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策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古诗文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通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经典诗文;人文素养;现状及问题;策略及方法
  一、经典古诗文诵读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当前的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素养欠缺、基本礼仪较差等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浸润学生心灵的教育方法,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实践证明,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品味、积累,不仅能强记博闻,厚积薄发,还能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修正思想,丰富文化底蕴,提高人生品位,这对开启他们的智慧、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多读多背一些古诗文佳作,对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经典古诗文诵读的现状及问题
  首先,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度不够。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以及智力发展均不够成熟,教材在进行古诗词选取的时候,都选取了较为浅显易懂的古诗词。许多教师认为古诗词过于简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古诗词教学内容的准备不充分,这样造成了古诗词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课堂内容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学生没有積极的参与到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中去。
  其次,部分教师古文功底欠缺。部分语文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是缺乏过硬的古文功底,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引经据典,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应试教育更注重古诗词的默写以及背诵,并不关注对古诗词内容背景的学习,不注重经典诵读的训练,导致经典诵读的欠缺。
  最后,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积累,轻视情感体验。在小学古诗词的学习中,很多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这就使得许多教师把古诗词的背诵以及默写作为教学重点,从而轻视了古诗词中情感体验的学习,轻视了经典的诵读训练。
  三、经典古诗文诵读的策略及方法
  (一)把握经典作品的形象美。图像是小学生经典诵读的认知对象,因此,帮助小学生体会经典作品的形象美,可以让他们即使不理解诗文,也能获得对作品的初步感悟与理解。小学生往往是通过诗文中几个鲜明的意象来想象画面的,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帮助他们抓住这些意象,展开合理想象,做到以下两点即可。(1)以点带面抓意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诗文的重点意象,但又不能孤立地看,要把它放在诗文的背景中去体会。(2)捕捉诗文色彩。小学生总是喜欢五颜六色的东西,不少写景的诗文都因色彩而有了生命,抓住色彩有利于丰富古诗文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美。
  (二)把握经典作品的情意美。情感是小学生经典诵读的认知对象,因此,帮助小学生体会经典作品的情意美,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体会经典的情意,发挥经典诵读的文化价值。情意美的把握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品悟作品情意。小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情感体验,如果教师能够根据经典诵读的内容,精心营造出形象、生动的情境和氛围,带领学生进入“诗境”,感受“诗意”,那学生就能与诗文作者进行情感的沟通,使艰深、枯燥的经典变得可知可感,不需完全理解也能有所体悟了。
  (三)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老师的范读作用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学生模仿力很强,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能给学生一种语感直觉,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
  1.教师要规范诵读的语音语调。诵读和说话不同,它除了要求诵读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诵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2.教师要把握不同作品的基调。教师要做到诵读理解,就是要熟悉作品,从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掌握作品的情调与节奏,正确地传递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师还要设计诵读方案,就是在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如何通过语音的具体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3.教师要正确掌握诵读的技巧。掌握呼吸、发音、吐字、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的应用方法,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激发学生对诵读古诗文的热情。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1.班级古诗接龙友谊赛;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小型而多样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每周确定固定活动时间,在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以促进年级、班级、学生之间的诵读交流,提高学生诵读积极性,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诵读活动得以深入实施。
  2.经典诵读我能行;学校可以在红领巾广播站增设“露一手”栏目,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诵读的平台,组织“中华经典诵读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诵读大考场”“班班诵”,开展小品、故事、歌咏、表演、展示等活动。
  3.师生同诵读,校园满书香。在实施“营造书香校园行动计划”中,可根据教师的年龄特点,规定古诗背诵的数量和读书的本数,鼓励倡导老师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共享文化精神之食粮。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小学语文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
  [3]胡晓明.读经:启蒙还是蒙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5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