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我国班级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今年初,我们课题组承接了洛阳市教研室的农村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探究任务。我们对附近的近千名农村中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做了一些探索。
  1、部分教师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力度不够。
  面对课改,有一部分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观念上不适应。一些教师已经习惯了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对新的教学模式存有抵触心理,在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时难以有效吸收消化,被迫推行时出现了一些形式化、表面化和绝对化的现象,阻碍了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化发展。部分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2、随意分组,组内分工不明。
  有91%的同学对小组合作感兴趣,认为小组而后者学习有利于自己的进步,愿意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班主任或一些教师分小组时,为了省事,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分组中,有的是以学习成绩分组,有的是以座位临近分组,有的是以兴趣爱好分组。这样的分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更使的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分组后,往往只确定了一个组长,组长负责组内的一切事务,好像小组的家长,而其他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和任务分工,不知道该怎样合作,只是被动的听从组长安排,从而缺乏主人翁意识,甚至对组长不配合甚至有抵触情绪,影响小组工作的开展。
  3、合作学习任务不清晰,不合理。
  部分教师没有认真备课,对教学目标没吃透,重难点把握不准,对学生缺乏了解,不能准确把握学情。对于要同学们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清,要么有些问题太简单,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要么太难,学生难以完成;或太空,学生谈论时无迹可寻。
  4、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不足。
  部分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将合作问题呈现后,未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没有观察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止”。学生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研究讨论。
  5、配合不积极,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很多时候沉默不语;有的学生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由此难以形成真正的合作。
  6、评价机制不全。
  教师很少关注那些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的集体评价;教师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7、部分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机不纯。
  认为小组互动学习要占用教师讲解时间,学生成绩很难提高。因为耗时费神,平时根本不用。要上公开课、优质课不得不用,认为小组学习互动的目的就是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或教学高潮,甚至是为了吸引评委和听课教师而做秀。
  8、过多地安排小组互动的内容和次数,讨论、研究的问题没有价值。好像非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解决问题。
  9、部分教师的引导、点拨不到位,急于得出答案。
  盲目的开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的小组学习是低效的。也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有该怎么做呢?
  1、学校要制定整套的课改计划,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监督,将是否落实课改与平时的绩效和评比挂钩。
  只有制度的约束和利益的牵挂,才能促使一部分思想懒惰的教师转变观念,将课改逐步落实到实处。反复的业务培训能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尝到课改的甜处,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1)小组人数要合理,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2)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3、对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负责将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要督促成员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4、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不是课堂教学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但要避免过多过滥。
  5、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养成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训练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矩的习惯。
  6、制定量化评比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就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量化评比制度
  7、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揮。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8、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是教师和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