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提高小学经典古诗文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文教学案例分析,论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体会诗词美感的教学方法。在发现美感、提高思维、探寻韵律、个性解读、理解意境这五个层面,探析教学活动中的课程设计内容,并以此文章作为分享与交流的契机,为提高小学经典古诗文教学效果创造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诗词;思维能力
  
  一、 引言
  小学阶段的素质化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与思考方式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在语文课程中的经典古诗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文学品质的重要途径,必须在课程内容中进行优化,从多角度出发,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强调经典古诗文的文学性与艺术美感,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开放的成长空间,达到素质教育环境下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
  二、 引导学生发现经典古诗之美
  小学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课堂活动中,为古诗文注入深刻的情感,通过情感与精神的引导,塑造出完整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文中的美感。以此,为古诗文的内容学习与思考奠定基础,提高课程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例如,在《悯农(其二)》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农耕生活的体验,日常饮食中的来源也不得而知。为了突破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农民种地、收粮的过程,使学生对“锄禾日当午”的诗文,产生基本的认识。然后,再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对“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容做出解析,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文的整体美感与寓意。
  又如,在《村居》这首诗文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安排,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以此春游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独立进行观察,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春天的景象特征。以此为基础,再回到课堂中对《村居》进行讲解,就可以更有效地增加代入感,加深学生对诗文的体会。
  三、 培养学生诗文思维联想能力
  学生处于小学的低龄段,有着天然的想象力,但是这种思维能力并不受学生的控制,存在天马行空、肆意而为的状态。在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这种思维进行方向性的引导,在对诗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对诗文展开联想,进入合理的思维循环空间。
  例如,《静夜思》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经典的诗文内容,甚至在学习课程之前,学生就对这一诗文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在深入分析词句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对诗文的内涵,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从“举头”“低头”“思”“望”这些动作中展开联想。然后,与夜晚入睡时的正常动作进行对比,找到诗人辗转难眠的动作印证,并通过思维联想,分析出诗人深处异乡的孤寂心境,在与诗人产生动作与情感共鸣的同时,完成诗文思维能力的锻炼。
  四、 深入探寻诗词潜在韵律
  古典诗文中的韵律,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在小学部编版的低年段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诗文都带有极强的韵律特征。因此,诗词课程中,设置朗读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让学生将诗文内容朗诵出来,可以通过平仄声调中的抑扬顿挫,更加有效地将学生带入到诗文的情景意境中。
  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对朗读的方法进行控制,在保证声音清晰的条件下,增加朗读语气中的情感融入。在实际课堂朗读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朗读的技巧,一味地增加音量,以此用力地突出诗文韵律。殊不知,这种朗诵方法反而影响了诗文的朗诵效果,教师应在课堂中,对此种行为做出纠正,将朗读控制在诗文的字、词、句的发音上,让学生朗读的诗文更加顺畅,达到朗朗上口的效果。
  五、 减少诗文释义尊重个性解读
  古诗是表达诗人创作情感的渠道,也是表现深层次意境的窗口。在对詩文内容进行理解与分析的过程中,会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效果。在以往的小学课程中,为了更加高效地完成课程教学,教师通常会在诗文释义中,为学生做出统一的解答,形成一致性的理解内容。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在历史阶段中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当前高素质的教育模式与教学节奏。
  有序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会对诗文内容产生个性化的解读。因此,教师必须在充分遵照《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个性化阅读发展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独立地完成诗词语义理解并在为学生创造力量条件的同时,促使其不断在学习生活中进行积累,完成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同时,丰富并强化诗文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六、 提升学生理解诗词意境能力
  对于学生诗词意境理解能力的塑造,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难点内容。这种难度,不仅源自古诗文较大的时空跨度与历史沉淀,也有小学生低龄段的阅历不足问题。因此,围绕诗文内容,营造出情景环境与情感氛围,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关键内容。通过课程讲授时声情并茂的演绎,可以将学生带入到诗词的意境环境中,培养并提升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将写景、思想等意境较为明显的诗词作为铺垫,让学生对诗词隐晦的表达形式产生理解。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程中,将《画》这首诗作为意境理解的基础,可以通过这种近似于“字谜”的诗文,让学生尝试性的理解诗词的意境塑造,产生初步的文学理解与认识。
  七、 总结
  经典古诗文带有明显的文学艺术性,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与文学素养的关键途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自主性的分析与学习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文的文笔、韵律、意境等内容,通过个性化的解读,提高思维理解能力。由此,也使古诗文学习,可以在低年段的小学语文课程中更加明显地发挥出教育作用,为实现素质化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辉.经典中探宝 吟诵中修身——小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下),2018(7):263.
  [2]吴盼盼.解读经典,抒发情怀——小学古诗文教学浅议[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5):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8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