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庭萱

   摘 要:琵琶是弹拨类传统弦鸣乐器,由西域发展而来。琵琶作为弹拨乐器在中国最早出现于秦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被人传承。琵琶的演奏艺术代表着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文化,值得被后世一代又一代传承,并且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使之焕发出崭新的生命活力。文章探讨了琵琶艺术的演变和地位,并探讨了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琵琶;演奏艺术;乐器;发展
  琵琶的演奏技法多种多样,演奏时声音清脆明亮,具有极强的音乐感染力。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乐府诗《琵琶行》这样描述琵琶演奏时的声音,“大珠小珠落玉盘”,非常形象地概括了琵琶音质的特点。琵琶颇受大众的喜爱,在当今快节奏、浮躁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静下心去听一曲琵琶,会获得内心的愉悦安宁。因此,推动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非常重要。
  一、琵琶艺术的演变和地位
  琵琶作为乐器出现在中国最早是秦朝,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位居弹拨弦鸣乐器的首座,有“国乐之后”的美称。琵琶演奏技法多样,音色多变并且音域宽广,具有极强的音乐感染力。传统的琵琶弹奏技法包括了50种左右,基本技巧是弹挑技巧、按弦技巧、揉弦技巧,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衍生出新的演奏技法。
  琵琶作为乐器最早出现在秦朝,因演奏方式分“批”和“把”两种,故名“批把”,后改名为“琵琶”。南北朝时期,受到丝绸之路的影响,中原与西域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结合西域引进的梨形曲颈的四弦乐器的特点,研制出“新式琵琶”,不仅从外形上对琵琶进行改造(由圆形长柄改造成梨形曲颈),而且改变了琵琶横抱式的演奏方法,变为竖抱式。公元五六世纪从中亚地区传入的胡琵琶对现代琵琶的演变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琵琶演奏艺术发展到北宋至唐朝,达到了顶峰。隋唐时期曲项琵琶已经成为当时主要乐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有一座闻名中外的反弹琵琶飞天雕像,敦煌莫高窟的反弹琵琶的飞天壁画,以及云冈石刻等都彰显出琵琶的重要历史地位。
  二、琵琶演奏技法的传承
  随着中外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中国的传统音乐受到外来音乐的极大冲击,中国的很多歌曲都已经融入了外国音乐元素,有利于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多元化,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但是,近几年,网络流行歌曲渐渐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的中国乐曲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中国音乐似乎正在丧失自己的味道,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打击了中国传统文化。琵琶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弹拨乐器之王,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代表,因此,我们要传承琵琶演奏技艺,这对提高中国本土的音乐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琵琶演奏艺术的创新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要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独特的气息。中国的传统音乐也是如此。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琵琶的演奏艺术也要进行创新。只有坚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艺术需求,才能在中外音乐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占得一席之地,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一)创新琵琶的演奏技巧
  琵琶传统的演奏技巧融入现代流行元素,借鉴现代先进乐器的特点,创新琵琶演奏的风格,使之更加贴合现代人的艺术审美特点,从而提高琵琶演奏艺术的影响力。
  涂善祥是中国有名的琵琶演奏家,在琵琶演奏技法方面造诣颇高,他观察到现代青年逐渐丧失对琵琶演奏艺术的热爱和兴趣,琵琶演奏技艺面临失传的境地,因此,他想通过对琵琶演奏技巧的创新,开辟一个琵琶演奏的新舞台和新世界。涂善祥在继承琵琶传统演奏风格的同时,主张琵琶演奏乐队、管弦乐队和其他流派的演奏乐队同台演出,从而丰富琵琶演奏的形式,使传统乐器的演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趣。刘德海是中国另一位著名的琵琶演奏家,被人称为“琵琶大师”“国宝”等,是琵琶演奏领域的一代宗师,在国内外影响都很大。刘德海在琵琶演奏上的突出造诣体现在他琵琶演奏的曲风变化多样,不仅很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琵琶的演奏技法,同时,对琵琶的演奏音效进行创新,使之更具感染力。《狼牙山五壮士》是刘德海首次演奏吕绍恩创作的曲目,内容和技法上都进行了创新和突破,极大地推动着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
  (二)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中渗透创新理念
  优秀的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给人带来独特的艺术享受。琵琶是中国流传两千多年的传统乐器,清澈明亮的音乐声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听觉享受,再搭配上演奏者独有的艺术气质和古典的服饰,能给受众带来独一无二的视觉盛宴。当然,一切都基于演奏者扎实的基本功和表演气质。演奏者只有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保证琵琶演奏的流畅完整。同时,左右边的配合、对琴弦的把握、力度的控制, 都是决定音准的关键[1]。除了确保基本功完善,还要处理好琵琶演奏的深层次内涵。所谓深层次内涵,指的就是琵琶演奏的灵魂,演奏者将情感融入到演奏中去,只有有情感的演奏才是真正优秀的作品,才能真正与听众产生共鸣。琵琶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属于中华民族乐器,十分讲究音的流动,演奏的时候要有轻重缓急,并且张弛有度。
  在琵琶演奏的教學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琵琶演奏的技法,传授经验,同时也要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中渗透创新理念,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创新意识,使传统古典音乐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
  (三)琵琶的材质和品相带来的创新
  20世纪30年代,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背景下,中国出现了民族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是基于中国传统的丝竹乐队以及吹打乐队,部分模仿西方交响乐队而形成的,为适应乐队音响和转调的需要,又对琵琶演奏进行了改革[2]。首先,增加琵琶品相,将琵琶改为十二平均律乐器,改变了演奏技法, 比如连续弹挑、长时值轮指、左手快速音阶性按弦等, 拓展了琵琶的音域[3]。其次,琴弦材质由丝弦改为钢弦和尼龙缠钢丝弦, 提高了琴弦强度,虽然增加了左手的推、拉、吟、揉等技法的难度,但增加了左手的快速移动技法[4]。   (四)时代背景下音乐创作带来的创新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要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需要根据当前的时代背景,对乐曲的创作进行创新,同样,琵琶演奏也要在时代背景下进行乐曲创作的创新。传统的音乐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创作中融入所处时代的元素,才能更好地反映新生活、新气象和新文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们欢欣鼓舞、斗志昂扬,对新生活充满了期待和信心,政治、经济、文化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状态,这个时期创作的很多琵琶曲充分地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人们的欢欣鼓舞。1960年,叶绪然创作《赶花会》,乐曲通过轻快活泼的曲调和多次变奏,展现我国西南地区欢乐的花会佳节的盛况。从这首琵琶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姓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幸福安定。除了叶绪然创作的《赶花会》,吕绍恩的《狼牙山五壮士》等琵琶曲在创作题材上都选取了更加贴合人民生活的、区别于传统题材的内容。在创作技法上,左手传统演奏技法以推、拉、吟、揉等为主,新作品增加了很多以音节甚至琶音为主的左手技法, 加强了左手的快速技法, 并且出现很多模仿其他乐器的技法[5]。
  (五)科学化教育体系建立带来的创新
  五四运动以来,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建立科学化的教育体系,促进琵琶演奏艺术的创新[6]。科学化教育体系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琵琶演奏技艺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一方面,改变传统的琵琶演奏技艺的训练方法和模式,而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模式。比如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演奏技法拆分训练的方法,通过对琵琶曲技法的拆分,逐一训练,更好地掌握琵琶演奏的技法,提高训练的效果,减少因整首曲子难度太大而造成的时间浪费。一些琵琶大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可以编著一些关于琵琶演奏技法的书籍,通过练习曲让学生掌握演奏技法。另一方面, 建立了系统的教学体系。将传统的琵琶演奏纳入到专业音乐教育中,与传统音乐概论、乐理、曲式等课程一起学习, 拓展了琵琶演奏专业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琵琶演奏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7]。
  (六)促进演奏家的个性见解创新
  琵琶演奏艺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琵琶演奏者的个性解放,因此要加快促进演奏家的个性见解创新。琵琶演奏者对演奏技法的独特见解会对演奏风格和演奏方式产生很大的影響,我们要培养琵琶演奏者的艺术创新意识,尊重每一个琵琶演奏者的意识独立性,包容他们独特的演奏风格和演奏方式,从而实现中国琵琶艺术的更好发展。刘德海先生的琵琶曲创作创新来源于民间音乐、戏曲作品、外国小区和西方音乐, 不拘一格的创作给我们留下大量的优秀作品, 丰富了琵琶艺术风格,比如代表作《人生篇》中的“反弹”技法[8]。
  四、结语
  琵琶是在中国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乐器,它的传承与发展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琵琶演奏技艺也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琵琶的演奏技巧,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方面渗透创新理念,根据当前的时代背景,对乐曲的创作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宁燕.试论琵琶演奏技巧传承与创新途径[J].北方音乐,2018(13):40.
  [2]李楠.论茶文化背景下琵琶演奏中的创意与发展[J].福建茶叶,2018(6):317.
  [3]田雅婧.琵琶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J].北方音乐,2018(4):61,103.
  [4]吴瑾.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D].云南师范大学,2017.
  [5]宋长风.琵琶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J].戏剧之家,2017(7):98.
  [6]徐彤宇.唐代琵琶文化之繁荣对当今琵琶艺术发展的启示[J].北方音乐,2017(2):2,5.
  [7]赵国妹.琵琶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6(18):89.
  [8]高晋.琵琶在中国的形制演变及民族化道路[D].青岛大学,2016.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宁市任兴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4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