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气环境监测中大数据解析技术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数据解析技术是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依据。通过了解当前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情况,结合近年来大数据解析技术应用特点,明确新时代发展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出的要求,深层探索如何在大气环境监测中运用大数据解析技术,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发展环境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大数据解析技术;预警平台;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7-0-02
  Abstract:Big data analysis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By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work,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g data analysis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we will clarify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 the new era, and explore how to apply big data analysis technology i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o build harmon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Keywords: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Big data analysis technology;Early warning platform;Visualization
  1 大氣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趋势
  1.1 向数字化方向革新
  在“互联网+”理念提出后,各行企业通过整合“互联网+”技术,不仅提升了数据资源挖掘的应用价值,还对自身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因此,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也要整合这一内容向着数字化的方向稳步发展。
  1.2 向智能化方向优化
  智能化技术具备自动管控、全天候等优势,通过将其与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整合到一起,不但可以控制实践成本支出,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而且有助于确保大气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可以严格按照规定内容进行操作,从而减少大气环境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
  1.3 向体系化与法制法发展
  了解以往大气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情况可知,有关监测标准和管理规定要满足所在地区的大气环境管理需求,并结合具体发展趋势进行科学调节,以此促使不同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可以有序落实,并提升实践监管强度。同时,还可以预防管理工作出现衔接不科学,管理目标无法实现等问题,从而为提升我国大气环境保护质量提供依据。
  2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应用大数据解析技术的意义分析
  在信息化时代下,各行业在持续发展中带来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其不仅对人民群众服务需求具有积极作用,还影响着整个社会发展水平。同时,信息计算和处理技术也展现出了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既加快了基础应用软件的革新和开发速度,又丰富了数据信息的处理功能。此时,面对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了解当前环境保护部门和工作系统可知,其在监测过程中也会获取大量信息,如大气、水、土壤等,这些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全面掌握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有助于为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实现预期目标提供有效依据。由此,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控制数据信息类型之间产生的复杂性,要在整合引用现代化技术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革新。而大数据解析技术就是最佳选择。通过在数据信息采集、系统模拟等工作中引用大数据解析技术,不仅能提升实践工作效率,还可以获取有效的技术支持[1]。
  3 大气环境监测中大数据解析技术的应用措施
  3.1 优化数据可视化工作
  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其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如SO2、细颗粒物(PM2.5)等,工作人员在日常监测中,及时记录大气环境中的各类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但在新时代下,传统意义上单一的数据信息,已经无法让人们准确判断大气环境的变化特点,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整合现代技术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教学方式,而大数据解析技术就是最好的选择。通过在工作中引用大数据解析技术,有助于传统意义上的数据信息转变为可观图像,这样不仅方便工作人员更快掌握变化规律,还可以准确提出有效判断。
  同时,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关注度增加,促使其不仅要明确大气环境在全天内的平均变化特点,还会观察各个阶段的大气环境状态,有的还会结合国内各个区域进行有效划分。以某市为例,其要想达到上述要求,必须要科学引用大数据采集和解析技术,对所在地区的安装适宜的监测设备,并在设备中添加大数据系统,以此在提升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效率的基础上,与网络平台构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进而更快将所需信息传递到各类气象平台上,促使用户能结合图像化的数据信息,设计有效而科学的活动内容[2]。
  3.2 记录收集数据信息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已安装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且每天都要记录收集各项数据信息,最终构成气象档案并进行储存保管。同时,这些数据信息可以被用户随时随地的查阅,而气象专家也可以对同一阶段的大气环境参与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准确了解所在地区的大气环境变化规律。因为在运行中的大气环境数据变化较大,所以通过科学引用大数据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记载,并构成对应的环境档案,不仅能解决以往工作中涌现出的人为因素问题,还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压力。另外,因为大数据系统与其他城市的监测设备是彼此连接的,所以在工作当中,大气环境数据信息是可以共享应用的。在这一过程中,大数据解析技术既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数据处理工作理念,又保障了数据记录的效率和质量。对大气环境监测系统而言,整体系统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内容就是收集大气环境监测中获取的信息数据,因此这就要求各区域在引用大数据解析技术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时,必须要先了解以往工作需求,明确其中涌现出的各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为合理的引用大数据解析技术进行操作。   3.3 挖掘和整理大气环境数据
  从本质上讲,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预测大气环境,以此促使人们可以结合预测结果进行不同类型的活动,在这一阶段,需要工作人员引用大量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并从中发掘数据之间的关联,以此准确预测大气环境。以某市为例,由于其地理面积大,且涉及的气候变化、地质条件等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预测大气环境时必然要考虑多种因素,此时要想提升预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完善性,需要工作人员结合一定标准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挖掘,并结合大数据解析技术获取全市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信息,明确不同阶段、不同位置下的城市大气环境数据。在编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引用多种气象方程,结合大数据解析技术对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行挖掘,而后從中预测未来城市的大气环境变化,以此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活动提供有效依据。
  3.4 预测大气环境数据
  在引用大数据解析技术完成上述几点工作后,工作人员要结合数据之间的关联和变化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获取有效的预测。在新时代下,工作人员要对大数据解析技术实施开发,必须要整合实施编程,并保障整体工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促使各类气象公式在程序当中不仅能简化数据处理工作,还可以提升大气环境监测获取数据的有效性,进而实现精确预测的工作目标。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要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分析:其一,同一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大气环境记录情况。大气环境的历史记录不但能为预测工作提供有效依据,还可以帮助工作人员科学探索所在地区的大气环境数据变化趋势;其二,气象条件。存在差异的气象条件会构成不同的大气环境,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在预测过程中充分思考这一因素[3]。
  3.5 构建空气质量预警系统
  通过引用大数据解析技术实施大气环境监测与预测工作,不仅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单调的监测工作形式,还让工作人员可以更全面了解大气环境变化特点,此时要想稳步进行实践工作,可以结合大数据解析技术为人们构建空气质量预警系统。这一系统在工作状态下,通过连接大数据解析技术和信息发布系统,促使系统在科学处理收集信息数据后,将各种结构发布出去,并做好相应记录。为了提升系统工作的文稳定性和规范性,在结果分析与预测工作结束后,要对这一信息进行检验,而后结合对比结果对系统实施科学调节。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技术全面推广的背景下,各大网站都开始提供天气预报的相关服务,因为这种服务业包含大气环境,所以城市在推广空气质量预警平台的同时,也要与各大网站构建良好的沟通平台,从而保障实践工作可以有序进行,且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引用大数据解析技术,不仅要整合以往工作经验进行分析,还要从实践角度入手进行探索,以此提升监测与预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完善性。通过在工作中明确数据种类和特点,引用大数据解析技术提升获取数据信息的有效性,有助于及时明确污染源,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以此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志群.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8):51-52.
  [2]田俊灵.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9):103-104.
  [3]陈纳,刘盟,陈川.关于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7(8):38-39.
  收稿日期:2019-03-21
  作者简介:凌云(1985-),男,汉族,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4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