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以安阳工学院为例,探讨了《城市规划概论》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并梳理了该课程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概论;教学;改革
1《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概论》是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为新人学的学生开设的导论性课程,本课程具有“导航标”的作用,以极为简练的方式概括和梳理城乡规划涉及的基础知识体系,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口径大、跳跃快等是其典型特点。在全国开设有城乡规划专业的院校中基本都有开设此课程,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有的院校以全校公开课或者公修课形式开设,有的院校针对本院系建筑类专业学生开设专题讲座,还有的学校针对城乡规划本专业学生以传统方式开课。
安阳工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发挥《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的“导航标”作用,如何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如何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如何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调整优化来提升教学效果、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并提升学生综合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整体性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2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安阳工学院2008年招收第一届城市规划(2013年后改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以来,《城市规划概论》一直被定性为专业选修课程,开课比较随意,仅在2011年-2014年开课,且授课教师不具有城乡规划专业学习背景。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式、教学安排以及后续一系列教学设计均出现偏差。课程教学组织上,采用传统教授方式,局限于教材的教学内容,稍显粗浅,学生对专业发展动向和专业研究方向的认知比较茫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该课程针对大一新生开设,《城乡规划概论》是唯一专业基础课程,学生没有机会接触专业教师,教学安排、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都采用传统方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教学效果不理想。
3教学改革探讨
3.1明确教学目标
《城市规划概论》是一门知识涉及面较广的课程,同时也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基础专业入门课程,须明确其重要作用,制定为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保证100%的开课率。充分发挥《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的“导航标”作用,通过该课程,使得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体系,专业学习的重点方向;熟悉专业的发展动向、学科前沿,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及意识形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认知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完善教学内容
本课程选用教材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规划概论(第2版)》,本教材系统的介绍了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城市空间规划、城市化、城乡统筹和新农村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市风貌及历史文化保护、城市社区建设、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等内容。本教材内容全面,是一本入门级教材。在实际教学中,以此教材为基础,要求结合政策导向及学科前沿,例如“乡村振兴”政策结合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章节,城市空间规划引申到“智慧城市”;教学中要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例如住区规划相关内容要融入新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绿地系统规划结合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17)。要学生以教材基础知识构架为基点,有意识地去捕获更多更全的外延信息,使得知识体系更加完备牢固。
3.3合理安排教学
教学任务由城乡规划教研室教师承担,成立课程组,组长负责课程的整体安排及协调。结合课程组师资组成特点,发挥各教师专业特长及科研方向优势,由生态学专业背景教师承担第六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教学,由具有丰富住区规划实践经验的教师教授第九章城市社区建设内容,由科研方向为乡村规划方向的教师负责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章节,由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向的教师对应讲授第七章历史风貌及历史文化保护,由城乡规划专业背景的教师诠释城市、城市的发展、城镇化等相关内容。这样既能发挥各教师专业优势,又能使得学生在专业入门阶段接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学习方法的指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3.4教学方法探讨
3.4.1以教师为主轉为以学生为本
城乡规划行业正在面临“新常态”下的国家发展战略挑战。教学中,使学生融入课堂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研究学生在本阶段的特征。在开设此课程之前,学生暂未接触任何一门有关城乡规划设计的专业课程,且刚刚经历了中学教育到大学教育方法和方式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学生是带着“城市规划”是什么,这门课程要学什么等迷茫和疑问的。一味地单纯将教材各个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只会让学生对于城乡规划的了解停留在浅显且零散的理论知识点阶段。搭建知识体系,针对知识点分组汇报案例成果,课堂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都会使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去提高综合思维以及表达能力;也会让学生拥有新的思路、方法和技术,乐于思考问题、勤于动手解决问题;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对专业的兴趣。
3.4.2传统教学转为多信息渗透
避免理论课程的枯燥,在教学中渗人大量素材,采取讲述、影像、观察、数据分析、体验及再表达的教学方法。概论中介绍城市规划思想发展部分,加入近现代建筑规划大师如霍华德、柯布西耶、沙里宁等人物职业背景,他们对城市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以及这些大师研究城市发展是基于什么原因。大师们认识问题、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对学生将来对待问题产生启发。介绍城镇化问题时添加关于城镇化问题的视频类资源,让学生直观地、多方面地理解和看待当前我国的城镇化问题。
3.4.3知识传授转为思想意识培养
结合社会当前发展状况,传统规划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计算机辅助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发展和应用对于规划中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目标预测、效果评估等的作用。综合运用空间遥感技术、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BIM技术等现代手段的应用都会促进城乡规划的信息化。在大数据时代,需要给学生传授这种“综合…‘交叉”“新颖”的思想,即知识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交叉运用、规划目标创意要新颖。在教学中,对学生规划思想意识的引导远比基本原理知识的传授要重要得多。
3.4.4卷面考试转为开放性考核
单纯的卷面考试导致学生过于依赖考前复习辅导,教学中依据教材中的要点及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及国家、行业政策导向,布置开放性试题进行考核。例如通过“‘乡村振兴’背景下谈谈家乡的发展”,“城市中的尺度”,“我对‘城镇化’的认知”等等开放性题目,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等方法学会观察记录、思考总结等等,改变学生考前突击的学习观念,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并从中也可检查课堂教学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4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城市规划概论》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最重要的先导课程,应根据专业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一方面鼓励学生重视课程内涵及外延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学上应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技巧及教学手段,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8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