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市场经济环境下行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特别是头脑灵活的人才更受企业欢迎。小学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阶段,开阔的思维习惯需要在各学科中培养,而数学学科的逻辑关系较强,容易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像独立思考能力越强,解决数学难题的速度越快。因此,本文首先介绍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然后分析小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现状,最后研究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生 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125-01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进行分析,甚至反复论证,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达到解题目的。从这方面来看,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认真思考问题,且要养成独立思维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自主钻研,从而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当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能动性,适时地放权于学生,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会放松心情,自由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增强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鉴于此,下面针对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人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一、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数学教育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知识点都需要认真思考,仔细琢磨,才能得出计算或推理结果。这种能力的获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小学阶段抓起,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意识,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课堂都是教师在思考问题,并将分析结果呈现给学生,小学生只会坐享其成,牢牢记住结果,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而遇到同类问题,眼前一团漆黑。如果数学教师让他们独立想出解题方案,可以发散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其大脑,增强他们独自理解与思维扩展能力。此外,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坚持的育人目标,切实地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将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学生的核心能力,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现状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在数学课堂上容易走神,再加上枯燥的数学习题往往令他们产生一些抵触心理,大部分小学生对数学课程不感兴趣,也不认真思考问题,即使最简单的数学题也会错得离谱。目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开始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但是训练方法不够科学,甚至背离了数学教学目标。一方面,许多数学教师仍然将传授概念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目标,教师占用大部分课堂时间,以个人讲解为主,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解题方法,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完全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不利于提升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面对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师常常会布置大量作业,进行强化训练,但是繁重的数学习题压得小学生喘不过气来,久而久之,许多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排斥数学课程,无心探究任何数学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途径
1.采用自主学习模式,促使学生自主解答
现阶段,“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各学科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给予学生自由学习、充分发挥个性的权利。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教育注重理解和分析问题,只有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轻松地解决数学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模式,促使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教授“乘法知识”时,利用讲解具体知识点和运算公式的机会,提前导入问题,像“2+2+2+2=?”以此引发小学生的思考,并自主解答问题。当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得出答案时,教师再引入新的计算方式,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他们逐渐认识到数学运算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巩固旧知识,也节省了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的时间,从而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模式构建争取了更多时间。
2.组织小组解题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从小学生的年龄点来看,比较活波,贪玩好动,喜欢凑热闹,一个人很难安安静静地学习知识,更别提独立思考问题。相反,如果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学习,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将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争先恐后地思考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数学教师可以合理地组织课堂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讲解“数量单位”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且只能在整个校园内部活动,让学生自行做主,完成作业任务。首先,数学教师布置“测量小组成员课桌的长和宽”、“测量操场长度”、“测量教室体积”等作业活动,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内部讨论,再进行实际测量,再派一个代表述说思考结果和测量方式。小组解题活动结束以后,数学教师还要及时总结学生的测量成果,尤其要详解“数量单位”和“表示方式”。
3.融入生活基本元素,引发学生答题兴趣
小学数学都是最简单的算术题,许多都可以进行口头计算,而看似简单的数学习题却难倒了不少學生。在小学生的眼里,数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不能直接背诵,也没有固定的解题思路,很多算术题拥有几种解题方法,而最佳的解题方法才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这也是由数学注重解题的时效性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对于贴近生活的知识内容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进行相结合,变枯燥的知识点为生动形象的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加减法”时,数学教师融入生活基本元素,引发学生答题兴趣,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能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并以“摆火柴”的方式表示,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再比如:在讲解“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创设“组织学生参观古寺庙”生活情境,预收30位学生的花费为1800元,车费12元/人,伙食费13元/人,门票22元/人,试问预收费用够不够花?如果够花,能余多少钱?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当今社会,人才济济,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永立不败之地。作为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肩负着学生心智培养的重任,尤其是小学阶段更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在各学科中,数学习题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绝对优势,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科学地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的认知风格、情感体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五娣.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86.
[2]张俊芹,申应举.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教育现代化,2018(39):383-384.
[3]杨学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思考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4):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9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