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为会计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监督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良好的会计监督能够促进企业财务制度有序执行、各项业务规范运作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面对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企业会计监督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及时做好处理和应对。本文从会计监督的内容出发,分析了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问题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促进企业会计监督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问题;对策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现代企业制度得以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容、环境和方式都出现了很大变化,对于会计监督自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发展环境,想要实现自身的长远稳定发展,就必须做好会计监督工作,将会计监督的作用切实发挥出来。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简单来讲,就是由专业会计人员或者会计机构,依照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就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等进行监督,以此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运行。会计监督的内容具体包括:一是明确会计人员职权,在开展会计监督的过程中,需要就会计人员职责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和考察;二是开展财务清查,明确企业发展情况,确定财产物资保管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三是会计资料内部审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会计监督的内涵越发完善,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监督模式:(1)在国家相关法规、企业制度文件中,存在有硬性要求的刚性监督,需要企业将其纳入到信息化系统中,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尽可能减少人为操作的影响;(2)包含企业目标管理以及会计数据对比分析等的指标监督,可以纳入定期管理模块,通过定期定量管理来把握好预定指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做出调整;(3)经由历史数据、会计数据阀值等,来对经济活动进行判断的合理性分析,考虑数据的不确定性,需要进行定期的人工分析,选择一些关键性数据来判断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监督意识薄弱
  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督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不少企业财务人员缺乏会计监督意识,导致会计监督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会计监督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层会计监督意识的欠缺,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将会计监督看做是对自身职权的监督,在实践中存在严重的形式化问题,甚至存在企业领导带头违规的现象,导致会计监督活动无法顺利实施,会计监督的效力被严重弱化;二是会计人员本身的监督意识不足,很多时候对于会计监督往往都是采取不配合的态度,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实际效果。
  (二)会计监督模式单一
  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也使得会计工作的模式出现了很大变化,要求会计监督工作同样需要及时做好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而就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在会计监督中都存在监督模式单一、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在会计资料审核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忽视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大数据思维的欠缺使得会计监督工作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同时,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对于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在不具备良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大数据思维的情况下,会计监督人员很难适应新时期会计监督工作的需求。
  (三)会计监督制度不足
  完善健全的制度是确保会计监督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而相关调查显示,很多企业都存在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更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内控机制,会计监督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执行不严的现象,也有部分企业制定了相应的会计监督制度,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导致会计监督制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沦为表面形式。
  三、企业会计监督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会计监督意识
  想要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实际效果,需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和氛围,使得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都能够认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其中。一是应该构建浓厚的会计监督氛围,为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支撑;二是应该明确企业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确保其能够树立起相应的会计监督意识,强化自身的法律观念,严格依照相应的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监督工作进行规范;三是应该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确保其能够积极配合会计监督工作,主动参照会计监督的要求开展自身工作,确保提供的会计数据和会计凭证都能够满足会计监督的要求。
  (二)丰富会计监督模式
  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企业会计监督模式也需要随之改变,针对单一会计监督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企业应该立足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构建更加多元化的会计监督模式,如设置相应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引入社会审查机构等,充分保障会计监督人员在企业中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保证会计监督效果。同时,企业应该积极推动会计监督工作的信息化步伐,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同时,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网络化和实时性,确保监督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就企业的财务信息展开监督审计工作,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以此来保证会计监督目标的真正实现。
  (三)完善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监督的顺利实施必须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支撑,从企业的实际情况着眼,经济新常态下,应该对会计监督制度进行完善。具体来讲,一是应该立足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相应的内部控制系统,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内容、目标和方式进行明确,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二是应该构建合理有效的内控考核及评价机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需要以科学的考核及评价机制作为支撑,配合相应的管理活动,将内控考核及评价工作融入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日常活动中,形成长效机制;三是应该对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利进行明确。会计从业人员是企业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监督权力进行明确,能够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同时,提升其参与会计监督活动的积极性,以此来保证会计监督的效果;四是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稳定的会计监督机构和监督程序,实现会计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并逐步成为一项常规化的企业管理活动,尽可能消除企业领导主观因素对会计监督的影响。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企业会计監督体系,通过企业内部监督、政府机构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的相互配备,保证了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不过从落实情况分析,企业会计监督中依然存在有不少问题,影响了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需要企业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提升财务人员的会计监督意识,完善会计监督制度,丰富会计监督形式,提升会计监督的实际效果,以此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萌.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2):11.
  [2]韩灵.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8,(32):136-137.
  [3]陆秀琴.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31):44-45.
  [4]邓连生.新形势下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8,12(28):75,78.
  [5]郑铁英.浅谈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8,(25):135-1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4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