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森林质量评价及精准提升理论与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长期工程,对提高森林质量与效益、充分发挥森林功能、构建稳定优质森林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其关键在于森林经营。就目前国内森林经营情况来看,我国在经营理论、技术、理念方面仍存在争议,森林经营质量不高,实际经营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全面评价森林质量,发展理论与技术很有必要。论述了森林质量评价指标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理论与技术。
  关键词:森林;质量评价;质量精准提升;理论;技术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4-007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57         文献标志码:A
   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林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关数据表明,2018年退化林修复完成约1 330万 hm2,全年苗木生产总量达到646.38亿株,可供造林绿化苗434亿株,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55.7%,林业总产值达到76 272亿元,同比增长了7.02%。但是,人造林质量参差不齐、天然林低质化等问题仍然存在,大多数指标不及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1  森林质量评价指标
   联合国相关文件以不同用途森林面积、受损森林面积、可持续经营森林面积、林业经济发展及时间变化等为标准对森林质量进行评价。国内相关文件则以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天然林面积、人工林面积、每公顷年生长量、每公顷株数、平均胸径、年固土量、年碳储存量、年植被总生物量、年滞尘量、森林年平均采伐量等为标准对森林质量进行评价。从现阶段有关森林质量评价的文献可知,森林质量评价指标具有目标相关性、制度性及可操作性。在评价森林质量时,应更多关注森林本身,以其内在特征及功能为评价指标[1]。
  2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理论
  2.1  林学理论
  2.1.1  森林经营原理
   森林经营是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主要途径,是为修复、增强森林的多种功能,获得多种森林产品,建立健康优质的森林生态系统,针对森林和林地开展的系列保护和培育活动。因为目前的林分还达不到健康优质生态系统具有的合理结构,所以需要人为干扰森林演变过程,使其达到理想状态。在森林经营中,应当结合森林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经营规划,针对林分发育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保护和培育措施。
  2.1.2  森林多功能经营
   联合国相关文件将森林功能分为供给、调节、文化、支持4类,森林多功能经营就是在调节林分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两类及以上功能的森林经营。这就意味着摒弃人为控制和干预自然的轮伐期经营体系,向近自然经营转变。近自然经营是基于一定的立地条件,利用人力和自然力使森林演替接近自然,其经营原则为乡土树种、稳定性林分和自然力经营[2]。
  2.2  生态学理论
  2.2.1  森林干扰
   森林干扰是指森林中存在的能够破坏生态系统或者物种结构、改变森林自然环境演变方向与速度的自然或人为的离散事件。森林干扰因素包括地形、风、火、病虫害、人为因素等。其中,地形为间接,起再分配生態因素的作用,包含坡向、坡度、坡位、海拔高度、沟谷宽度等因素,影响植被生长所需的温度、光、水分、土壤、风等关键要素的形成。风包括季风、干热风、台风、水陆风、山谷风、焚风,有较强的地域性,以多种形式影响植被生长、生理活动与形态,改变生态系统。由风形成的热环境对植被生长有利,而冷环境则对植被生长不利。
   不同结构的森林植被对风的影响不同,为减少森林风害,需要在森林工程建设中从树种、林分特征、立地条件3方面入手,例如建设防护林带和风障等。森林火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即人为和自然。火对森林植被的生长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上层植被被破坏,蒸腾作用不明显,土壤变得相对湿润,增加了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这是短期的效应。若不进行火灾后的治理,就会因为地表对雨水的截留减少、地表枯枝落叶和腐殖质减少而导致土壤变干。
  2.2.2  边缘效应
   森林边缘效应指在两个及以上性质差异较大的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地方,因物质、地域、信息等生态因素或者系统间的差异而造成系统组分变化,如动植物种群数量增加、生产力提高、群落结构趋向复杂等。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即使土壤、光照、水分等条件相同,但因为植被所占空间和所处位置不同,也会在病虫害感抗和生长形态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这就是边缘效应。产生边缘效应的原因是加成效应、协和效应与集富效应的存在。集富效应指在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刺激其子系统中对生长环境高要求的种群及外系统种群向边缘区集结,使种群密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环境适应能力增强。
  3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
  3.1  主要树种典型林分质量精准提升技术
   该技术改变了以往以林木资源龄组划分森林资源的方法,更改为以生长时期划分经营。也就是说,不再根据幼林、中林、熟林(近熟、成熟、过熟)划分,而是按照幼抚、形干、径级、成熟及二次建群4个阶段进行划分。界定每个生长阶段的经营目标及具体措施,建立主要树种的典型林分质量精准提升经营技术体系,为开展水源涵养林经营、纯林目标经营、苗材兼用林经营、小流域景观经营、天然次生林多目标经营等提供了具体的经营范例。
  3.2  天然次生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
   该技术改变了以往以林木起源划分森林资源经营的方法,将其转化为以林木起源划分经营。也就是说,不再以人工和天然进行划分,而是根据乔林、中林、矮林进行划分,确定了天然次生林经营的目标。
  3.2.1  退化林修复经营技术
   该技术改变了以往只重视间伐而忽略补植补造的森林经营思想,转化为间伐与补植、补造并举。在尽量不改变现有森林环境及植被覆盖率的情况下,以层进式树种置换、疏伐木多补植、人工诱导天然更新等手段提高林木质量,优化林木结构。
  3.2.2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营方案编制技术
   该技术在森林资源全面调查方面脱离了原来以蓄积总量为中心的调查体系,充分重视衡量森林质量的各项指标,强调对林木生长全周期经营规划需求的全面考虑,不再使用单一过程与措施。运用大数据技术获得全面、精准的森林数据,确定不同森林类型的质量、结构和现状,根据针对性的经营目标制定全周期经营计划,将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管理、森林开发与利用等各项措施逐渐落实到每个区域和地块,从而提高森林质量。
  4  结束语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实施任重而道远,应深刻认识森林经营对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重要性,充分把握理论与技术,通过增强森林经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发挥森林多种功能,提高森林生产力,构建健康、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邓海燕,莫晓勇.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综述[J].桉树科技,2017,34(2):37-44.
  [2]庄宜海.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推广与应用[J].决策探索(中),2018(10):84-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2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