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VP之前”常用来表示时间,意为“在VP这一动作没有发生的时候”。它是由“XP之前”演化而来的,“XP之前”包括两种含义:表示空间意义上的“在XP的前面”;表示时间意义上的“在XP没有或即将发生的时候”。语言中许多与时间有关的语法范畴都是通过从空间域到时间域的投射建立起来的[1]。一般逻辑上讲,表示时间义的“VP之前”与其否定形式“没有VP之前”本应该是对立的,但是在汉语的使用中,二者的用法有很多共同点。相同的事物之所以没有被取代,一定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不可被取代的优势,因此有必要找出这两种格式之间不同的作用,发现它们之间的互补性。
  关键词:时间义;搭配;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H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8-0112-03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都用来表示时间概念,而且所指向的时间方向是一致的。若用时间轴来表示,以“VP”为轴心,则“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都在轴心的左侧。根据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不存在意义、用法完全一致的两个结构,本文的目标是发现“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差异,并解釋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
  一、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赵元任等人发现了“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在用法上的相同点,并认为“没有VP之前”中的“没有”是多余的成分[2]。学者们相继围绕这一现象展开了语言规范问题的讨论,即“没有 VP 之前”是否规范、是否符合逻辑。朱兆明(1980)[3]认为,“没有VP之前”是一种“误说”,应该摒弃。粟季雄(1993)[4]持相反态度。这些争论包含太多的主观理解在里面,没有正式对“没有VP之前”这种结构进行深入解释。直到1998年,戴昭明在《规范语言学探索》[5]一书中引入了叠架形式的概念并尝试用羡余度理论进行解释,但没有详细展开。曾少波(2005)[6]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解释,他认为不仅“没有”是多余的,“之前”也可以是多余的,他没有将目光仅局限于否定标记上而是扩大到了整个结构,把“没有VP之前”解构为“没有VP”和“VP之前”,运用多种语言学理论进行阐释,认为“VP之前”表达的是临界义,“没有VP之前”表达的是过程义。
  二、从空间义到时间义的演变
  “XP之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方位名词,表示“在……的前面”。比如:
  高高的旗杆就在主楼之前。
  此时,与“之前”搭配的是名词(NP),表达的是一种空间义,即“旗杆”在前,“主楼”在后。此外,“之前”还可以用来表示时间,与“之后”相对,前者表示“过去”,后者表示“将来”。语言学中认为,部分表时间范畴的词是从空间范畴中演化而来的。对于“前”和“后”的空间位置以及空间位置对时间义的影响,王灿龙(2016)做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人类是通过物体的运动来认识时间的,这种运动包括人作为直接参与者的运动和人作为观察者的运动。当一个人面对某个迎面而来的事物时,这个事物跟他直接相对的那个部分从空间位置关系上来说,就是“前”。反之,人逐渐靠近一个静止的物体也是如此。这个被视为“前”的部分是人(观察者)最先看到的,也是最先从人的眼前经过并最先消失、远去的部分。此时如果做空间域到时间域的投射,则表示空间位置的“前”在人的心理认知上就与“过去”联系在一起。“后”是最后消失远去的部分,即与“将来”联系在一起。从空间义到时间义的过程其实也是人类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反过来看,王灿龙将抽象的时间概念用具体的物理空间运动来表示,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从而更好地解决语言学中的问题。
  三、“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时间义
  (一)有界与无界
  沈家煊(1995)认为,动作的主要特征是占据时间[7]。在时间上,动作有“有界”和“无界”之分。有界动作在时间轴上有一个起始点和一个终止点,无界动作则没有起始点和终止点,或只有起始点没有终止点。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运动是时间的外在表现形式,运动可以将时间具体化,比如:人们通过太阳东升西落、钟表的转动等来判断时间。因此,可以将抽象的时间具体化为形象的运动,通过运动认识时间。首先判断“VP”这个动作是否有界。我们通过语料的搜集发现,“ VP”这个动作包括有界和无界两种:
  1非持续动词吃、说、死、打等等。这一类动词的内部是异质的,是一个短暂性的动作,且该动作可以多次重复,这类动词是有界的。
  2持续动词清楚、明白、喜欢、增加、减少等等。这一类动词的内部是同质的,该动词在时间上具有伸缩性,且不具有重复性,这类动词是无界的。
  那么,如何判断“VP之前”或“没有VP之前”是否有界?
  我们再根据石毓智的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石毓智等(1999)提出离散量和连续量的概念,离散量是指有明确边界、可以分出独立个体的数量特征;连续量是指边界交叉、无法分出确定个体的数量特征。并认为动词具有双重性质,所以它们可以自由地被两个否定词否定。当“没”是否定动词时,是把动作、行为作为离散的东西看,用“不”否定时,则是把动作行为看作是连续性的[8]。由此我们发现,不管“VP”是否有界,当它被“没”否定时都被视为是有界的。此外,“之前”表明了这个事件是有终止点的。因此,“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都是表示有界的时间概念。
  (二)时段和时点
  “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都表示时间义,且在多数情况下二者的表义功能相近。为了探清它们的句子结构内部是否完全相同,我们使用变换分析法对句子进行变换,变换后发现句子结构内部并不完全一样。
  开始面试之前,把坐姿调整好。→先调整坐姿,再开始面试。
  “先……再……”是一个前后动作连贯的过程,表明后一动作紧接着前一动作,即“调整坐姿”和“面试”之间挨得比较紧密。因此,“ VP 之前”更倾向于表示临界义。   没有开始面试之前,把坐姿调整好。→*先调整好坐姿,再没有开始面试。
  为什么“VP之前”的肯定形式可以从左式变换为右式,而“VP之前”的否定形式则不能进行如上的变化?
  這和“时段”和“时点”这一组概念之间有很大的联系。陆俭明(1991)[9]提出时段时间词和时点时间词的概念,在本文中,“VP之前”表现的是“时点义”,而且要说明的是临近VP动作发生的点。比如说:“七点之前”从逻辑上讲可以是“六点五十九、六点五十八、六点五十五……五点十分、三点整”,但是在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生活中习惯性认为“六点五十九、六点五十八”才是对“七点之前”的正确理解。
  “没有VP之前”表现的是“时段义”,而且这个时段与动作VP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第二句话变换之后不成立了。根据语义和谐律原则,我们知道构式内部词语与词语之间在语义上要和谐[10]。“先……再……”表示动作前后连贯一致,“调整坐姿”是一个瞬时的动作,而“没有开始面试”是一个过程,二者在语义上达不成一致,因此第二句话变换之后不成立。
  因此,我们将“VP之前”的时间义归纳为接近动作VP的时点,将“没有VP之前”的时间义归纳为与动作VP隔着一段距离的时段。
  四、“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搭配问题
  通过上文,我们发现“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在时间义上是存在差别的,下面详细分析哪些动词倾向于和“VP之前”搭配,哪些动词倾向于和“没有VP之前”搭配,哪些动词既可以与“VP之前”搭配,又可以和“没有VP之前”搭配。
  (一)倾向于和“VP之前”搭配
  1当时间标记“之前”后边的句子是否定形式时,前面通常搭配“VP之前”,例如:
  在21世纪到来之前,人们没有这种意识。
  *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当后边的主句为禁止类的祈使句时,前面通常既可以搭配“VP之前”,也可以搭配“没有VP之前”。例如:
  在纠纷解决之前,不得拍卖。
  在趋势没有改变之前,不必卖出手中的股票。
  2当“VP”与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搭配时,往往只出现在“VP之前”的结构中。比如:
  每当集体干活之前,她都声称自己肚子疼。
  每次吃饭前,她都不忘领着大家祷告一番。
  3当“VP之前”做定语的时候,往往使用“VP之前”的肯定形式,不适用其否定形式。比如:
  在事发之前的那一晚,他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
  *在没有事发之前的那一晚,他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
  4如果“VP”之后有完成体标记“了”,这种结构只适用于“VP 之前”不适用于“没有VP之前”。例如:
  她忘记了之前的种种遭遇,依然我行我素。
  *她没有忘记了之前的种种遭遇,依然我行我素。
  (二)倾向于和“没有VP之前”搭配
  1当“VP”为动补结构时,往往适用于“没有VP之前”。例如:
  没有考虑清楚之前,不要踏上这条“不归路”。
  2“还”经常和“没有”搭配,构成“还没有VP之前”结构。例如:
  在他还没有上车之前就被逮捕了。
  “还”表示“延续”义,从空间上来看,即“逮捕”和上车之间还有一段距离。
  (三)错综搭配
  这里的错综搭配是说,主句里的一些词(本文以时间副词“就”和“才”为例)既可以和“ VP 之前”搭配又可以和“没有 VP 之前”搭配,但是与二者搭配后使用的频率不一样,在这里我们将使用的频率称为可接受性。
  (1)开学之前,我就把假期作业写完了。
  (2)没有开学之前,我就把假期作业写完了。
  将两种句式与时间副词“就”搭配,(1)和(2)相比较来说,(2)的可接受性更高些。
  (3)开学之前,我才把假期作业写完了。
  (4)*没有开学之前,我才把假期作业写完了。
  将两种句式与时间副词“才”搭配后,发现(3)句式正确,可接受性很高;(4)句式错误,可接受性为零。
  我们首先将关注点放在“就”和“才”的表义功能上。“就”有表示“完成、成功”的意思,比如:“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才”有表示“刚刚”的意思,比如:“此印者才毕,则第二版已具。——宋·沈括《梦溪笔谈》。”通过上文我们知道,“没有 VP 之前”强调后边的主句事件距离动词“VP”较远;而“VP之前”表示临界义,它强调主句事件接近动作“VP”。“我就把作业写完了”是为了突出“写作业”这个事件完成得早,因此和“没有VP之前”搭配接受性更高;“我才把作业写完了”强调的是“写作业”这个事件刚刚完成,因此和“ VP 之前”搭配接受性更高。
  五、不对称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句子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都是对称分布的,而本文中的两种句式不仅没有对称分布,反而有意义相同相近的地方。比如:
  (1)在我们没有弄清真相之前,不得擅自行动。
  (2)在我们弄清真相之前,不得擅自行动。
  (3)Do not act without permission until we have clarified the truth.
  将(1)和(2)句译成英文之后只有(3)这一种表达方式。由于不同国家的生活环境及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认知上出现差异,以至于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沈家煊在《不对称和标记论》一书中提到过肯定与否定对立的消失。他将这种自然语言中不符合逻辑的现象也称为一种标记现象,并从认知和语用两方面进行分析。我们这里主要从认知的角度解释“VP之前”及其否定形式“没有VP之前”的不对称现象。语言的外在功能是作为交际工具,而内在的交际功能则是象征[11]。我们发现,无论句式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它们的参照物都是“VP”,若用时间轴来表示,以“VP”为轴心,则“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都在轴心的左侧。所以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都是表示动作“VP”发生之前的时间,二者在表义上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是一个表示的是临近“VP”的时点义,一个表示的是“VP”前的时段义。二者没有形成以“VP”为中心的对称分布。   六、小结
  从逻辑上来看,肯定和否定一般呈现对称分布,然而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却存在不对称的现象,一部分学者将其解釋为肯定与否定对立的消失或者羡余成分等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适用于“VP之前”及其否定形式。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究了“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的时间义,二者都是表示“VP”动作出现之前的时间,但在表义功能上各有分工,说明汉语在时间概念的划分上是十分丰富、细致的。 最后,我们从人类认知的差异和民族思维的差异两方面解释了没有对称分布的原因。
  参考文献:
  [1]王灿龙.“前、后”的时间问题指向新探[J].当代语言学,2016(2):176—193.
  [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8.
  [3]朱兆明.“没有”“之前”小议[J].语文学习,1980(4):53.
  [4]粟季雄.也说“没有”“之前”[J].语文知识,1993(7):37.
  [5]戴昭明.规范语言学探索[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237—264.
  [6]曾少波.“没有VP之前”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7]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367—380.
  [8]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33.
  [9]陆俭明.现代汉语时间词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1):24—37.
  [10]陆俭明.修辞的基础——语义和谐律[J].当代修辞学,2010(1):13—20.
  [11]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52.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efore VP” and “Not Before VP”
  HOU Jing-we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Before VP” is often used to indicate time, meaning “when VP does not happen.” It evolved from “before XP”. “Before VP” includes two meanings: it means “in front of XP” in spatial sense; it means “when XP is not or is about to happen” in the sense of time. Many of the time-related grammatical categories in the language are established by projection from the patialdomain to the temporal domain. Generally speaking, “before VP” indicating the meaning of time and its negative form “not before VP” should have been opposite, but in the use of Chinese, we find that the usage of the two has much in common. The reason why the same thing is not replaced is that there is an advantage between them that cannot be replaced. Therefore, our goal i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t roles between the two formats and find 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them.
  Key words:time meaning; collocation; asymmetr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74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