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部编本语文教材设置“名著导读”专项,注重每书一法,旨在传授学生阅读方法和引导学生整本名著阅读,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越来越受重视。但在实践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被动阅读、碎片化阅读甚至是为应付考试而阅读。学生读什么好书?如何读好书?迫切需要教师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问题;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总的数量要求和具体的名著书目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提出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研究课题,由此可见学校对于学生的名著阅读是十分重视的。然而,当前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需要我们从理念、方法、目标、原则等等方面探寻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的有效性指导。
一、初中学生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中学生的名著阅读难免带有功利色彩,都是为高分而读,为排名而读,极少为自己而读,为兴趣而读;信息时代下,纸质阅读逐渐被数字阅读代替,易被任意窜改故事情节的名著版本快餐文化误导;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缺乏指导,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名著阅读的有效性。(1)应试教育导致名著阅读功利化。 学生的阅读被考试“绑架”。当前全国各地大部分学校都把学生分数高低作为衡量教育质效高低的唯一标准,迫于升学率,教师对“名著导读”相关知识点进行考前突击训练,目的在于让学生死记知识点应付考试可能出现的考点,功利性阅读表现极强。(2)科技发展引发的阅读碎片化。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及电子产品广泛普及,文字阅读越来越多地被音频、影视视频取代。类似手机、iPad、笔记本等电子产品对学生的学习一方面带来极大便利,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查阅学习资料,下载免费小说等等。但是,由于自身欠缺足够的自制能力,未成年初中生很难在各种游戏诱惑面前保持阅读的学习初心。即便是进行文字作品阅读,流行小说、潮流时尚杂志、漫画却是学生首选,而对经典名著却是无人问津。这种碎片化阅读导致读者缺乏思考,也不利于中学生完成深度阅读。(3)学生名著阅读缺少有效指导。在名著阅读活动中,本该以学生为本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事实却是存在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被教师的大量讲解分析所替代的问题,以教师为主,大部分学生在名著阅读活动中处于盲目的被動的地位,一味地“听”进耳朵里,这样必然导致学生的见解千篇一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偏重于学习的过程,将学习看作一种主动体验并个性化运用方法的过程。学生缺少足够的默读时间,只是一味地被老师的固定的答案牵引,缺少思维启发,而不是考虑自己收获了什么。没有独立思考,何来深刻感悟?
二、初中名著阅读指导的理念
名著阅读使学生受益匪浅,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指导学生在完成语文教材要求的名著内容后,还应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经典名著书籍进行阅读。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要贯彻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原则,将所读用于所写。
(一)名著阅读指导目标在于全面提升素养
要求初中生进行名著阅读不仅是为了应付平时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升学考试取得高分,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经典名著阅读中开阔视野,锻炼读写等各方面能力,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孩子培养阅读好习惯,全面提高阅读素养的黄金阶段,应充分利用宝贵的三年时间,指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进而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就是要训练语感,而训练语感最好的材料就是名著,在语言运用方面均有示范特征,而且无数有成就的作家或大学教授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时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多看书,多看名著。”
(二)名著阅读指导要落实读写结合
不管在写作中还是阅读中,读和写的关系十分紧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阅读是语言文字吸收能力,在语言文字中吸收有价值的信息,而写作是表达能力,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用语言文字反映出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及思想情感的抒发。学生进行名著阅读获得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认识的作用,而进行写作训练可对阅读起着内化和促进作用,巩固和发展阅读成果,并促使在阅读活动中获得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种关系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最好途径是要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过程中落实写读结合。
三、初中名著阅读指导内容与方法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要给学生创造阅读气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教会学生多种高效的读书方法,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在热爱阅读的氛围中爱上阅读,学会方法更好地阅读,在阅读活动中学得知识。
(一)初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的具体内容
(1)完成语文教材名著导读的篇目阅读。每学期每本教材会有2本推荐篇目,适中分布在合适的单元,以便学生有时间间隔完成阅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朝花夕拾》;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骆驼祥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昆虫记》。(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名著阅读。就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和补充的阅读推荐书目要求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课标推荐的书目相对而言是全面性的,贯穿古今中外,种类繁多。(3)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进行名著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后了解到不同学生个性兴趣爱好,因人而异推荐不同类型的名著读物。好奇心强的对世界未知事物充满疑惑的一类学生,科普读物《宇宙》《科学的历程》等适合推荐;让学生因为兴趣而主动学习是最重要的,要改“要我阅读”为“我要阅读”的状态,进而才会对阅读有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的策略方法
(1)第一,打造一个热爱阅读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美的知识熏陶。学校要组织书香班级评比活动——对阅读环境设置优秀的班级进行表彰。第二,教师要在班里注重打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气氛,让同学们在“书韵飘香,书声琅琅”的氛围中受到感染,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在班级教室的后边,设置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角;每一个学期定时举办“名著阅读王”评比活动:把同学们的阅读量,书籍珍藏数量等作为比较依据,选择在阅读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对其进行表彰,这会激发他们更浓厚的阅读兴趣。 (2)提供具体的读书方法。
第一,了解背景法。为了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阅读前的准备可以是查阅作者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创作作品的背景,或者观看相关影视作品 。
第二,学会使用工具书和搜集相关资料。经常查阅工具书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之一。在阅读《海底两万里》等科普作品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专业性强的名词概念、术语,这就需要自己翻阅工具书和资料弄清概念术语的具体含义。
第三,精读与跳读。精读就是细细鉴赏,慢慢品味,是仔细地读,逐字逐句地读,体会里面的深层意思,挖掘主旨。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取,以求更高的效率。跳过不感兴趣的内容,专挑精彩的部分内容,去读类似《西游记》这种长篇名著作品时,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可以采用精跳阅读交叉使用的方法。
第四,摘抄和做笔记。摘抄就是选摘、抄录文中精美词、句、段;做笔记就是写提要写心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以及在文中领悟深刻处——可以是内容(人物、情节、思想情感)或是形式(写作风格、技巧、行文结构等)标上当时的想法,想想哪里写得巧妙,哪里写得不足。
(3)根据体裁进行指导。重视教材附录“文体知识”的学习,针对不同文体的名著读物采取不同的阅读指导策略。掌握各类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学会名著阅读赏析,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背景,探究作品表达的思想和人文情怀。以小说、戏剧为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书末附录有“怎样读诗”“谈谈小说”,九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末附录有“谈谈散文”“谈谈喜剧文学” 。这些板块对文体知识的总结性介绍,让学生找到便捷高效名著阅读有极大帮助,初中生应根据自身需要有目的地利用语文教科书附录“文体知识”。
小说怎么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最重要的三要素,在进行名著小说阅读时需要准确把握:方法,即边读边勾,勾什么?人物重大言行特征。边勾还要概括情节结构。还有情节大意是什么,都要快速地在相应位置批一批。找到文章中环境描写语句的位置并概括所描写的环境分析其作用。戏剧怎么读?进行“感知结构、把握冲突、品味语言”三步走,由浅入深体味作品主题和思想情感。在戏剧阅读指导中,通过舞台演出、辩论大会、影视观看等等方法对学生理解作品会起到辅助作用。例如在学习老舍的《茶馆》,将班里同学分成三大组,每组分别对剧本三幕进行表演,给每位同学安排具体的人物任务。学生通过舞台剧演能够身临其境,钻研剧本,琢磨人物形象语言动作,必然会认真阅读剧本。戏剧矛盾沖突点进行辩论大会,如对《西厢记》中张生莺莺不能在一起的阻碍原因进行辩论,让学生就自己立场各抒己见,产生激烈的思想碰撞。学生通过这些方式阅读会收获不一样的独特见解和体会。
四、结语
初中生被动的课外名著阅读、阅读效率低及功利化问题普遍存在,亟须加强学生的名著阅读指导。对初中生名著阅读进行有效指导,首先要让学生成为主动思考者,而不是见解照搬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获得独特的理解,并且最重要的是强调掌握好的阅读方法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多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张海彦,周正梅.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9).
[2]陶尕爱.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尝试与思考[J].中学语文,2011(18).
[3]王玉辉,王雅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侯琳波,赵小勤.戏剧文学教学方法初探[J].职教论坛,2004(17).
作者简介:刘莉,女,1996年生,广东省台山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