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技并修”引领下贵州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德技并修”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品德与技术技能并行。以贵州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在分析贵州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德技并修”引领下贵州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有利于培养具备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高职学生。
[关 键 词] 德技并修;贵州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022-0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的是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目标、要求与内容来有目的地引导与组织学生参加到社会实践与实际生活当中,以取得与思想道德有关的体验,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要想在提高思政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可以在思政教学中融入“德技并修”的理念。
一、“德技并修”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对人才培养目标作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学生“德”的培养。“德”在广义上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能够促进中职学生优秀品质形成的一切观念、意识以及规范,也涵盖着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1]
“德技并修”主要指的是接受教育的人员将“意念、德性、技艺”等身心要素有效融入学习与工作当中的一个状态,既是对技術技能人才素质的说明,又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途径。在新时代,培养既有“德”又有“技”的新时代社会所需人才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新时代经济发展方式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起点;从教育层面来看,人才培养模式从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的回归,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井修的逻辑核心;从社会层面来看,外部环境保障从工匠精神向工匠制度的转移,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德技井修的逻辑前提。[2]
实现高职学生成长与成才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生具有完整的人格以及发展自信。“德技并修”理念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是通过在思政课教学环节中渗透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技术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借此确保高职院校育人机制得以良好实施。
二、“德技并修”引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以“德技并修”为引领能够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一是通过在进行思政教学时体现出职业教育特色,遵循整体教育发展方向,对学生优良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素养进行培养;二是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手段,借助更多的现代教学手段去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二)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没有和学生职业相关的知识以及缺乏时代精神。然而,社会对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和国家对人才的思想与政治素养的要求相同。思政课培养的目标是面向社会的。因此,把“德技并修”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当中不但能够增强思政教学的吸引力,而且还能更好地促进思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融合,并且切实落实我国对人才思想道德与政治素养的要求。
(三)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
市场与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不再局限于其技能证书以及文凭,而是更为注重人才的职业素养,这里的职业素养涵盖了职业相关知识、职业道德、职业适应能力、职业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观察该人才有无具备良好责任意识、有无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是否爱岗敬业、有无具备执业纪律、是否具有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等。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都没能全面了解思想品质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今后自己从业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并未掌握职业和学历建的对接关系。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技并修”的理念,便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以及在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职业意识,有助于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并与社会需求相符,进而不断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贵州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教学特色
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教育方式、培养目标都不同,职业院校学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当要围绕职业教育来开展,将学生的特点体现出来。但是,再具体教学环节中,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照搬普通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沿用普通院校手段,并没有体现出高职院校自身特色,这也就导致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职业性的发展要求。
(二)教学机制
高职院校应当要将人才培养的目标重点放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不过就现阶段看来,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课堂时通常都是较为侧重专业课而忽略了思想政治课。往往是将大量的教学设备、教师以及资金投入专业课程的建设上,如学校都较为重视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与设备的投入、校企合作班以及师资力量,而将较少的精力与资金投入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上,往往还是采取单纯的讲台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
高职院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足够重视。大家都知道,“大思政”育人强调的是全体人员进行全面育人,所以需要诸多部门进行有效协调与配合,齐抓共管来完善思政实践教学。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任务都压到了学校思政课教师的头上,相关部门间的协作往往局限在通知的发放以及计划的制定上,并未将其应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思政实践教学组织起来较为困难,而且无法量化其考核评价指标。相较于思政课堂理论教学而言,其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实践教学包括了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以及校外实践教学这几方面内容。 (四)教学团队的建设还有待提升
现阶段看来高职院校已有的思政教师水准还难以满足学生对教师的需求。不少院校的思政教师都是有部分专职教师还有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所担任,即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给一线思政教师的空缺,不但因为其还需要负责繁杂的行政工作,所以导致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不仅如此,教学团队还因为受到教师文化、学历、阅历、责任以及人格魅力等多方面影响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也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水准。
四、“德技并修”引领下贵州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
(一)形成“德技并修”教學氛围
在开展“德技并修”教学时,需要由教师、学生、教学设施设备、教学场所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参与,切实围绕“德技并修”的宗旨来一同建设起教学文化,其中教师与学生作为参与的主体,需要在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则务必要能够对学生科学素养、文化水平、综合职业技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予以充分重视,并且能够往专业教学中增加相应职业岗位所学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内容。大量实践表明,创造良好的“德技并修”教学氛围是与学生心理特征以及学习习惯相符的一类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完善“德技并修”教学机制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在于实现思政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里不单单指的是教学质量,还应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和终身发展需求以及专业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要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让思想政治教学改革能将经济的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出来,并且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与水平。所以,高职院校应当要对教学体制进行有效优化,明确思政课教学任务,加强教学运行管理,组织教师根据“德技并修”相关要求制定好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组织专业人员来编写或选择和大纲相符的教学课本,制定教案与教学日历,为“德技并修”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提供相应的保障。
(三)增加“德技并修”教学实践
“德技并修”对学生思政素质和技术技能提出了要求,并且随着职业教育办学开放性的增强,需要让学生切实落实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学习实践、对问题进行正确分析与解决,特别是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实际问题,且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实现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有效提升,提高其各方面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团队写作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实践教学能够有效联系课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社会生活,让学生能够更为直接地学习与理解相应知识,在实际的案例与事实中解决自身的疑惑,能够有效应用课本上的知识来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进而实现其认知、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同现实和历史间的对比中体会到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感受到国家在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所获得的伟大成就。
(四)打造“德技并修”教学团队
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包括教学管理的领导、教师和其他教辅人员。良好的教学团队才能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并且利用其个人的学识、人格魅力以及职业素养来对学生进行影响与熏陶,所以只有团队中的每个主体都要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不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
打造“德技并修”教学团队,不仅是教师逐步提高自我认知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要求不断完善与雕琢的过程。要想有效执行教改措施,还需要依靠教师强烈的专业成长愿望才能达成。而教师要想不断深化其专业水平,则需要其进行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所以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将思政课教学团队团结起来,让其能够有效地学习与交流,取长补短,相互提高,并且还可以在社会能工巧匠以及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给思政课教学团队提供更好的企业实践与社会锻炼的机会,让教师能够对其自身知识架构以及综合素养进行不断完善与提高,增强其责任意识以及事业心,实现以团队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高立宁.以项目教学助推“德技并修”:文化审视与路径思考[J].职教通讯,2018(16):35-39.
[2]庄西真.新时代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逻辑意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21-24.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67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