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识字教学在经典诵读中的有效开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经典诵读是学生识字的新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随文识字。因此,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实现诵读与识字教学整合,指导学生在经典诵读中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一种全新尝试。文章从“在经典诵读中识字的意义”“教师在经典诵读识字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论述,从而探索识字教学在经典诵读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经典诵读;识字教学;小学低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而在“阶段目标”中要求,一、二年级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将经典诵读与识字教学结合进行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通过体味经典的内容和情感,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识字教学目标。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富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在具体教学中也颇具操作性和借鉴作用。
  一、在经典诵读中识字的意义
  (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实践证明,一、二年级是识字教学的黄金阶段,这时期也是学生识字、认字、积累词汇的关键阶段。而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传统文明的精华,对学生思想的形成与思维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语文课本虽然也有经典,但每学期仅有两首至四首古诗,一、二年级才不到十首,而且在应试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进行“灌输式”教学,扼杀了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学习效果不佳,陷入“读得少、背得少、积累得更少”的恶性循环。低年级是学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以经典诵读为主线,组织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中识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能解决学生阅读经典难、阅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又能实现识字教学的目标。
  (二)弥补目前识字教学的不足
  目前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在内容上以课本生字新词的字音、字形、字义为主,在形式上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教、学生认读、再听写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识字的方位和数量都有所限制,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为了考试而识字”的教学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识字积极性,让识字教学事倍功半。
  低年级的语言学习需要一个具体可感的语境——这正是目前识字教学所欠缺的,而在经典诵读中进行识字教学刚好弥补了这一缺口。一是经典名著、篇目中的识字量远远大于语文教材里的生字新词,从根本上杜绝了小学生“识字量少”的硬伤;二是诵读经典有一个具体的语境,而且内容往往也是学生喜欢阅读的,学生在诵读中悄然完成了识记、理解、运用的学习过程,这比专项识字强化性学习的效果更深刻、牢固。
  (三)顺应语文的学习潮流
  经典诵读一直都是语文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向,石家庄市的“把经典名篇引入课堂研究”、南昌市的“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很多学校都把经典诵读编进校本课程。因此,引导低年级学生在经典诵读中进行识字教学,是顺应语文学习潮流的。
  经典诵读是学生识字的新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随文识字,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和效果,从而实现识字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正确把握低年级识字教学目标,将经典诵读与识字教学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在誦读中识字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诵读什么”“怎么诵读”“诵读多久”的问题。
  二、教师在经典诵读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一)坚持适用性原则,选择适合学生诵读的经典篇目
  适合学生诵读的篇目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 易于诵读。经典诵读顾名思义是以朗读为主要学习方式,经典的声调、节奏要朗朗上口,易于学生朗读,能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能熟练地背诵出来,也就达到识字的教学目标。《离骚》等虽然也是经典,但字词生僻、句子艰涩,低年级学生看都看不懂,更别说朗读背诵,识字教学也无从说起。2. 趣味性强。低年级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选择的经典应该通俗易懂、情趣盎然,这样才能找准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让学生乐于诵读,才能读得好、识得多、记得牢。如果所选经典的内容枯燥无味,会严重挫伤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和积极性,将经典诵读变成一项不得已而为之的学习任务,这样的识字教学将会举步维艰。3. 在低年级学生的接受范围内。在经典诵读中识字,是将经典诵读与识字教学同步进行,以朗读为明线,以识字教学为暗线,让学生在经典的语境中学习文字,在书声琅琅中理解词语,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感情。因此,学生诵读的经典无论是字音、字形、字义还是内容都应该以低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
  (二)坚持有效性原则,在过程中进行科学指导
  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明白教学职能所在,对诵读与识字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诵读经典中识字。
  一方面,教师要立足经典,指导学生怎么读与识。可以采取“三读一写”的识字方法,指导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做到:一读——读正确,初识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音认读经典中的生字新词,重点掌握字音,感知字形,做到能够在具体语境中认读生字。二读——读通顺,熟悉生字。教师指导学生把句子读通顺,把经典内容读流畅,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复习生字,加深记忆。三读——读出情味,巩固生字。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经典的内容,读出情味,在语境中加深对字词意思的理解,同时进行识记积累。一写——指导书写,掌握生字。教师指导学生将从经典诵读中学习的生字新词进行书写练习,并在阅读和写话中经常使用,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有效方法。
  另一方面,跳出经典,指导学生自主识字。在经典诵读中识字,是识字教学从课本到课外的一次尝试,如果以在经典诵读中识字为教学契机,侧重传授学生各种识字方法与技巧,在学生掌握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并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则实现了识字教学从点到面的飞跃。因此,教师指导在经典诵读中识字的过程中,应注重教会学生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能力,最终实现独立识字。例如,诵读《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时,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洪”字,经过减一减就是“共”字,经过换一换还可以是“供”“哄”“烘”字,这种联系式的识字法不但方便简洁,而且高效。   (三)坚持长期性原则,促进识字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教师应该从“大语文”的角度、素质教育的高度,以促进学生全面、长期发展的目光,促进在经典诵读中的识字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一要确保足够的诵读与识字时间。经典名著是独立于课本之外的书目,而且没有纳入教学课时安排,所以,在实践中应科学处理、灵活安排,以确保有足够的诵读与识字时间,这是识字教学的前提。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可以将在经典诵读中的识字教学与常规语文课堂相结合,做到“三个一”: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每天早读诵读十分钟;每节语文课前诵读一首诗歌或一节文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经典诵读中有充分的时间认读生字、识记词语。
  二要搭建完善的诵读与识字平台。在经典诵读中进行识字教学,离不开各种相应的活动,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让学生诵读与识字。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展诵读经典竞赛活动,每月评选出若干“诵读之星”和“识字之星”;抓住市教育局创建“书香满校园”的契机,提高在经典诵读中识字的效率,培养“书香学生”;充分发挥橱窗、黑板报、公布栏的作用,通过制作“识字卡”、设置“识字墙”、安装“识字门”等,充分挖掘环境的识字教学功能,让学生身在浓郁的识字学习氛围中,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要形成系統的诵读与识字体系。在经典诵读中识字,不只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也不只是在学校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诵读经典不论课内外,识字也不分场合,这就需要提高学生、教师、家长的共识,让在经典诵读中识字成为学生的常态化学习习惯,建立班级、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诵读与识字体系,积极鼓励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真正实现识字教学从课本到课外、从课堂到生活的飞跃,提高学生在经典诵读中识字的深度与广度。
  经典是识字教学的重要资源,诵读经典是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诵读经典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机进行识字,有效识记生字,能唤醒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使学生形成持久的识字动力,从而真正实现“读经典,趣识字”的双重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玉梅.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策略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2]白彩虹.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文教资料,2015(16).
  [3]刘素娟.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分析[J].华夏教师,2017(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3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