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的“声腔化”艺术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声腔化艺术本是声乐领域中的一个专有术语,最初指戏曲艺术中不同风格的演唱方法。随着这一词汇在概念上的不断扩大,理念及内涵开始在众多不同的艺术领域中予以渗透。我国民族器乐的创作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取材于戏曲音乐,因此声腔化艺术的特质自然也存于其中。本文从演奏技术的角度,对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中蕴含的声腔化艺术特点展开分析,以期挖掘秦派音乐的本质,提高对二胡演奏艺术的认知,提升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并拓展学术研究的广度及深度。
【关键词】二胡;演奏;技术;声腔化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一、声腔化概念的由来
“声腔”一词最早见于戏曲艺术中,明代即有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昆曲)和弋阳腔等四大声腔。至清代时戏曲艺术更加繁盛,同样又有南昆、北弋、东梆、西柳等新的四大声腔之说。声腔化艺术实质上是一种主要由不同的语言(方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演唱方法。从音乐的微观层次上讲,就是指单音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形态,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由语言的音调逐步发展而来的演唱腔调。我国疆域辽阔、戏曲剧种繁多,为声腔化艺术的多元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传统基因和文化土壤。
二胡,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弓弦乐器,许多作品的素材来源于戏曲音乐。乐器本身不仅有最接近人声的音色、音质,而且又极具歌唱性、抒情性等艺术潜质,所以声腔化艺术在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存在便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通过对二胡音乐语言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最先提出器乐演奏声腔化的概念,使其开始不仅仅局限在戏曲艺术领域中。于是,“腔韵意识”成为二胡演奏理论研究中的精髓,并引起大多数演奏家和作曲家的长期关注。简单地说,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声腔化就是指在二胡演奏过程中通过模拟曲调中的“腔音”“腔调”去获得作品所赋予的意境和气韵,以更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风格,塑造特有的音乐形象。
20世纪初,刘天华先生将二胡从原本附属于戏曲等艺术形式的伴奏地位推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使其成为一件独奏乐器。新中国成立后,各种不同风格的二胡作品不断涌现,并深受广大民眾的喜爱和欢迎。以《秦腔主题随想曲》为代表的秦派二胡音乐,因以秦腔中的传统音调为主要创作元素,加上二胡丰富的表现力和秦派音乐特有的“欢音”“苦音”调式色彩,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经典作品。
二、声腔化艺术的运用
二胡独奏曲《秦腔主题随想曲》由西安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赵震宵先生和二胡演奏家、教育家鲁日融先生于1958年根据秦腔的唱腔和曲牌音乐创作而成,最初为民族管弦乐曲,后改编为二胡独奏曲。该曲在结构布局上采用了“散、慢、中、快、散”的传统音乐结构手法和板式变化原则,慢板激越、豪放;快板洒脱、直爽,通过耿直而强有力的运弓及搂弦、泛滑等特有的秦派音乐技法对旋律进行的各种装饰生动地描绘和展现了陕西地区独特的地域环境及文化背景,塑造了淳朴、粗犷,而又豁达、爽朗的音乐性格和艺术形象,成为二胡作品中“秦派音乐”的代表之作。
引子部分选自秦腔中的“滚白”,作者将原有的苦音唱腔做了欢音处理,运弓饱满,重音突出。“1”音上的甩弓、倒弓等处理,以及相同音型先松后紧、不断压缩的弓速、弓压变化,以至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秦地人民粗犷、乐观的性格特征。左手上下滑音和不断变换速度的颤指技术相结合,也凸显了秦腔音乐声腔化艺术的韵律和特征。如谱例1:
谱例1
经过引子的缓冲,情绪舒缓下来,音乐进入慢板。慢板部分运用了秦腔曲牌“杀妲己”的音乐素材,其间苦音与欢音调式色彩的交替出现,使音乐时而激愤、时而欢悦。在短小乐句的变化重复时,因赋予左右手艺术处理的不同,使其形成对比,而造成半唱半念、似唱似说的叙述感。此外,上、下滑音及回滑音的频繁运用又仿佛是对唱腔惟妙惟肖的模仿,使旋律既婉转细腻,又略显俏皮之感。演奏时应注意“7”音要比十二平均律的“7”音略低些,又要比降“7”音略高些。“4”音要比十二平均律的“4”音略高些,但又比升“4”音略低些。整个慢板由于调式特性音的强调,加上左手强烈的压揉、持续的搂弦和通过弓速而不断变化的语气感,使满腹的凄楚之情等复杂情感得以宣泄,声腔化艺术手法为彰显独特的西北韵味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和支撑。如谱例2:
谱例2
小快板部分选用了多用于描写“入洞房”等戏剧场景的曲牌“开柜箱”等音乐素材。切分节奏的引入给人带来愉悦、欢快之感,小三度滑音的多次出现,不仅增加了乐曲的韵味,也体现了声腔化手法在快板乐段的运用特点。快板主题再次出现时气氛更加高涨,情绪更加浓烈。右手在重音处理时有如板胡演奏技法中的“砍弓”一样,在大臂与腕部力量有机结合的条件下,快速的弓头音“砍”在琴弦上所产生的强烈的冲击力,依然使人能够感受到声腔化技法的艺术痕迹,从而形象地表达了西北地区人民直爽的性格特征。如谱例3:
谱例3
华彩乐段更是对戏曲唱腔中“自由吟唱”手法的直接模仿,渐强、渐快的音型在高把位、高音区呈现时,速度缓慢的滑音犹如人声的假声吟唱一般,使旋律线条更加清晰,音乐变得飘逸而秀美。
尾声选自秦腔曲牌“扭门栓”,大幅度、强弓压的长弓演奏使音乐开朗、大气,颇具声腔化特征的大下滑音和大上滑音的运用使泼辣、洒脱的音乐风格得以充分表达,从而磅礴有力地结束全曲。如谱例4:
谱例4
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中的声腔化艺术特点通过左手各种滑音、颤指和揉弦,以及右手颤弓、甩弓和喷弓等多种技法的运用得以体现,加上欢音、苦音调式变换的独特魅力,使大西北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质朴豪爽的性格,以及充满戏剧性的浓郁的民族情怀得以最充分地演绎和展示。
二胡作品中的《眉户调》《秦风》和《兰花花叙事曲》等都是具有鲜明陕西地域风格的优秀作品,声腔化手法具有一脉相承的艺术特点。
三、声腔化手法的意义
如前所述,二胡音色接近人声,作品大多富有歌唱性,所以声腔化艺术特点几乎无处不在。早在刘天华时代,其作品也同样包含了江南弹词、丝竹乐等具有地域风格的声腔化艺术内涵。如《闲居吟》运用了锡剧音乐素材;《苦闷之讴》采用了江南丝竹《欢乐歌》的主题音调;《光明行》则大胆地使用了京剧曲牌《八岔》音乐素材。华彦钧根据江苏无锡地方音乐而创作的《二泉映月》更具代表性。
1949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二胡作品在整个民族器乐创作中数量最多、风格最为广泛。无论是载歌载舞的新疆风格,还是委婉如歌的江南风格;无论是奔放欢快的草原风格,还是豪迈率真的中原风格。其间都富含声腔化艺术内涵。这些风格都需要通过对揉弦、滑音等各种技法的不同变化,以及不同的弓法设计予以呈现,才能恰如其分地体现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声腔韵律。同样是揉弦或是滑音,速度的缓急、指力的大小都是影响风格表达的重要因素。同样是长弓或快弓,其弓速的渐变、弓压的轻重也都是决定情感表现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对各种风格的二胡作品进行声腔化手法的研究,充分挖掘音乐语言的地域性,以更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风格特征是当代二胡艺术从业者和传承者的历史使命。只有不断思考和深入研究,才能充分理解和把握音乐风格,也才能将作品中所赋予的情、气、格、韵细腻地予以实践和展现。
参考文献
[1]李宏.谈秦腔艺术的个性美[J].群文天地,2011(15).
[2]李巧珑.闵惠芬与二胡“声腔化”艺术[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3]冯小玉.二胡声腔化演奏的实践探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4]侯太勇.史学视角下的“二胡演奏声腔化”[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6(5).
[5]胡志平.对闵慧芬“器乐演奏声腔化”的思考和认识[J].黄钟,2009(2).
[6]杜欢.浅析二胡音乐创作与演奏的地域性特点——以《秦腔主题随想曲》与《河南梆子腔》为例[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8.
[7]刘佩.经典永流传——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的音乐特色和风格技法分析[J].黄河之声,20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6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