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农业院校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应结合专业特色与学生特点,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促进校园优良学风的形成。
关键词 新生教育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
1学风建设的主体
广义上,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狭义上,学风主要指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综合表现。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学校各方合力协作。领导干部、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学生都是学风建设的主体。领导干部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引导优良学风形成的规章制度;专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业思维;教辅人员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关心其心理健康,丰富其课外生活;学生本身也要积极投入,端正自己的学习作风。
2学风建设的实践
2.1把好新生教育关
农业院校的传统学科大多为农科,在招生方面已无多大优势。部分新生由于分数原因进入自己未曾接触的专业,对未来发展会有困惑。如学校能把握时机,在思想和行动上给予引导,对于形成优良学风事半功倍。
(1)摆脱照搬书本的专业教育。不少专业都会在新生入学第一学年设置导论课,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院校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课堂授课形式,定期邀请本专业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学科前沿动态与行业发展趋势。还可以将学生带到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业等参观学习,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引起学习兴趣。
(2)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一方面在专业学习方面答疑解惑,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等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后,还能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科研探索,或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与生产实践。这一举措对于营造良好学风,巩固学生专业学习,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2加强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不仅是广大教师的孜孜追求,更是学风建设工作的必要之举。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建立运转良好的学风监督体系,都是促进学风建设的有力措施。
(1)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学风建设的第一阵地,需要专业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尽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自行组织资料,制作课件,走上讲台。教师听课后给予点评,并补充讲解不足之处,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趣味性。
(2)建立运转良好的监督体系。定期组织课堂检查,既要关注学生的出勤率,也要关注学生在课上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对于无故缺勤和无心上课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要及时关注,对症下药。对于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组织班级中或高年级的优秀学子对其一对一辅导。对于旷课学时多、不及格课程多的学生,除了安排专人指导学习,还应对其进行学业预警,将学生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合力引导学生纠正不良习惯或行为,督促他们不断进步。
2.3树立先进榜样
(1)要求党团干部做表率。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积极分子,应充分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发扬传播优良学风,帮助后进同学提高成绩,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通过在学生群体中评选“学习标兵”“学习模范”等荣誉称号,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激励学生端正态度,认真求学。
(2)优秀师兄师姐分享经验。目前,高校考研率总体呈逐年攀升的趋势,一些学生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自身努力备考,被名牌高校和研究所录取。院校可以组织一些交流活动,如讲座、学术沙龙、报告会等,让这些优秀学子分享经验,让高年级学生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作风对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引领作用。
2.4拓展课外活动
(1)举办专业竞赛和科普活动。农科专业实践性强,与普通民众的生活也息息相关。院校可以定期举办专业竞赛活动或科普活动,让学生自行安排形式、寻找资料、组织展示。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既学到了新知识,又“温故而知新”,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专业素养、提高实践能力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鼓励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近年来各省市、各高校纷纷推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申报项目,可以鼓励在校生积极参与,学以致用。学生自由组队,自主选题,实施项目,取得成果,总结结题的过程,也是一個自主学习,自主提升的过程,不仅增强了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
3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系统的工程。在实践当中,有几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
(1)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成才动力缺失。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即使师长给予了一定的指导,仍然不知道该学习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态度消极被动。如何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2)教学手段的创新应符合技术发展的潮流。在人们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的今天,如何创新教学手段,将APP、小程序、虚拟仿真等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从而打破课堂教学的边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还需要更多的尝试。
(3)学风建设还需要考虑社会因素的影响。虽然学生身在“象牙塔”,但现今资讯发达,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冲击着校园的学风建设。如何防微杜渐,阻止社会不良思想对学生的侵蚀腐化,还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心思。
参考文献
[1] 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8(04):39-40.
[2] 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03):19-24.
[3] 陈玉栋.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J].高教探索,2014(04):92-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8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