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沙地整治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使用需求量激增,人地矛盾十分突出,陕西省沙地面积广阔,部分沙地整治后能作为耕地,是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因此,急需要通过开发、复垦等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补充和增加耕地面积。本研究主要阐述沙地整治工程的难点,总结沙地整治工程关键理论及技术,对整治后的效益进行评价,以期为我国沙地整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人地矛盾;沙地;整治技术;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S2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930016
  根据2009年全国第2次土地全面调查数据汇总结果显示,我国拥有各类沙化土地172.1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7.9%,沙地整治利用的前景极为广阔,是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如果将其部分整治为耕地,补充和增加耕地面积,能够有效解决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问题[1,2]。根据现阶段中国国情,既要保障各个重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又要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双保”压力不断增大,缓解土地供需矛盾迫在眉睫。因此,急需要通过开发、复垦等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以保障农业经济正常发展和建设用地的基本需要。本研究主要阐述沙地整治工程的难点,总结沙地整治工程关键理论及技术,对整治后的效益进行评价,以期为我国沙地整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1 沙地整治工程难点
  1.1 政策法规难点
  沙荒地治理是综合性的土地整治类项目,项目的立项、竣工验收等环节需要经过国土、农、林、水、环保等多个部门的审批。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与行政部门法律法规的矛盾、各行政部门间法律法规的矛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动与修改,都对项目的顺利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 施工条件难点
  项目区的天气状况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增加了一定的不确定性。雨季、极端低温天气等恶劣的天气条件会对施工的顺利进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合理进行施工组织,把复杂天气对施工的影响降到最低,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1.3 水资源利用难点
  如果项目区当地降雨量较少,蒸发量大,地表并无较大的河流湖泊,项目可将地下水作为灌溉的取水水源,如何科学地进行水资源专项论证,合理地取用地下水,并避免项目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地下水造成面源污染,也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2 沙地整治工程关键理论及技术
  大规模的开发沙荒地治理项目,在为区域增加了农业耕地的同时,也为土地的集约利用奠定了基础,对项目区以后引进和采用农业新技术、转变传统观念、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办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增长必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对进一步提高当地群众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实施高效农业的积极性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3]。
  农田、渠道、路、林等布局合理,形成设施完善的农业生态系统。在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国家有关农田内部规划和设计的要求,做到“七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提升土壤质地、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耕作、有利于水土保持、有利于田间灌排、有利于降低地下水位和有利于防风。在“七个有利于”的原则下,使项目区成为田成方、沟渠成网、林成行、路相通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农田生态系统。
  沙荒地综合治理是一项科技探索和科技成果综合运用的技术密集型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多项科研成果。需要通过田间观测、室内试验、模型模拟、专家咨询等,对模式内容机理、工程优化及系统评价进行系统科学的总结、分析与研究,有必要加强对综合治理和谐生态模式的理论分析和研究[4]。
  项目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当地地形地貌,在符合设计规范,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工程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一定要使规划设计便于施工的开展。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结合项目实际特点和相关限制因素,设计单位与各方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以便施工单位顺利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进度[5]。
  制定相关管护管理办法,将设施分配到人进行管理,对新兴的水利设施及配套工程加强管护和维修,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3 沙地整治后效益分析
  3.1 社会效益
  3.1.1 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推动了区域农业管理模式的升级
  沙荒地治理项目在改善沙地土壤质地的前提下,通过土体有机重构、灌溉设施的配套、土地的集约利用、耕地经营的规模化,极大地改善了土地利用条件,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提高了土地的生产效率。通过实施集中连片规划,达到了集中管理,提高科学种田水平的目的。
  3.1.2 促进了区域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拉动了地域经济发展
  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区建成若干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对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建立了全新的建设和经营管理模式,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土地的集約经营,经营管理的现代化、自动化,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以及巨大的投资收益,将为当地农业发展探索一条可持续高效发展的路子,对推动区域规模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6-7]。
  3.1.3 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沙荒地治理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农田道路、灌溉系统、农田防护和生态保持工程都全面配套落实,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办法,农作物产量得到了保障,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3.2 生态效益   3.2.1 提高了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改善了项目区的农田生态环境
  沙荒地治理工程实施后,沿道路布置农田防护林,形成了防护林带。植被的增加对改善项目区农田小气候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降低风速,减少田面蒸发,提高空气湿度,有效地抵御了季节性干热风对农作物的侵袭,增强了农作物对自然灾害的抗逆性[8]。
  3.2.2 改良了项目区的土壤质地,修复了水土环境
  项目实施后,有效改善了沙土质地,将原有“漏水漏肥”的沙质土壤,改良成为“保水保肥”的优质水浇地,提高农田生产力的同时,更能很大程度上减少风力对田块的侵蚀。项目区外围、边角地及道路两侧的大量林网,参与构成了稳定性强,生物生产率高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在保护农田免受风沙侵害的同时,还能通过养分交换,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农田肥力。
  3.2.3 建立了系统科学的农田灌溉系统,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项目经过科学的水资源专项论证,合理取用地下水,并建设先进的农田灌溉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沙荒地农田灌溉取水困难,水资源浪费的问题。科学合理的灌溉规划,保证了项目区农业用水和人畜生活用水的平衡,实现了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共赢[9]。
  3.3 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状况和土地的适宜性,结合该地区农业生产及生活习惯,整理后土地种植小麦、棉花、玉米、土豆等作物。开发后稳定生产年平均产值可达800元/667m2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对当地农民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重要作用。
  4 结论
  目前我国有一部门沙地局部地区,经过治理,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治理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沙漠化面积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现今为止,已有的治理技术都立足于从外部环境上攻克沙地治理难题,而没有从沙地本身性质出发,以改土方式彻底解决沙地治理问题。因此,沙漠化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需要继续进行沙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韩霁昌.土地工程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2]朱代文,夏龙飞,蔡苗.潼关县秦东镇河滩地新增耕地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状况[J].灌溉排水学报,2017,36(02):129-135.
  [3]白巴特尔,郭克贞,杨燕山.毛乌素沙地防風固沙综合治理技术与应用推广[J].内蒙古水利,2005(3):36-39.
  [4]陈平平.谈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模式[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5):74-76.
  [5]成生权,张扬.浅析沙化土地整治利用[J].中国土地,2013(3):45-46.
  [6]付佩,王欢元,罗林涛.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技术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33(6):242-246.
  [7]胡宏飞.引水拉沙造田及土壤改良利用技术[J].中国水土保持,2003(9):31-32.
  [8]刘建秋.毛乌素沙地沙化成因及治理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6):18-21.
  [9]张宝珠,金维林,葛士林,等.呼伦贝尔沙地治理布局及治理模式[J].中国沙漠,2013,33(5):1310-13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