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间精粹之井陉拉花舞蹈作品赏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红旭

  【摘要】“拉花”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独有的民间艺术,于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河北省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舞蹈之一。从井陉拉花起源以来,发展流传至今日是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井陉人民的民族精神与勇气,“传承”二字是井陉家家户户的老百姓从未放弃过的追求。如今,井陉拉花已发展得更加成熟与壮大,逐渐走向了更加宽广的舞蹈平台。2018年由石家庄市群星艺术团所编排的《拉花新韵》于2019年参加了河北省舞蹈大赛,并荣获一等奖。该篇文章主要从作品《拉花新韵》出发,将拉花的舞蹈精粹毛举缕析,以及河北与山西的文化联系。望本文的相关研究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来自晋冀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井陉拉花;拉花新韵;河北;山西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笔者家乡是河北省高碑店市,因年少时便离家去北京上学,对于来自家乡的民间舞“拉花”也早有耳闻,但一直从未亲眼见过和了解。此次藉由硕士论文的选题,并通过导师引荐联系到了河北省石家庄市群众艺术馆的王虹钧老师,展开了对井陉拉花的一系列学习调研活动。王虹钧老师向我介绍了她带领的舞蹈团队。石家庄市群星艺术团,该团是群艺馆下运营艺术演艺的分支团体,团内设有音乐、戏曲、舞蹈、书画等多个门类。
  现如今,拉花从井陉县开始发扬光大,陆陆续续走进了教学课堂、舞蹈比赛、春节晚会、健身娱乐等各式各样的活动中去,井陉拉花在河北早已家喻户晓。有这样一句话,“拉花扭一扭,奔着小康走”,河北人民陪伴着井陉拉花,井陉拉花也在陪伴着河北人民。笔者相信,有了河北人民对井陉拉花的无限热爱,这一民间精粹今后定会得到越来越好地传承与发展。
  一、拉花新韵,常拉常新
  河北省在近年来不论是经济建设、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都在飞速前进着,2017年设立的雄安新区更是使河北省向中国乃至世界接近了一大步。因此在民族文化方面,各个地域的从艺者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着各种艺术瑰宝,而舞蹈作品《拉花新韵》就是这样孕育而生的。
  《拉花新韵》是石家庄市群星艺术团于2018年编排的舞蹈作品,2019年参加了河北省舞蹈大赛,并荣获一等奖。此外在河北省其他地区也陆续有多个艺术团体进行该作品的排演,例如唐山市曹妃甸区文化馆、石家庄市栾城区2019年春节民俗文化展演等均有进行表演。作品《拉花新韵》主要表现的是小康生活已走进了家家户户,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美好,男女老少都唱起了歌,跳起了舞,整支作品可谓是载歌载舞,一片欢腾,让观众们都忍不住和表演者们一起欢庆热闹起来。
  (一)作品概括
  《拉花新韵》这部作品总时长为3分57秒,演员共16人,分别有女演员12人和男演员4人。总体上看男女演员的人数似乎不大和谐,让人无法想到该如何将其协调的编排在舞蹈当中,但在实际舞蹈之中,4名男演员在其中非但没有显得格格不入,反而因有他们的存在才是整个作品的画龙点睛之笔。开始时,随着音乐的一声“来啰……”,演员们从舞台两侧欢蹦乱跳着边向彼此打着招呼边跑到舞台中央,然后随着音乐的节奏动感表达笙歌鼎沸的热闹场景。欢乐的上场以后,16名演员呈4×4的队形开始齐舞段,4名男演员被12名女演员包在中间,随后瞬即变成圆状队形继续舞动;在圆形部分的舞段完成后,演员们从舞台4点方向呈两斜排流动出场开始下一舞段,随后在斜排队形上做两人配合的一系列动作,有男演员和女演员配合,也有女演员与女演员配合;斜排队形的舞段完成后,整支舞蹈作品的第一个小高潮部分便开始了,动作幅度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放大,队形从斜排中间分开变成8人一组的两小组,右侧组位于舞台的前半场,左侧组位于舞台的后半场,每组各两名男演员位于女演员中间;分组舞段结束后,两组再次合并呈梯形队形,4名男演员于梯形中间呈菱形与女演员们做有层次变化的一系列舞动;舞段结束后,演员们从梯形散开至满天星的队形,音乐也在此时慢慢变化至渐弱过渡,然后突然变奏开始了最后的大高潮舞段,动作也在满天星队形的基础上,编排的有高有低,层次分明,十分欢快。最后在音乐上的八度强收尾和动作上的一片欢腾中结束了整支舞蹈。
  总体而言,《拉花新韵》分为三个部分,以热闹的场面开头也以热闹的场面结束,首位呼应。中间部分有丰富的队形变换以及双人配合,男女演员的分配布局恰到好处,音乐与动作相互烘托,总体气氛十分热闹非凡,将人们激动兴奋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二)动作分析
  作品《拉花新韵》中的动作主要包括翻腕、拧肩、扭臂、抖扇、撇脚、吸腿等;河北拉花的舞蹈语汇可以说是刚柔并济、粗犷含蓄、舞姿新颖、舒展健美。笔者曾于研一的第一学期学习过一个拉花组合,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发现与山东秧歌、山西秧歌和安徽花鼓灯等完全不同,虽手持道具都为扇子,但拉花在道具方面除一般的里绕扇、外绕扇、转扇和其他用扇等扇技之外,还有许多此前从未见过的扇技。以翻腕、拧肩、扭臂为出发点,男女演员统一手持扇子,延伸出挑翻、点转、提拉、扣扭等非常多的丰富新颖的用扇动作,并加以脚下的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拉花动作,倘若是初次学习拉花,需要好好琢磨和协调手与脚的配合。
  二、井陘拉花遍地扭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井陉拉花遍地扭”。在井陉,上至古稀老舍,下至初生新苗,家家户户都在跳着拉花,不论是民间节日、庙会、过年、庆典、社区活动等等,拉花已经成为了像生活必需品一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流派的拉花艺人们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创作着一部部喜闻乐见的拉花作品,并积极参加各大演出比赛,让井陉拉花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扭起来!
  (一)改革出新
  拉花“新”韵,顾名思义,重点自然是在“新”字上,该作品的创新之处就是在于它的革新。在过去,男性表演者大多手持的道具为伞,女性表演者手持的道具为扇,并相互配合而舞。在《拉花新韵》中,与传统拉花的表演形式不同,作品中的男女演员,手持道具统一都为“扇”。我向王王虹钧请教了这个问题,老师意于伴随着革新,传统的道具与服妆不便于广泛的流传,因此舞蹈在编排过程中,将男性手中的伞也改变为扇,便于男女老少们自娱自乐与演出传承。传统的舞蹈道具并不是将其抛于脑后,而是一代又一代充满智慧的艺人们,融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反复挖掘和和琢磨,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拉花艺术与时俱进的良性循环。   (二)广场舞热潮
  笔者于2018年11月随导师去往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对山西小花戏进行采风学习,当晚与朋友们经过广场时,看到有许多当地居民正拿着扇子,听着山西民歌,不惧寒风刺骨,跳着左权小花戏。不禁感叹,人们对于来自自己家乡的艺术瑰宝有多么的热爱与赤诚。《拉花新韵》作为革新之作也是这样的存在,根据群众舞蹈编创出了贴近群众生活的拉花作品,将其广场舞化,讓老百姓们亲身感受到来自拉花的独特魅力。这样的革新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亲自参与到舞蹈的创作和表演中去,不再是舞台与观众席的距离,而是根据非专业舞者的心境与创意,创作出最真切的生活体验,最接地气的民间舞蹈。现在随处可见的广场舞,走遍了中国,走向了国际,走进了每个人的心里,这一民间艺术之花已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中,世代相沿,久盛不衰。
  三、晋与冀的文化桥梁
  接触和学习到了山西的民族民间舞蹈,带给了我很不一样的感受,每个地域的民俗文化都是那样的独特与鲜明,不禁感叹自己还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未知需要去探索。
  话说井陉所述,河北的与山西的历史轨迹是密不可分的。在明朝明太祖时期,朱元璋推行了“移民屯田”的政策,故山西晋中、晋东南地域的老百姓们曾有两次向河北井陉方向的大规模移民,使得山西阳泉至河北井陉一带增添了数百的晋氏,因此一些山西的民间文化也随移民们北上而来,例如“昔阳拉话”“凉伞舞”“花板舞”等。
  笔者认为,河北与山西,两省彼此相邻,都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充盈在其中的民族精神是共生的,是振奋人心的有生力量,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栋梁不可忘却的民族之根!
  四、结语
  世界是大家,人类是小家。祖国是大家,家庭是小家。舞蹈是大家,“我们”是小家。“舞蹈”这简简单单的两个汉字,背后却蕴含了海纳百川的无限知识。不禁感叹自己就像存在于浩瀚银河中一颗微小的无色陨石,不过是沧海一粟,还未踏及三千世界。但笔者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陉人民经过如此们漫漫的历史长河与岁月洗礼,都未曾放弃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又有什么理由荒废青春与时间呢?井陉拉花体现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学习井陉人民追求幸福的勇气,永不放弃,将这种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参考文献
  [1]郝媛媛.河北井陉拉花调查与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朱红旭,女,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音乐与舞蹈学,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