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提高轴类零件车削质量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工业产品中,轴类零件适用于一个或多个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维护操作中。轴类零件是机械配件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提高轴类零件的加工质量,不仅能够提升设备使用安全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为整体提升我国装备制造的制造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轴类零件;车削工艺;提升质量;精益求精
  在工业产品中,轴类零件适用于一个或多个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维护操作中。轴类零件是机械配件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按轴类零件结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光轴、阶梯轴和异形轴三类;或分为实心轴、空心轴等。提高轴类零件的加工质量,不仅能够提升设备使用安全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为整体提升我国装备制造的制造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提升轴类零件的加工质量做以下探讨,仅供各位专家品鉴。
  1 车床的调整
  1.1 调整车床尾座
  调整车床尾座,使尾座上的顶尖中心与车床主轴的中心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这样可以保证在加工轴类工件时,降低或者避免圆柱度误差。具体方法是,事先采用一夹一顶装夹一根光轴,将百分表固定在车床的刀台上,在自动进给的情况下,检测百分表指针的摆动量,然后通过不断调整尾座两侧的螺栓,直到百分表的指针在车床进给过程中不再摆动为止。
  1.2 调整中滑板镶条(锥铁)间隙
  调整中滑板镶条间隙,可以有效防止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让刀”现象,提高工件表面质量。调整中滑板间隙的具体方法是:取下中滑板远端的遮挡盖,不断调整内、外侧的紧固螺栓,松紧度保持在摇动中滑板不费力,同时中滑板正反方先转动转换时,间隙不超过五分之一圆周即可。
  1.3 调整小滑板镶条(锥铁)间隙
   调整小滑板镶条间隙,可以更加准确的保证轴类工件长度方向的尺寸,确保长度尺寸达到设计要求。具体方法类似于中滑板镶条的调整,达到消除反向间隙的目的即可。
  2 刀具的准备
  加工轴类零件,根据不同位置、形状、加工工艺要求的需要,我们需要准备如下刀具:
  (1)45°外圆车刀。又名端面车刀,主要用于车削端面和倒角。对于一些铸造或者锻造的毛坯,也常用于车削外径。
  (2)90°外圆车刀。常用的90°外圆车刀,实际的主偏角是90°,主要用于车削轴类工件的外圆,同时通过清根加工,保证轴肩的垂直度。
  (3)60°三角螺纹车刀。俗称“尖刀”,其作用就是加工轴上的螺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图纸的要求,还有梯形螺纹、圆锥螺纹和蜗杆等。加工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螺纹,准备螺纹车刀。
  (4)切槽刀。又称“切刀”,主要用于切出退刀槽或者切断。加工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選择切槽刀的主偏角。
  (5)精车刀。俗称“光刀”,其用途就是通过精车刀的加工,保证工件表面的粗糙度达到图纸要求。根据对工件粗糙度需求的不同,通常采用的精车刀有:硬质合金精车刀、白钢精车刀、油钢精车刀以及光整加工刃具。而对于工件表面粗糙度要求高于机床本省能力的需求时,比如对于要求表面粗糙度值,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小于1.6μm的表面,车削加工者要给磨削留有加工余量。
  (6)中心钻。其用途是在轴的端面钻削中心孔,便于使用顶尖对加工轴进行辅助支撑。
  2 加工过程与注意事项
  (1)装夹方式。对于那些形位公差要求不高的轴类零件,可以采用一夹一顶装夹方式;对于形位公差要求较高的需要采用两顶尖装夹方式,同时要对两侧中心孔进行研磨,保证精度,如电机轴。
  (2)切削用量的选择。粗加工时根据毛坯余量的不同,尽可能的采用大的切削深度аp,小的切削速度Vc和大的进给量f;半精加工的时候,根据粗加工后所留的余量,在保留精车余量的前提下,快速修正粗加工时带来的形状误差和表面加工硬化;精加工的时候应根据所选择的精车刀,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切削参数。比如:采用油钢宽刃精车刀就需要低的转数n,配合大的进给量f。
  (3)加工的过程中,要加注切削液(铸铁除外),防止工件产生热变形的同时,可以降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提升工件的表面质量;倒角要选择在精加工完成之前,防止由于倒角对工件产生挤压,导致轴肩、轴头被拉毛,给安装带来麻烦。
  3 其他事项
  如果是单件生产,可以采用一次装夹,完成所有加工;如果是批量生产,则要采用粗、精加工分开原则,提高生产率;若需要在加工的中间环节进行热处理,第一次粗车后要预留足够的余量,防止热处理后产生变形,导致出现废品。
  以上就是本人就轴类工件的普通车削进行的简单论述,其中有工艺方面的简介,有提升加工质量的必要准备,有加工方法的借鉴,也有关于加工经验的总结。
  总之,随着中国装备制造的不断升级,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提升国产产品质量刻不容缓。将中国从制造大国提升到制造强国不仅需要创新精神,也需要具有吃苦耐劳,追求精益求精的高技能人才,只要我们都能够专注的做好每一件事情,中国梦就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蒋增福.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2]管林东.机床加工工艺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须建云.屠国栋.车工.科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1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