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麦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历史久远,小麦的产量直接决定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受到病虫害、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地区小麦的产量以及整体质量均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其中病虫害问题一直属于科研人员研究的核心问题,利用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实现小麦的优质和高产是我国农业领域的重点发展目标,本文重点探讨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以及主要的防治技术,希望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是世界范围内种植和栽培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总产量极高,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50%左右的人口将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食用。随着自然环境以及种植技术的逐步变化,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日趋复杂,病虫害对于小麦生产产生的影响逐步加重,防治小麦病虫害刻不容缓。为此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小麦病虫害的基本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加强对技术的推广和落实,有效的应对各类病虫害问题,以此来实现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滥用病虫害防治药物
  现阶段,小麦病虫害的种类主要包括蚜虫、叶枯病、锈病、吸浆虫、红蜘蛛等,诱发各类病虫害等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气候、种植环境等,病虫害会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出现,在防治过程中,种植户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使用防治的藥物,提高防治的整体效果。在实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很多种植户对防治的知识不够了解,滥用防治药物的情况普遍存在,很多害虫逐渐产生耐药性,导致防治难度逐渐增加。部分种植户对施肥后的病虫害防治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大量喷洒农药,小麦的根茎组织以及叶片受到比较严重的损害,引发小麦出现枯萎以及发育不良的问题,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另外,部分种植户使用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灌溉用水量不准确,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2.病虫害防治时间不准确
  为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需要在合理的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很多种植户在选择防治时间的过程中往往依靠个人经验,缺乏对小麦实际生长规律的考察,这种过于随意防治模式会导致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不够理想。很多种植户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间,导致防治难度增加,实际防治效果不够理性,严重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造成种植户经济利益降低。
  二、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物理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
  利用物理防治技术对小麦病虫害进行防治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避免田间出现大量的落卵。物理防治技术主要通过诱杀法和人工器械杀虫的方法,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属于绿色环保的防治技术。诱杀法主要是利用害虫的生物习性进行杀虫,比如普遍存在的蚜虫对于黄色比较敏感,在实际杀虫的过程中可以将捕杀的器械设计为黄色,实现杀虫。物理防治技术主要的问题是杀虫效率低,无法完全解决病虫害的问题。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在病虫害高发期,需要结合害虫的实际特点,科学的进行农药配置,达到杀虫的效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药物的浓度准确的控制,降低对小麦造成的污染问题,实现防治效率的全面提高。
  2.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近年来诞生的全面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天敌和生物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比如昆虫调节剂、抗生素等。生物防治技术无污染,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生态系统平衡,防治效果持久,在防治的过程中不会对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损害。比如在防治小麦蛴螬虫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金龟子黑土蜂以及茶色食牛虻进行生物防治。在防治过程中可以利用抗生素以及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治,对害虫的实际生长发育进行必要的干扰,以此来实现防治的效果。
  3.小麦播种以及拔节时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在生长期极易出现金针虫、纹枯病等病虫害防治,为此需要种植户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在种植前期,对小麦的种子需要使用化学药物进行浸泡处理,在种子表面形成独特的保护层,避免病虫害入侵种子内部。金针虫的防治需要使用地蛆灵(48%)、乐斯本(48%)、新硫酸(50%)搅拌混合,将种子、水、化学药剂依据特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以此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拔节时期需要重点防治吸浆虫病、红蜘蛛、枯萎病等,严重显著疾病的蔓延,在防治期间需要对小麦的生长情况严格控制,明确害虫与益虫之间的比例,适当降低农药用量。
  4.穗期病虫害防治
  穗期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时期,防治的重点是吸浆虫、蚜虫、赤霉病、白粉病等,在防治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防治的整体效果。在防治过程中使用的各类药物需要采用低毒或无毒的方式,减少对农作物不必要的损害。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禾利果可湿性粉(12.5%)与水混合进行雾化防治处理,也可以使用三唑酮乳油进行病虫害防治处理。在连续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进行赤霉病预防,也可以使用甲基拖布津进行预防,以此来实现小麦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三、结语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社会需求量比较大,小麦的产量对农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为此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的研究。病虫害是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相关人员需要分析不同种类病虫害的实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需要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避免对小麦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自玲.免耕、有机肥、生物农药互作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2019(10):41.
  [2]贾爱云.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施药防治效果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3):167+187.
  [3]董萌萍,牟少敏,曹旨昊,孙肖肖.基于HBase的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存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OL].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2):1-5
  [4]于思勤,马忠华,张猛等.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关键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02):53-60.
  [5]王祥会,焦玉霞.邹城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J].基层农技推广,2019,7(02):81-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8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