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带一路”倡议下民营企业“走出去”研究:重庆例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晶晶 胡江峰 徐瑞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由于国外市场信息不足、融资困难和投资风险高,多数民营企业面对“走出去”仍“望而却步”,甚至半途而废,可持续性不强。基于此,应大力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完善信息服务平台,缓解民营企业信息不足困境;促进人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打破民营企业的“人才”瓶颈;推动企业融资方式多样化,融资主体多元化,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难题;建立风险评估预警体系,完善风险规避体制,化解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营企业;“走出去”;融资难
  一、引言
  近年来,“走出去”已成为中国企业扩大市场,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手段。“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家扩大对外开放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我国企业开拓世界市场、提升竞争力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欢迎并且鼓励民营资本的参与”。国有企业更是“一带一路”倡议深入落实的主力军,2017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投资流量中,公有经济控股对外投资占比达到51.3%。[1]但与“国家队”相比,民营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时更能体现市场化原则,更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从2010年开始,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在数量和金额方面突飞猛进。[2]历经近10年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已发挥了生力军的重要作用。[3]2017年,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的比例达到43.0%,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总额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的比例达到55.9%。①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广大内陆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重庆市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一直具有重要作用,自直辖以来,重庆民营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一部分先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正在走出国内市场,积极通过产品出口、境外直接投资、收购兼并等形式逐渐打开国际市场。[1]但民营企业总体实力弱、规模小,与拥有雄厚资金、承担部分国家发展战略任务的国有企业相比,其“走出去’’更重视自身发展利益。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缘政治环境复杂,使得民营企业“走出去”也面临较多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分析研究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现状、面临机遇以及存在的困难,对帮助民企规避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企业“走出去”的现实意义
  1.企业“走出去”能够扩大盈利空间
  企业对外投资的原因很多,早在1960年,美国Hymer教授对大型跨国公司考察后,认为企业对外投资一方面能分散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打破竞争对手的垄断优势,而后一目的主要是通过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来实现的。克拉克等(2005)也认为,企业跨出国门对外直接投资,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市场,二是为了获得价格较低的生产要素,且国家间越相似,跨国公司越普遍。[5]Cuervo - Cazurra andGenc (2008)证实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到制度环境类似的国家投资能更快地适应并获得相对优势。此外,学者们还认为对于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而言,其本国商品的供给者和消费者要么获得生产者剩余,要么获得消费者剩余,结果是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增加。基于此,民营企业除了需要提升技术、管理、文化、品牌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之外,还应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合理利用国内外比较优势明显的资源要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销售价格等扩大盈利空间。
  2.企业“走出去”能够提高产能利用率
  近年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較大,很多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且产能过剩的行业已逐渐从传统产业扩展到新兴产业,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企业对外投资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对外投资不仅可以利用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等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能提高产能利用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差异明显,与我国经济的互补性较强,基本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大多处在工业化进程的初期或中期阶段,其经济发展空间非常巨大。[6][7]重庆产能过剩情况较为严重,2017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0%,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69.6%,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6.2个百分点;钢材年化产能利用率为71%,较全国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①企业“走出去”可以扩大产品和原材料的市场空间范围,一方面增加市场需求,帮助企业消化过剩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外的生产原材料,提高企业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和可变资产的使用率,充分发挥企业生产能力,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8]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市场机遇及优势
  1.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市场机遇
  (l)“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逐渐推进“互联互通”的,“一带一路”沿线多为相对增长速度较慢的中等收入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对基础设施需求较大。[9]特别是老挝、缅甸、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非常旺盛。[10]“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落实,也有效刺激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如中亚、东欧国家普遍加快铁路设施建设,非洲、中东国家正在加紧提升海上交通能力,西欧国家加紧布局扩大航空枢纽,特别是高铁项目输出也受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类企业机会相对比较突出。[11]近年来,重庆基建投资明显放缓,2017年,重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为5659.12亿元,较2016年减少1.75亿元,②“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为重庆民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大有效市场。
  (2)“一带一路”倡议为能源建设企业带来更多投资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电力消费量上远不如发达国家,个别国家甚至不到发达国家的1/5,且几乎没有自主生产电气设备的能力,对于所需求的电气设备超六成都是进口。[12]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消费水平也将出现较大增长,进一步增加对电力设备的需求。   (3)“一带一路”倡议为制造业开拓更宽广的海外市场。一是“一带一路”倡议为汽车产业开拓了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主要出口国。2017年,我国汽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数量占比超过六成,出口总额占比接近一半。⑧汽车制造业也是重庆的支柱产业,且民营企业占比较大。而东南亚国家,如柬埔寨、孟加拉等国人力成本极低,为重庆汽车制造业行业的民营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建厂、兼并收购等形式“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机遇。二是“一带一路”倡议为通用设备企业输出产能开辟了国际市场。通用设备作为能够适用于多行业的产品,其下游主要包括石化、冶金、煤化工等,成为制造业投资的重要构成,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工业体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急需通过发展制造业来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对通用设备也有巨大潜在需求。
  2.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优势
  (l)完善的对外通道降低货物运输成本。一是内陆国际物流枢纽联结了内外通道。2018年,中欧班列(重庆)新增多条线路,辐射了荷兰、德国、意大利等欧洲30多个国家,极大地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二是升级“渝新欧”打开国际物流大通道。“渝新欧”升级为“亚新欧”,从而实现欧洲、亚洲国家的铁空、铁公等多式联运,使之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干线,成功打通了南向国际物流大通道,在物流方面与“一带一路”建设无缝衔接,实现货物从重庆到越南河内的时间仅为海运的1/3,成本仅为空运的1/5。重庆果园港的开通,实现了中欧班列(重庆)与长江水路的无缝衔接,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进一步提升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优势。
  (2)完善的制度建设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一是构建开放口岸和保税平台体系。目前,重庆已形成7个开放口岸、9个特殊商品进口指定口岸、3个保税监管场所、6个海关特殊监管区(监管场所),建设了检验检疫综合改革试验区。二是构建制度创新平台体系。建立了自贸试验区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2个开放型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平台。此外,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还共同建设了进项料件物流分拨配送、出项产成品集拼发运的协作体系等,进一步提升全市国际贸易便捷化水平。①
  (3)通过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降成本。开放平台间的互联互通性不断增强,大大提高监管效能。目前,重庆海关区内监管现场卡口数据已实现共享和统一标准,极大降低了通关成本。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也通过拓展双方跨境投融资互联互通渠道,明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重庆是中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城市,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一是企业在进出口收付款时无需进行货币兑换,降低了财务成本和汇率风险。二是无需办理进出口外汇核销,简化了业务手续。[13]三是出口退税手续简便化,流程便捷化,申报币种与退税币种一致避免了退税中的汇率折算损失。四是企业可以方便办理各种贸易融资,而不增加额外财务成本。[14]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成效、困难及其原因分析
  1.“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成效
  (l)民营企业成为重庆对外投资的主力军。目前,重庆民营企业投资地域已覆盖亚洲、非洲、美洲、欧洲等,俄罗斯、利比里亚、乌干达、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已经成为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投资目的地。同时,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从过去的投资建厂,延伸到收购超市、酒店、开发地产项目等,而像贸易参股、收购国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已成为目前重庆民企“走出去”最主流的方式。2018年渝企对“一带一路”沿线14个国家新增投资6376万美元;在“一带一路”沿线中的1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7.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84.9%,同比增长204.8%。①2018年重庆市商务委发布信息显示,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的投资项目数占重庆市企业对“一带一路”总投资项目数近90%。②
  (2)“走出去”已成为重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通过“走出去”,重庆民营企业逐步实现了转型升级,如力帆、宗申、隆鑫、振发能源、康德、方德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特別是在国内摩托车需求萎缩的情况下,重庆力帆集团通过南向物流大通道全面打开了摩托车潜在需求量巨大的东南亚市场。从2014年起,力帆就相继在越南、缅甸、土耳其等国建厂。同时,重庆市内一批为其配套的中小企业也相继跟随“走出去”。
  2.“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困难及其原因分析
  (l)国外市场信息不足。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不足,信息获取渠道偏窄,获取信息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等,导致很多民营企业对走出去望而却步,甚至半途而废。一是专业咨询机构服务能力较弱。重庆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制造业发展速度,尤其是金融、法律、财务、人力资源等专业咨询机构的发展没有及时跟进。目前重庆部分专业咨询机构小、散、乱问题突出,服务功能不健全,难以为企业“走出去”投资提供专业化、国际化服务。二是跨国人才短缺严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等呈现多元化,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较多,国外市场信息又依赖于各国的经济政策、政治倾向、区域环境等,这些都对国际人才需求迫切。加之国内民营企业由于受行业发展水平影响,在人才待遇和业务技能培训等方面均不及外企,也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人才匮乏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2)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民营企业大多是在国内市场低层次竞争中发展起来的,仅依靠其自有资金难以满足其“走出去”的需求,亟需外部融资。但由于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仅17.39%的企业能够借助金融机构获取对外投资贷款。[15]且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比国企高10%~30%,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获得境内外的大额银行贷款。[16]一是金融机构“慎贷”严重。一方面,重庆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多集中于基础设施等领域,这些项目投资施工期限长、回报率低,民营企业担保风险高。另一方面,“走出去”需要大量前期投入,而民营企业可提供的担保抵押品不多。二是资金与企业之间供求断层问题突出。尽管重庆并不“缺乏资金”,长期以来重庆都是资金的净流出地,如2010~2017年重庆金融机构存贷差额始终为正,且存款额与贷款额的差值从2010年的2614.1亿元扩大到2017年的6436.07亿元,总量增长接近4700亿元的差额说明重庆的富余资金都流出到了其他地方,资金与企业间的供求“断层”。①且这种融资约束会直接影响民营企业出口概率,及在海外市场的生存率,阻碍其对外投资。[17][18]   (3)投资风险系数较高。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投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一是政治风险。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失败案例大多与当地政局动荡有关。[1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力量多元化特征明显,安全形势不稳定因素较多,地区动荡等对企业境外项目投资安全影响较大,增加了境外投资项目的成本和负担。[20][21] -是经济风险。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复杂,币种较多,币种兑换标准不一,币种间汇率波动幅度大等导致企业投资面临较大汇率风险。[22]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的金融制度、融资方式、融资条件差异较大,增加企业融资成本。三是生态环境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体上具有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形地貌特征。[23]而基建工程量大、占地广、周期长,容易形成噪音、粉尘,从而对植被、野生动物等造成破坏,尤其是一些大坝、道路建设等更容易造成生态灾难,容易引起东道国的反感和抵制。[24]而离开了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投资就无从谈起,而民营企业仅依靠自身监管又很难及时预测和应对这些风险。[25]
  五、对策建议
  1.培育中介服务机构,缓解民营企业“走出去”信息不足困境
  一是培育中介服务结构。充分用好国际化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培育中介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提高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能力。二是组建国际贸易智库。在重庆市内高等院校、政府、企业内部遴选一批跨国投资的专家组建政府国际贸易智库。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国外市场调查、项目可行性分析、境外并购风险预估以及国际市场营销等专业咨询。三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同境外金融机构、会计和律师事务所等的联系,多渠道收集“走出去”企业的信息,及时发布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落地、投融资方式、产业布局和区位选择等信息。四是建立重庆企业“走出去”投资案例数据库,联通重庆企业对外投资案例数据库与其他地区企业对外投资信息库,提高信息收集效率。
  2.实现人才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打破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人才”瓶颈
  一是推动人才走出去。建立人才培养信息库,制定专业化跨国人才培养计划,做好人才储备。重点培养领导干部的对外交流、谈判等能力,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多出国访学和实践机会,建设一支懂经济、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化领导干部队伍。二是实现人才引进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域辽阔、覆盖人口基数较大,应充分利用本地人才熟悉本国语言和环境的优势,多方面挖掘本土人才,通过就地“取才”实现人才供应链本土化,管理体系本土化。三是搭建交流平台。通过搭建人才、企业交流平台实现人才优化配置。推动人才跨国家、跨行业、跨部门流动,实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人才打捆使用。
  3.促进融资方式多样化融资主体多元化,破解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融资约束难题
  一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及时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完善财政贴息机制,利用好工商资本、非政府组织及海外华侨机构的赠款,设立民营企业海外发展担保基金,加大政府对“走出去”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26]二是加大金融机构放贷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走出去”民营企业的贷款力度,可以探索通过创新担保方式,多渠道放宽民营企业贷款门槛;金融机构也可以根据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项目推进、交易过程的数据监控等情况,对信用记录良好的民营企业探索“无本续贷”的还款模式,如对进货需求大的民营企业试行存货融资,对备料生产的民营企业推行订单融资服务等,多运用市场手段,多措并举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三是鼓励“抱团出海”。鼓励民营企业加强与海外华商、本地国企等合作,争取“抱团出海”“借船出海”。据统计,全球有6000多万华人华侨,僅东南亚就有华侨4200多万,占全球总数的68%,通过与华商进行合作,也可以有效解决“走出去”企业的融资不足问题。[27][28]
  4.建立风险评估预警体系,化解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投资风险
  一是建立风险评估预警体系。健全“一带一路”境外投资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发布境外投资风险报告。[2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各类风险进行分级评估,综合评估企业“走出去”的潜在投资风险,并研究不同风险应对的管理办法,为有意愿“走出去”的民营企业提供风险预防培训,建立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风险评估预警体系。二是完善风险规避体制。帮助民营企业正确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服务理念。引导民营企业做好意愿投资项目的前期调查,找到项目潜在的风险点,科学设计投资结构,完善退出机制。三是建立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信息共享制度,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组织、企业联盟等,实现信息共享网络全覆盖,尽快完善民营企业“走出去”风险规避体制。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17.
  [2]王辉耀,孙玉红,苗 绿.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3.
  [3][19]张 艳,商建辉.“一带一路”视域下民营企业的海外传播策略[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4]张 洁,王志章,蔡龙年,重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0).
  [5](英) G.L.克拉克,(美)M.P.费尔德曼,(加拿大)M.S.格特勒.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M].刘卫东,王辑慈,李小建,杜德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29.
  [6]邬 琼.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形势分析[J].中国物价,2017,(10).
  [7]刘建江,罗双成,凌四立.化解产能过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5,(06).   [8]史恩義,吴彦榕.OFDI化解过剩产能的机理及效应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7,(10).
  [9][23]孙佑海.绿色“一带一路”环境法规制研究[J].中国法学,2017,(06).
  [10][16]王晓红.构建新时期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新体制和新格局[J].国际贸易,2017, (03).
  [II]蒋鹏举,谢 海,陈国珍.“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对策研究[J].中国发展,2017,(05).
  [12][28]康瀚文,“一带一路”战略下走出去企业投资风险剖析与防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
  [13]高 玲.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当代经济,2009,(22).
  [14]工行开出全球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信用证[N].海宁日报,2009-07-20 (05).
  [15]宫旭红,任 经.融资约束、信贷支持与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J].产业经济研究,2017, (05).
  [17] Bellone F,Musso P, Nesta L,Schiavo S.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Firm Export Behav-ior[J]. World Economy, 2010, (03).
  [18] Buch C M, Kesternich I,Lipponer A, Schnitzer M.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ForeignDirect Investment: Firm-Level Evidence[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2014, (02).
  [20]赵 睿,贾儒楠.浅议“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国别风险管控——基于国别经济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J].上海金融,2017,(03).
  [21]傅梦孜,“一带一路”沿线中国企业经营意识问题[J].世界知识,201 7,(15).
  [22]律商联讯,中国公司法务研究院.2015~2016年中国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R].北京:2016:34-35.
  [24][29]何 力.“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投资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问题[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8,(04).
  [25]辜胜阻,吴沁沁,庄芹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企业“走出去”的对策思考[J].经济纵横,2017,(02).
  [26]王济光.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问题研究[J].经济界,2017,(06).
  [27]周 洲.“一带一路”开辟中企“走出去”新思路[EB/OL]. (2014-12-29). http://finance. chinanews. com/cj/2014/12-29/6920672. shtml.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0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