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事业单位对财政拨款使用整体效率是通过逐渐加大改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力度而逐渐提升的。通过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更加规范使用国家财政拨款,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更好地履行单位管理职能。本文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找出会计工作检查提升的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进而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事业单位获得更加健康、稳定、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2013年,国家制定了新《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法律法规,我国事业单位发展向着正规化、科学化更进一步。事业单位会计会计核算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伴随着国库集中支出财政体制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会计核算工作者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当前,日常财务业务核算中仍面临各种问题,例如核算杂乱无章、财务制度不严谨等,亟待事业单位制定更加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采用组织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持证上岗等方法改变现状。
  一、“中心”是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1.“三双”会计模式
  新形势下,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行业备受关注的焦点,由传统单一的预算会计体系转变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相结合的双系统模式。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双体系”模式,即核算会计五大方面,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和备注。在预算中,要能够将收入、支出和结余三个要素进行核算,并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有机结合两种核算方式。
  第二,“双基础”,会计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将收入、产生的费用,实际发生的作为核算基础。
  第三,“双报告”,在会计年度结算时,需要完成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同时运用两种不同的结算方式。
  2.重新确认财务与预算会计关系
  《基本准则》中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采用与企业不同会计结算模式。新的核算模式,包含了会计预算要素和会计报表制度,即“3+5要素”会计核算模式。“3+5要素”会计核算模式优点在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可以同时完成决算报表和财务报表,对政府进行参政项目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报告信息互不干扰。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第一,在现金管理方面,实行“平行记账”,明细记录收入、支出项目。在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方面,各部门需要同时对现金收入、支出业务进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
  第二,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将产生的业务进行会计核算时,当期盈余数之间相减所得差额差异通过编制“当期预算结余与当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得以实现,并进行备注。
  3.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要求
  政府制定会计制度,是为了实现会计功能职能工作要求。会计制度引用权责发生制,设置会计科目、会计账目账务处理功能,将权责发生制对发生的业务进行收入、费用核算;增加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两项费用表;根据财务制度确认无形资产;将投资核算方式进行细分,并指出在投资持有期间所拥有的股权。财务制度规定是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将固定资产折旧、公共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房和无形资产核算中进行摊销,做好坏账准备登记工作;增加项目发生前期预计负债、延误发生的费用和预先提用费用手续等。
  二、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相冲突问题
  1.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还需加强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不同于私人企业,财务人员的竞争压力没有企业竞争激烈,这种情况造成事业单位少数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长期稳定不变,没有跟上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停留在初级阶段。由于受工作环境影响,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中未能主动学习业务知识,未能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社会经济是持续向前发展的,我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业务要求更高,对会计核算工作要求更加细致。
  但是在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中会计从业人员仅限于完成现金业务等基础会计工作,没有及时学习新知识,无法适应我国新的会计制度要求,造成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数据真实性,客观性有待考查,一定程度上影响单位财务结算,增加会计核算工作难度。
  2.约束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
  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在上一年预算数额基础上加大数额,并未以一事一权相匹配原则作为预算编制依据,造成财务数据报表反应不真实。有些事业单位未遵守财务制度,随意使用,随意支出款项,未能核查支出项目,未能全面把控,未能核查支出项目是否符合规定,大大降低此部分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不必要开支。还有些单位在项目支出核算工作中未执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标准,未能对基本支出款项进行分类细化,未能专款专用,挪用项目资金的方式来填补之前缺口,利用项目支出来维持单位的日常办公支出。
  3.设置过于简单的会计岗位机构
  目前,我国有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对财务知识认识较少,制度掌握不全面,法规方面与财务管理方面认识比较匮乏,轻视财务管理工作,认为这不属于单位重要部门,甚至有些单位未单独设置财务部门,只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分支,甚至只派非专业会计人员担任财务工作,还有些单位违反会计制度,会计工作和出纳工作由一人同时担任,未遵守会计不相容制度,未能将岗位分开设置,影响单位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三、加强会计核算的途径
  1.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我国对于事业单位都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規范会计核算工作要求,单位也应从自身实际情况考虑,依据相应会计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并遵照执行,遇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内容进行修改并加以完善。
  首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应积极按照国家财政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制度执行相关要求,比如组织大家使用公务卡结算制度,按照财务制度,工作人员差旅费、宾馆住宿费、车辆保修年审等费用支出可以通过公务卡结算,大大节省了现金流量,保管费用发票,发票单位、明细事项、费用数字方面跟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一致。其次,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登记工作,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提高本单位固定资产保管使用率。最后,实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手续,严禁擅自处置、转让国有资产,避免部门或个人私占单位财产。   2.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采用综合预算的管理模式,将单位预算内、外的资金都纳入政府的综合财政预算的管理体系,预算体系依据科学定额标准进行改进,将预算能夠落实到各部门,使财务预算更加科学和规范。各事业单位按照自身实际情况,根据工作领域、分工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单位自身情况建立适合本单位财务管理控制系统,单位内部从机构职能和财务制度上加强控制,做好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工作。
  3.检查会计管理工作
  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结合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制度避免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府也要加强各单位监督管理工作,提升财务运营监管力度,真正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规范合理使用财政资金,创造更大的资金财富。在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考虑到工作的不确定性,更加合理开展会计核算监督与检查工作,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开展工作的同时,制定相适应的会计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所制定出的监督检查制度与《会计法》中保持一致,更加贴近自身的发展需求,有效促进会计工作的发展。
  4.加强原有财务预算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深入人心。政府依据经济与功能不同,将收入分类改革这一块进行细化,使得单位会计核算内容也更加条理清晰,带来的工作量相对以前成倍增长。财务工作主要内容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模式变成了财务核算与监督管理同时进行,在日常处理财务工作过程中均有所涉及。事业单位需加强自身预算编制管理工作水平,更加规范、严谨、按时、高效完成财务预算,使部门预算更具规范性,按照“一事一权”原则合理控制费用支出,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和监督工作。
  5.提升财务人业务水平
  为了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通过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等途径加强学习,达到更高层次的修养和业务水平。加强学习的同时,还需充分重视道德素质培养,道德素质对会计人员是一项高标准要求,提升会计人员道德水准,避免会计人员违反原则性错误,带来数据不真实,信息不全面,财务报告反映不真实的情况。
  四、结语
  传统会计制度并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了会计核算工作困难重重,未能客观、有效、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现如今事业单位面临财务改革,要求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完善以往会计核算制度中不符合现状的部分,加强道德教育,完善机构监督体制、提高专业水平,从根本上提升单位会计从业人员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水平,客观反映单位财务运营情况,更加高效地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旭阳,张青.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财会学习,2019(01).
  2.牟少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纳税,2019(01).
  (责任编辑:刘海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1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