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实证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偏低。江苏省作为经济发展大省,需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争做排头兵,为其它省份提供发展借鉴。当前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实体经济发力不足、开放发展遭遇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利益分歧等问题。江苏应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促进“1+3”功能区战略实施,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合理分配资源,实现内部地区有侧重地发展;推动政府创新型企业的财政支持、建立企业家的创新压力、动力及引力机制;实施富民政策,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新常态;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7-0024-02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国各省市皆需在政策导向及实现措施上下足功夫,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要率先解决全要素生产率低、需求供给不匹配、结构性失衡及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跳出中等收入陷阱,为全国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江苏省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省市,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及地区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一,在以增长数量衡量经济的时期居全国各省前列,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更要率先跨入高质量发展行列,因此江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剖析江苏现阶段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江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其他省市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支持。
一、江苏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
1.社会民生发展不平衡
统筹区域发展是中央和地方长期以来进行经济发展所坚持的政策基点。江苏作为经济强省GDP一直名列前茅,同时全国百强县江苏也占据诸多席位,但江苏省对于GDP中工资福利含量关注不够,富民问题仍需解决。从相对差距角度出发,以苏南、苏中、苏北为基本单位,对各区域的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及居民消费水平进行测算得到的变异系数、泰爾系数、基尼系数等指标都表现出江苏区域差距正在不断缩小。[1]但是苏南苏北的差距依然很大,这个差距缩小是相对意义上从4倍缩小到2倍,而从绝对差距角度来看苏南苏北差距依旧大,且江苏省内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比全国发展差距问题突出。
2.产业发展不平衡
根据江苏的区位位置来看,上海在服务业及贸易方面发展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江苏服务业的发展,因此相比起服务业江苏省制造业基础好。但基于此,江苏省内部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依旧严重,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江苏作为利用外资及外资企业发达的省份,外资企业对江苏经济发展的贡献占绝大部分,但外资企业集中在苏南地区。苏北地区主要发展的是以劳动力资源为主的传统产业。
3.资源分配不均衡
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注重人才政策等质量型政策,因此人力资源至关重要。但现实情况是苏北地区是劳动力纯流出地,苏北地区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比重偏低。苏南地区以其发达的产业、充足的就业机会、良好的工作福利待遇吸引着苏南地区及苏中、苏北地区的人才。此外,资金、信息技术要素的分配问题不言而喻。
(二)过度依赖外资企业,内生实体经济重视度不够
整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高端产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江苏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2]同时,江苏省进出口贸易的大比例由外资企业创造,在面临着高端企业回流、低端产业转移问题时,发展具有创新性的民营企业是关键。广东作为中国创新性强、优秀企业数量多的省份在经济进入高质量时代具有更大优势,值得江苏省学习研究。
(三)开放发展遭遇外在环境恶化
近年来,对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问题的讨论一直络绎不绝,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带动国内市场不景气、实体经济发展遇挫、就业难等问题;另一方面导致其他国家优先发展本国制造业、满足国内需求,对我国来说外需不足,出口量有所下滑。此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江苏省出口贸易的压力。因此,改变以往传统产业居多、侧重发展先进制造业刻不容缓。
(四)地方存在利益分歧
全国各省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竞争关系,同理江苏省内部也存在利益分歧。苏南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率先发展,在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占据优势,改善苏南苏北地区差距过大首先要实现区域的互联互通,必然存在发达地区让利落后地区的状况,因此如何战略体系的构建以及如何进行利益诱导至关重要。
二、江苏实现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对照高质量发展阶段江苏省存在的问题,可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战略层面
突破区域协同发展的行政边界制约,制定长三角区域内发展规则,实现区域内部的资源整合,尤其是加快促进“1+3”功能区战略实施。[3]其中,“1+3”战略中“1”是指由沿江八市构成的扬子江城市群;“3”分别指连云港、盐城、南通一线的沿海经济带,宿迁、淮安和苏中部分地区组成的江淮生态经济区以及将徐州建成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沿江八市可持续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所培养的发展优势发展沿江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连云港、盐城、南通作为沿海城市在港口贸易上具有先天优势,可深度挖掘三座城市在港口贸易方面的作用发展好沿海经济;宿迁淮安传统产业偏多,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严重落后苏南地区,因此在高质量发展时期强行按照南方发展模式转变可能适得其反,苏北落后地区首先要审视各自存在的优势,培育独特的发展点,在现代农业、旅游等生态经济方面开拓优势。
在认清省内局势基础上,还要把握省际之间的区别,有优先有侧重地进行经济发展。比如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具有绝大优势、浙江的互联网经济有优势,如何进行省际之间的合作,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融入到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发展中,实现传统制造业的变革,开拓出新的智能化发展模式。[4] (二)要素分配层面
上述分析中提到苏北地区不应复制苏南地区经济发展道路,应建立起具有其特色的独特发展道路,因此苏北苏南地区在资源分配上也需视发展需要。比如,苏北地区可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有集约化的土地供给,其次是技术指导,这需要苏北地区以教育培育人才或以工资福利供给吸引技术人才,以专业化的指导给予当地民众信心。而苏南地区制造业基础好,目前发展重点是朝着智能化、创新化方向发展,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对要素的要求较高。[5]总的来说,给予苏北地区合理限度的资金、土地、技术、人才发展优势产业,以内生驱动机制促进区域发展。但不管是苏南地区还是苏北地区,都需重视品牌的作用拥有良好的品牌能有效吸引技术人才及资金支持。[6]
(三)促进机制层面
政府作为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及规则的制定者,需要政府对发达地区提供产权方面的保护,给予创新型企业财政支持,以实际行动支持发达地区竞争力提升。对于落后地区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扶贫,帮助落后地区脱贫及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上做好财政金融支持、经济监管、维护发展的效率与公平,社会上做好社会保障、福利保障,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效率型的政府。[1]
建立面向企业家的创新压力、动力及引力机制。动力机制指政府进行法制体系建设在法律层面保护企业的财产权;压力机制指促进发展的效率与公平,规范企业间的竞争,对不当竞争企业进行处罚,给予企业压力;引力机制指对企业进行利益方面的诱导,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侧重科技创新领域。[4]
(四)社会民生方面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矛盾已由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间接表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即解决富民问题。基于现实情况分析,解决富民问题首先要解决区域发展差距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主体推进,政府要做的是防止本应用于社会民生的资金进入金融市场,利用富民政策如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给予保障。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需要发展生产性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给予企业员工更高更匹配的福利待遇。此外,以人民自身为主体,积极拓展致富渠道,构建动能充沛的创富势能。[7]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通过内生动力提升人民自身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芸,战炤磊.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与新路径——以江苏为例[J].南京社會科学,2018(12):50-57.
[2]丁涛,顾金亮.科技创新驱动江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4):41-46.
[3]沈坤荣,赵倩.世界级城市群国际比较与区域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以江苏为例[J].江海学刊,2018(2):102-107+238.
[4]刘志彪.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江苏的制度创新与富民问题[J].现代经济探讨,2018(9):1-7.
[5]江苏省统计局课题组,李宝会.江苏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J].唯实,2018(5):45-49.
[6]张蔚菊.多维度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J].群众,2018(13):53-54.
[7]夏锦文,吴先满,吕永刚,李慧.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拐点”:内涵、态势及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8(5):1-5.
[责任编辑:赵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2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