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威

  [摘           要]  实践教学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对培养电力专业职业人才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传统实践教学还存在许多弊端,旨在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实际教学现状和从实践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探讨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开展实践教学,挖掘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希望能够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带来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    键   词]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134-0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是电气工程的分支,是为培养符合国家、用人单位需要的技术型专业人才而创设的,该专业对理论掌握和实践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实践能力。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让学生高效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议题。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近年来,教育部门不断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政府部门也在大刀阔斧地改革,以革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但是,从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如下几点弊端。
  (一)对专业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专业实践课程多半为考察课,相较于作为考试课的理论课程,教师和学生自身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都有所欠缺。部分院校快速扩张导致实践场所不足,压缩了实践课时长,实验设备较为老旧、实验器材精度未达到实验要求,或缺乏专业教师,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教学需求;实验室在教学时间外总是处于关闭状态,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也往往不够及时,使学生无法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在操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意识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关联,致使二者互相脱节,或让实验课程成为理论课程的附属品,学生也就无法将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这些弊端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学生无法通过实践了解理论内容,也会对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所影响,使教学无法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也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缺乏对专业实践课程的有效管理
  目前开设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院校往往缺少系统的实践考核体系,始终采用固有的模式——让学生撰写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这样的评估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表现和对实践的掌握程度,具有片面性,对真正掌握实践操作的学生也不够公平。再者,学生容易在被动的学习以及较为枯燥的报告编写中对专业实践课程失去兴趣,甚至互相抄袭实验数据,对错误的数据视若无睹,教学目标难以得到实现。
  (三)毕业设计工作不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开设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院校布置的毕业设计的题目与电力工程实际工作相去甚远,或受条件或者设计内容的限制,只要求学生进行理论设计,并撰写设计说明。在这样的模式下,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是东拼西凑、缺乏实际内容的,无法真正解决电力工程项目的实际问题,也难以培养出符合现代化电力系统自动化工程需要的人才。
  综合分析以上几项弊端,可以得出当前我国传统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已经不足以满足培养电力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构建
  以往的实践教学过分依赖于理论课程,绝大多数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创新性与研究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基于前文所述,笔者通过以下几点阐述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就必须创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实践当中,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形成模块化、系列化、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
  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需要教师根据电力工程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认真整理、研究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充分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使教学课程贴合用人单位对电力人才的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都要与理论知识密切衔接,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原则,将实践课程相互连接,形成系统化的网络;优化实践课程的各个环节,将之组合成更为科学合理的新体系,构建从入门到提高拓展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分层次教学的目标。
  2.分层次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理论的延伸以及拓展。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在各学年均有开设实践课程。实践教学应当从基础到专业、自底向上形成体系,从单一实验到综合实践,系统化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从进校开始就接触由浅入深的实践训练。教学体系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1)入门阶段。入门阶段是学生接受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训练的开端,也是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实验设备,通过简易的实验,如组装计算机、收音机等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2)基础阶段。基础阶段以开设独立项目课程为主。该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电路基本原理,独立完成基础的电路设计、电工技术实验,为日后运用与拓展阶段打下扎实基础。(3)拓展阶段。本阶段的实验体系是基础阶段的进阶,要求学生掌握更为复杂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步骤和实验原理,如电气控制实验、电子控制技术实验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4)提高阶段。在提高阶段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参加电力系统自动化创新项目、设计实验、改造实验、自主研究,本阶段教师的职能在于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建议和指导。该阶段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创造力和实验能力,帮助学生在所学专业方面熟练地运用技术、革新技术,使之学有所长。   (二)构建高质量的教师团队
  优秀的教师是实验教学的要素之一,为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校方需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建设,要求实验教师无论是在理论知识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要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实践科研的能力。由此可见,院校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选拔综合能力强的教师进入企业进修,增加教师实际操作经验,也可以在企业中聘请专业的人才,提升学校的师资质量。校方还应当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促使教师提高各项能力。
  (三)搞好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选择贴近工程实际、具有代表性的设计课题,要求学生给出不同的设计方案,避免雷同,一旦发现有学术不端的现象,应及时制止并教育。在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讲解,最后根据项目可行性、设计报告完成度、讲解清晰程度等进行全面考量并给出总评成绩。此外,毕业设计的题目应当与工程实际需求和专科课程密切结合,引导学生选从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着手,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的实践教学还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情况,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管理制度,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人员素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信随着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能够不断发展,并培养出一系列符合国家及用人单位要求的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鲁慧民,刘刚.基于云计算理念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设计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334-338.
  [2]白春霞.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河西学院學报,2014,30(2):119-121.
  [3]白春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科技信息,2014(2):178.
  [4]王硕.浅议高职院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与建设[J].才智,2017(1):167.
  [5]蔡琴,王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5(1):103-106.
  [6]章鸿发.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展望,2014(1):89.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