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农业生产也在不断进步,所面临的生产方式的转型和提升势在必行。将小麦作为主要农作物的山东省更要注重对小麦病虫害的危害性研究。本文分析多方面因素,将多种防治手段进行对比,研究如何更好地统筹病虫害防治,体现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掌握绿色先进的治理手段,并给出实施办法,旨在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930030
  1 小麦主要病虫害及危害
  1.1 小麦主要病害
  1.1.1 小麦枯纹病
  小麦枯纹病是主要的病虫害类型,其病灶可出现在小麦植株多数部位,如茎秆和叶鞘,主要对小麦叶片产生危害。此病多爆发于小麦抽穗前,严重时会使茎节腐烂、倒伏、枯孕穗、枯白穗,甚至植株死亡。
  1.1.2 小麦白粉病
  多发于抽穗时的幼苗期,发病于麦叶、麦茎和麦穗,产生白色粉状霉层,且有较强的扩散能力。白粉病可减弱光合作用,降低新陈代谢,使小麦早衰。
  1.1.3 小麦赤霉病
  小麦扬花期致病菌危害小麦麦穗,使小麦麦穗部位出现枯黄病灶,严重时可导致小麦枯死,形成白穗。
  1.2 小麦主要虫害
  1.2.1 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是降低小麦产量的主要虫害。蚜虫病会导致叶片枯黄、小麦难以成熟,严重时甚至会使小麦无法结实,植株死亡。
  1.2.2 小麦麦叶蜂
  麦叶蜂幼虫会在夏季高温、土壤潮湿时进食小麦叶片甚至叶尖,使小麦光合作用不充分,尤其易发于沙质土壤麦田。
  1.2.3 小麦红蜘蛛
  小麦红蜘蛛常聚集在麦株基部叶背处,其昼伏夜出的习性在成虫后显露,喜干旱环境,发病时可导致植株干枯死亡,对植株造成极大伤害。
  2 小麦病虫害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概述
  鉴于小麦生长过程中会受到诸多类型病虫害的侵害,考虑周到的统筹、立体的防治才能保证效果显著。通过多方位、多阶段、绿色环保的防治,形成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大网”,来保证小麦的产量[1]。
  2.1 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内涵
  专业化统防统治既要在时间上做到长期有效有力,又要在种子培育、播种种植、收获仓储、专业人才培养等各个层面做好做细。
  2.2 完善预防对策
  综合小麦种植工作中的各点,培育优质新品种,加深对各种病虫害的了解,调动更多必要资源如气象信息、生物技术等進一步加强治病防病的能力,更广泛有效地开展绿色防控。
  2.3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对播种环境进行细致考察:土壤环境与小麦种型的契合度;选择更合适播种方式以提高种子成活率;土壤类型容易出现的病虫害;当地气候对生长期小麦的影响等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到查无遗漏,动有谋划。
  2.4 生长期的全面工作
  在小麦生长期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地管理,给水排水需适时适量;发现病虫害必须及时处理,以防病虫害危机扩大;多方法地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将农业防治、物化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有机结合;多角度地追踪小麦的生长,定期研究新型病虫害防治药物,增强小麦抗性,降低病虫害耐药性。
  2.5 注重人才的培养
  小麦病虫害的防控内容复杂,方法丰富且专业性强,因此想要达到好的效果就必须保证防控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性和专注力。要不断强化小麦病虫害防控人才的培养,完善培育体系,教授扎实的理论知识,锻炼强有力的执行方式,加深绿色防控技术的交流,实现病虫害防治水平的不断提升。
  3 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概述
  绿色防控技术与优势特点: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寻找防控病虫害的办法,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关系为切入点,对生存环境、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研究,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防控技术[2]。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化学物质的残留、提升小麦品质与产量,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健康。
  3.1 生态调控
  以小麦黏虫为例,其较强的远距离飞行能力使其形成了冬季迁徙的特性。迁徙的习性也使黏虫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1代黏虫的迁徙路线主要在陇海线南侧,2代则转至东北西北,而3代黏虫又变成了受季节导向的由北向南过渡的迁徙方式。所以可以通过适当减少南方越冬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黏虫过冬所需的食物,有效地防治黏虫灾害。类比黏虫的生态调控,掌握害虫习性,通过破坏害虫的生存空间降低其生存能力,达到绿色的生态调控防虫治病的目的。
  3.2 农业防治
  要结合山东省的气候特征、水土涵养力、季节变化以及其他影响小麦生长生物的主要类型开展选种工作。多选择抗性良好的小麦品种,以2~3种小麦作为主栽品种,辅之以3~4个其他品种,既不会使小麦品种过多又能将不同种小麦生育期集中,同时在同一生态区中避免种植单一或某一系列的小麦,应选用种质来源不同的优良麦种,降低小麦患病风险。
  提高栽培水平也是确保小麦长势良好、产量稳定的必须工作。播种前的准备工作要重视以下几点:科学选种,筛选掉瘪粒和已受病虫害影响的种子,足时晒种;整理土地,应用机械条播播种法,适时适量地用种播种;在肥料使用上要做到科学配比,因地制宜地施用肥料,多用农家肥、有机肥,稳定氮的补给,增加磷钾的吸收量。
  3.3 理化诱控
  结合对引起病虫害的生物的了解,针对其行为以及饮食等特性,在田间安置诱虫灯、气味吸引器、防虫网等装置对各类害虫进行诱捕。广泛地利用理化诱控技术能很好的对害虫进行防治,诱虫灯能源清洁并能针对小麦蚜虫、小麦麦叶蜂等害虫产生较好的防控效果;诱虫板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以及对某种颜色的喜好,吸引其落于诱虫板上后将其黏附在粘板上,也可以通过释放一些信息素对害虫进行吸引,干扰其交尾,减少害虫的繁殖量和降低害虫子代质量。类似的诱虫杀虫的办法还有糖醋液诱控,将糖、酒、醋、水和晶体敌百虫按比例滴混合制成诱惑剂放于田间,安全地毒杀害虫。防虫网顾名思义,利用特指筛网将作物与害虫隔开,阻断接触,使害虫“望麦兴叹”。   3.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通过了解主要害虫类型后利用害虫与天敌的被捕食与捕食关系对害虫进行消灭,保护害虫天敌间接地消灭害虫。
  生物防治分为2类:捕食性防治和寄生性防治。捕食性防治,以小麦蚜虫、红蜘蛛和小麦吸浆虫为例,利用其天敌瓢虫、蜘蛛、食蚜蝇等对其进行捕食,可大大地减少害虫数量,降低虫害发病率。寄生性防治则是利用害虫的寄生型天敌,如赤眼蜂、姬蜂、蚜茧蜂等对小麦田间害虫的强力杀手。寄生性防治中所利用的生物还可以在蔬菜种植和果树园林中同功效地使用,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这2种方式总推广面积已达全国生物防治总面积的45%,正在广泛、切实有效地保护粮食生产[3]。
  3.5 科学用药
  药剂防治曾是一把双刃剑,在过去的生产方式中因用药缺乏针对性、施药地点的盲目性、药量把握不当、用药时机不准、未考虑对其他生物的危害等失误对环境等方面造成了危害。
  绿色药物防控要求工作人员选择毒性小、效果作用时间集中、对田间无害生物影响小的药剂,以先进的药剂研究水平和施药技巧实现“杀虫无害”的目标。药剂拌种,将药剂包裹在小麦种子外部,使小麦在播种前获得一定的病虫害抗性,这种方式对小麦种子自身的质量问题以及土壤引发的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良好。例如:可将1kg的小麦种子与2g/L的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可以有效地防止小麦患小麦枯纹病、散黑穗病等病症的发病。药剂茎叶喷雾,在麦苗生长期,气候变化也会引发小麦病虫害。此时必须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农业指导信息,严密观察小麦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向小麦茎叶喷洒合适的药剂来有效防治病虫害。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适当时期施用植物免疫誘抗剂和叶面肥,提高小麦抗逆性及病虫害抗性,增加植株自身强度,实现增产目标,改善小麦品质。
  4 结论
  农业生产在小麦病虫害防控方面已有了较大成就,综合性强、全面无疏漏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已凸显其成效,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生产安全,有效防控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是走向现代化农业的必由之路。重视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优质的需求、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生存前提,推广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绿色统防统治的工作仍需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 陈淑杰.山东省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1):165.
  [2]王庆岭.山东省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18(32):100-101.
  [3]左建国.关于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7(02):145-1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3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