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碳经济下碳金融的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全球变暖的问题日益加重促使了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与此同时,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领域的支撑。低碳经济背景下,围绕着碳排放权展开的碳金融的概念和投融资活动应运而生。随着金融行业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碳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活动,逐渐受到业内的重视,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碳金融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对碳金融的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当下关于碳金融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金融;文献综述
  基金项目:安徽三联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研究(编号:SKYB2018008)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标志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个协议书构建了国际排放贸易机制,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协议书。在此以后,碳金融应运而生。目前,碳金融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产品形式和发展模式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阶段,因而对于相关理论研究的开展非常迫切。对碳金融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归纳,对于促进碳金融安全、有秩序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碳金融定义的相关文献综述
  碳金融还处于发展阶段,各国由于发展程度和相关法规的不同,对于碳金融的界定也存在差异,也就是说,目前关于碳金融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世界银行组织对于这个概念的界定是为温室气体减排量相关活动提供资金来源的金融活动,这个定义比较简略和笼统,但是体现了碳金融的本质内涵。Garcia 和Roberts(2008)从市场操作层面对碳金融的定义和特征进行了进一步解释,指出于投资目的的碳配额相关金融产品就是碳金融,而清洁能源的投资也属于碳金融的范畴。尹应凯和崔茂中 (2010)认为碳金融的产生将对于社会产业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产生影响,对于碳金融的解释不应该仅仅着力于直接的碳金融活动,而是要以发展的眼光和国际视角来分析和定义碳金融。基于此,两人指出碳金融的定义是以碳治理为目的的“碳交易、碳服务”相关的金融活动,而这些金融活动需要建立在与碳排放权相关的制度的基础之上,并基于此提出了“国际碳金融体系”的概念,指出想要促进碳金融的发展,需要围绕碳金融的活动内容构建新型的国际金融体系。
  二、碳金融发展影响的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碳金融的影响的研究都比较多,且从不同视角展开,有探究其对于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的,也有探究其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的。Sonia Labatt和Rodney R. White(2007)专门撰写了一本书来论述碳金融的影响,指出碳金融会影响金融格局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格局。Gregoriou(2009)以英美碳金融市场为视角,采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相关金融货币政策对于证券市场的影响。
  国外学者对于碳金融对于金融领域的影响进行了大量论证,随着研究的深入,相关研究也从以理论研究为主逐渐发展成为拥有了更多的数据分析的支持,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都是这种影响是必然存在的,且往往都是积极的影响。国内学者对于其影响的专门研究则主要侧重于对于区域经济或者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的分析和论证,其中碳金融对于金融领域的影响也成为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之一。梅晓红(2015)以产业结构为视角,以中国不同地区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区域的碳金融发展对于当地的产业结构的影响。最终,面板数据模型的结果对于这种影响关系进行了验证,得到了积极的正向影响的结论。彭宇文和邹明星(2019)同样以产业结构为视角展开了相关研究,该文章分别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终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碳金融的发展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升级的。而这种影响路径主要通过影响金融领域的发展格局、影响企业战略调整来实现。在数据的选取上,两人不仅选取了碳金融发展水平相对靠前的九个省市,还在此基础上对于数据进行了丰富,选取了三个城市群,这三个城市群的选取使得文章在数据选取上对于区域的内涵进行了丰富,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的创新点。
  三、碳金融发展策略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以微观层面为视角的相关文献综述
  对于碳金融发展策略方面的文献比较多,视角也比较丰富,本文将这方面的文献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论述。微观层面即对于碳金融某一个问题的解决和优化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索。在碳金融产生之初,国外学者就开始探索优化碳配额的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Carmona(2009)在研究中指出,碳配额的定价对于碳金融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想要推算出碳配额的最优价格,就需要通过构建一个竞争性随机模型来实现。Chevallier(2009)在进行碳配额的定价研究过程中,利用FAVAR模型探究了宏观金融参数与碳配额之间的内在关系,强调探究碳配额的定价需要综合考量整体的宏观金融环境,并通过实证分析获取了影响因子,为探究碳配额定价的有效方法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国内对于碳金融发展的研究起步于近几年,研究主要从交易机制、风险控制等方面展开。钟雄和王陟昀(2018)指出我国的碳金融交易机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以清洁能源机制为主,相对于国外发展较快的国家,还不够完善。为了找出完善机制的对策和方法,钟雄和王陟昀对于一些机制相对先进的国家的优势进行了描述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国内相关机制存在的不足,结合先进经验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对策。谷慎和汪淑娟(2019)搜集了我国碳金融试点市场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各个试点市场的风险状况,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风险预警模型,并验证了这个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这个风险预警模型,能够对于各市场的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得出北京、上海試点市场的风险比较大,并基于测算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以宏观层面为视角的相关文献综述
  以宏观层面为视角的研究即提出相对宏观和笼统的对策建议,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且往往都是以国外市场为视角展开,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促进国内发展的相关对策。林立(2012)指出,碳金融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金融领域的重要增长点,中国要积极参与进来。目前,欧盟是碳金融发展最快的区域,碳金融的主要业务就是配额的交易,但也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在看到碳金融发展的积极意义和良好前途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碳金融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首先,各类风险的防范;其次,碳金融对于各国的战略规划会产生影响。中国在发展碳金融的过程中,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品创新不断加强,时时刻刻不能忽视风险防范问题。林立对国际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和风险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国际市场上碳金融的非系统风险在逐渐减小,基于此,林立提出了促进国内碳金融发展的对策,首先,国家要通过采取加强宣传、培育企业、政策扶持等措施加快发展,扩大规模,其次,要做好风险预警和风险规避工作。王宗鹏(2018)对于国外先进经验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加快统一交易平台、加快风险控制的系统和工具的研发、加快专业机构和人员的培养等相关促进国内碳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发展进程还是研究成果,我国都相对滞后于国际先进市场,尤其是在微观层面的发展策略方向,我国存在明显不足。我国要加快相关理论研究,立足于中国现状,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Garcia B.,Roberts E..Carbon finance environmental market solutions to climate change[R].Working Papers,Yale School of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2008.
  [2]尹應凯,崔茂中.国际碳金融体系构建中的“中国方案”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0(12):59-66.
  [3]Sonia Labatt and Rodney R. White. Carbon Finance:the financial implications of Climate Change[M].New JerseyJohn Wiley & Sons,I nc.,2007:11-22.
  [4]A.Gregoriou,A. Kontonikas,R.Mac Donald,A. Montagnoli. Monetary policy shocks and stock returns:evidence from the British market[J].Financial Merket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2009(23):1555-4961.
  [5]梅晓红.中国碳金融市场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panel data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2019(06):24-26.
  [6]彭宇文,邹明星.碳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城市群的比较分析企业经济[J].2019(06):24-26.
  [7]Carmona  R., Fehr  M.,Hinz  J..Optimals  to  chastic  control  and  carbon  price  formation[J].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2009,48(4):2168-2190.
  [8]Chevallier J..Carbon  futures  and  macroeconomic  risk  factors:  a  view  from  the  EU  ETS[J]. Energy Economics,2009,31(4):614-625.
  [9]钟雄,王陟昀.中国碳金融交易价格机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8(05):79-83.
  [10]谷慎,汪淑娟.基于SVM的碳金融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9(02):18-24.
  [11]林立.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及风险研究[J].当代财经,2012(02):51-58.
  [12]王宗鹏.国外碳金融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8(04):51-58.
  作者简介:
  梅孙华(1986-  ),女,安徽肥东,硕士,安徽三联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融投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