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粮饲兼用型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玉米大斑病是粮饲兼用型玉米常患病之一,会严重影响到玉米产量和质量。当玉米患该病后,会在叶片上形成病斑,除此之外,叶鞘、苞叶都是主要的危害部位。引起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选种不科学,气候条件与病害的流行条件相吻合,没有进行科学的种植和田间管理等造成的。要想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就需要了解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或者避免该病的发生。
  关键词:粮饲兼用型玉米;大斑病;病原;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9-0057-02
  粮饲用型玉米是近来年黑龙江地区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可为畜牧养殖提供丰富的饲料资源,对于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业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扩大饲料资源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加强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种植和田间管理工作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粮饲兼用型玉米易患多种病虫害,其中玉米大斑病是黑龙江地区发生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的是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种植不科学、田间管理不到位,要做好粮饲兼用型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工作。
  1 病原
  该病的病原属子囊菌门格孢菌科毛球腔菌属真菌,成熟的子囊果为黑色,形状为椭圆形至球形,外层由黑褐色拟薄壁组织组成,子囊果壳口表皮细胞产生较多的毛状物。内层膜由较小透明细胞组成,子囊为圆柱形或者棍棒形,从子囊腔基部长出。玉米大斑病目前在我国已发现三个生理小种。
  2 发病原因
  2.1 玉米大斑病的菌源
  玉米大斑病主要是以菌丝或者发生孢子在土壤中或者玉米秸秆垛上的病部越冬,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活1~2年,因此,玉米大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于田间地头的玉米秸秆垛、带有病残组织的枯枝落叶,使用带菌的种子等。
  2.2 品种抗性差
  玉米大斑病的抗性一般为显性,并且后代的抗性表现由母本决定,所以有些品种具备这一抗病特性,但是这一抗性只在一定的时期内较强,如果实行多年的连作,该品种就会发生退化,加上土壤条件发生改变,会导致具有抗病性的品种抗性降低,一旦遇到适宜大斑病发生的条件,存在这种病原,即会引起大斑病发生。
  2.3 气候条件适宜病害流行
  大斑病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病率极高,大斑病菌喜欢潮湿、温度适宜的天气,长期的低温加上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导致该病的发病率升高,并会造成该病的病势迅速的蔓延,引起极为严重的后果。
  2.4 种植技术不科学
  在种植粮饲兼用型品种时要注意,合理密植不但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目前虽然有很多耐密型品种出现,但是也并不代表其不怕密度过大,耐密品种同样需要合理的种植密度。如果密度过大,会导致田间通风不良,透光不足,玉米的抗病能力下降,通风不良还会增加土壤的湿度,给大斑病菌萌发和蔓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密度过大,叶片间发生相互的接触,也会导致该病传播。
  3 发病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的是玉米的叶片,一般先从植株下部的叶片开始向上蔓延,发病时会在叶片上形成较大的梭状病斑,发病初期,病斑为水渍状的绿色小斑点,几天后,病斑迅速扩大,沿着叶脉向两边扩展,形成边缘为暗褐色、中央为淡褐色或青灰色的长纺锤形或者梭形大斑,有的病株的病斑更大,后期病情较为严重时病斑最后融合,叶片变得枯黄。如果田间的湿度过大时,病斑上还会产生大量的灰色霉状物。该病害严重时还会危害叶鞘和苞叶。
  4 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发生在温度在20~25℃,相对温度在90%以上的环境下,如果温度高于25℃,相对湿度小于60%,则该病会受到抑制。对于春季播种的粮饲兼用型玉米,从拔节期到出穗期,如果气温和相对湿度适宜,则会导致病害迅速发展,大面积流行。另外,如果在整个生育期,氮肥不足,种植地处于洼地、种植密度过大、没有实施轮作等都会导致该病发生。
  5 防治措施
  根据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发病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现介绍玉米大斑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5.1 选择高抗品种
  首先要选择具有高抗病特性的品种,要结合当地的种植条件科学选种,要选择抗病能力强、品种特性明显、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在选种时还要注意防止其他小种的变化和扩散,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
  5.2 科学种植
  优良的品种需要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才能將品种特性充分的发挥,因此要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选择好种植地,种植地要求土壤条件良好,前茬作物最好为豆科作物和薯类作物,实行轮作,如果长期的连作会导致病害严重。在种植前需要精细的整地,将前茬作物的残留清理干净,并进行深耕,同时要施足基肥,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必要时需要使用杀菌剂,杀灭其中的病原菌。然后再随着深耕施入土壤,另外,还要增施磷肥和钾肥。播种时要适时的早播,避免病害发生高峰期。
  5.3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粮饲兼用型玉米要注意种植密度,根据所种植的品种、土壤的情况等确定最佳的种植密度,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并不是密度越大,产量越高,而是要保持良好的种植密度,这样可以保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相对湿度适宜。
  做好中耕除草培土的工作,增加土壤通透性,防止玉米植株发生倒伏。玉米植株生长后,要将基部的2~3片摘除,防止病害传播。降低田间的相对湿度,如果遇到连雨天气,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玉米受涝。
  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要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做好追肥的工作,并结合追肥掌握适宜的浇水量和浇水次数。如果在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的拔除,并妥善处理。
  5.4 药物防治
  种子带菌也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率。使用药剂或者种衣剂拌种后再播种。另外,根据情况使用药剂喷洒防治该病。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者根据该病的发病症状,在发病初期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或90%代森锰锌,均加水500倍等喷洒防病,一般每10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7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