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依然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需要我们继续坚持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分析改革与普惠金融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以期更好地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提效。
  [关键词]农村金融;供给侧机构性改革;普惠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1 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普惠金融体系的相关概述
  1.1 中国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就是通过在供给层面提供更加高质量和充足的物质保证,刺激消费需求,通过解决供给层面的矛盾,实现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我国目前主要的矛盾不在需求上不足,而在供给方面无法提供更加高质量的产品,这直接阻碍了国民的消费水平,无法实现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的矛盾问题,就可以实现我国供需之间的平衡,解决居民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同样我国农村金融领域面临着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农村对金融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制度不健全,金融保障体系不完善,也没有较多完善的政策对农村金融进行引导,无法实现农村金融更好更快地发展,无法解决农村地区对金融领域的的继续深化发展,导致农村金融领域依然处于一个空白的阶段,因此,要实现农村地区金融领域的改革就必须要实现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2 普惠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是近两年兴起的一个全新的领域,是基于农村金融领域兴起和发展的,目的是为中国农村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激发农村的经济活力,释放改革创新的动力,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实现农村地区和城市在金融领域的统一,为农村的发展提供金融和资金的支撑,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普惠金融就是农民人人的发展机会均等,让每位农民享受金融改革的红利,主要解决农户和农村企业在资金上的问题,解决他们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降低贷款的条件,实现贷款的绿色化通道,为农户和农村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他们的发展注入活力。普惠金融解决的问题也是金融领域的资金供给问题,只有实现了资金的有效供给,才能激发农村的经济活力,使得人人共享当今社会改革发展的红利,实现全国发展、人人发展的良好局面。
  1.3 两者之间的关系
  农村金融领域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普惠金融的共同点就是都围绕着资金的供给发展进行改革,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村金融领域发展的主线,是起统领作用的发展方向问题,普惠金融是具体的实施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方向上的引领,而普惠金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内容和落实。如果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形式,那么普惠金融就是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着农村地区金融领域的改革,为实现农村地区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 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
  2.1 普惠金融的发展缺乏市场参与的活力
  目前我国的普惠金融政策还处于政府主导,农村参与的局面,尚未形成由市场参与,实现市场竞争的局面,完全交给政府引导普惠金融的发展,会造成普惠金融政策的活力减弱,通过政策的推动作用难以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的活力,无法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不利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2.2 农村金融供给成本限制多
  目前各地政府在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背景和各地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对所属的各大金融机构布置贷款任务,为了满足银行资金有效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为各大金融机构布置了放款任务,但是各大国有银行作为普惠金融主体,贷款审核资格严格,贷款回收率较高。金融机构通常要求贷款的回收率高一些,在政府发布的农村贷款任务中,他们会首选一些农村地区规模较大的机构和自主创业大户,而较为贫困的地区和人口,通常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这与银行需要保证贷款回收率息息相关,银行更愿意贷款给信用有保障,有还款能力的贷款人,导致真正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未能真正享受到贷款资金带给他们的福利,造成贷款使用方向和普惠金融战略方向相背离,不利于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3 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措施
  3.1 开创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良好局面
  针对完全由政府主导普惠金融政策的发展,政府要积极引导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普惠金融体系,政府起一个主导和带头作用,积极引导普惠金融向市场化、竞争化方向发展,实现普惠金融的市场环境,在市场中更能实现优胜劣汰,由市场的自然循环实现自然淘汰一批落后的企业,在市场中实现普惠金融更加适应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依靠着完善的普惠金融体系才能实现,市场化的普惠金融体系,要依靠商业化的金融机构,要打破国有金融机构对农村贷款的长期垄断,商业化的金融机构可以与国有金融机构并存,共同为农户和农村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贷款服务,多主体共同参与普惠金融,才能让金融体系更加完善,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不断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更多和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提高整体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农村金融供给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的贷款程序较为繁琐,贷款限制较多,首先要国家要落实政策引导,逐渐取消贷款的不必要限制,实现最大程度的贷款额度,让普惠金融政策惠及每位农户,实现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发展。其次金融机构针对贷款回收率低的问题也不能一味地从限制贷款方向入手,还应该积极开拓管理经验,建立农村农户的信用评价体系,贷款的同时对农户和农村企业的信用进行综合评价,制定相应的贷款额度。最后金融机构还要创新贷款抵押和担保方式,实现贷款的回收率,通过制定完善并且有效的贷款抵押和担保机制,提高贷款的回收率,同时大力放活贷款,实现贷款利息的增长,不仅为农村提供更多的贷款支持,落实国家的普惠政策,而且也可以实现自身的增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提高金融供给的质量与效率
  提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率和质量,重点要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上下功夫。首先,制度创新就是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制度,在中国农村地区大力普及金融贷款,并且同时推出多种金融产品,增加农村资金获得途径,增加农村资金的投入力度。其次,在技术上创新就是实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多样化,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改革,实现互联网+改革的效应,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金融领域信用评价机制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建设,更高效率地鉴别贷款征信评价情况,提高贷款的回收率,有利于实现国家的资金安全;通过互联网技术打造更加优质的金融网络,实现更快捷、更高效的金融运行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农村地区对金融产品的普及,刺激金融市场,有利于激发金融市场的活力。最后,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线上电商平台线下传统企业的融合,实现农户与外界市场的连接,增加贷款的使用量,获得更高的收入,有利于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实现农户和金融机构的互利共赢。
  3.4 科学适当监管落实普惠金融政策
  政府不仅要落实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引导,还要落实监管措施,政策落实效果的好坏不全在于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而在于政策的监督和落实情况,目前机构性改革落实的难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信用监管机制,导致政策执行无门,二是缺少责任承担机制,金融机构无法追偿的贷款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而要实现两个矛盾的合理解决最重要的就是落实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全覆蓋的农村征信系统。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任务,全社会的力量被广泛动员起来,积极地投身于三农工作建设中去。而农村金融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其重点又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只有实现两者的建设,才能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更优质的资金支持,提高农村地区经济的内生动力,有利于盘活农村地区的经济,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王颖,曾康霖.论普惠.普惠金融的经济伦理本质与史学简析[J].金融研究,2016(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