道后是什么样的表现呢?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编写一个与众不同的结尾。但是教师的诱导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主动权直接教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创作权。
2.课后阅读完成知识迁移
听家长读故事。除去在学校时间,其他大部分时候孩子是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是教师之外另一个关心孩子的群体。在小时候没有电视机,也没有电子产品的时代,晚上大家常常搬个小凳子聚集在家门口,听父母、爷爷奶奶和邻居聊天讲一些过去的传说、童话和民间的故事,如《嫦娥奔月》、《猪八戒吃西瓜》、《狼来了》等等这些经典的童话,而现在电子产品普及,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已经成为儿童的家庭伴侣,很多孩子失去了精神食粮,家长也跟孩子越来越疏远。因此教师应该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比如跟孩子一起读童话故事,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孩子在听故事、读故事的过程中不仅是故事情节吸引他们,他们会通过语言在头脑中勾画出一幅幅图像,充分的融入童话故事中,同时也拉进父母跟孩子的距离,慢慢的学生会迷上童话,从家长读过渡到自己看,自己讲,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投入到閱读中来。
教师推荐阅读。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课外阅读的书籍,在选择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推荐有趣的,难度适宜的课外书籍,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阅读。除此之外,老师在推荐课外阅读时,还应该注意推荐的材料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这将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让学生能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扩大知识面。低年级语文教材中选材最多的就是童话故事,根据笔者学校图书馆借阅记录来看,童话作品是学生最喜欢借阅的书籍,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有“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教师可以把童话作为扩展学生课外阅读的突破口,不光对于童话个性化学习,对于其他知识扩展也大有好处。
参考文献:
[1]王东凯.小学语文童话个性化学习的困境与对策[J].林区教学. 2011(09)
[2]张秀丽.基于小学生学习特点的阅读教学需求[J].现代教学. 2011(Z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