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册亨县尾排金矿赋矿特征及找矿潜力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结合贵州省册亨县尾排金矿地质勘察实例,分析了该矿区尾排金矿赋矿特征,探究了该矿区的找矿潜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金矿;赋矿特征;找矿潜力
   1.引言
   贵州省册亨县尾排金矿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主要为碎屑岩分布区,区域以侵蚀地貌为主,地势为西北高东部低。本次将探矿权内的Au-8号矿体为详查工作重点勘查对象。通过对该区域进行槽、钻探工程系统控制,目前控制矿体走向长204m,控制倾斜最大延深278m,垂深243m,矿体连续性较好。
   2.册亨县尾排金矿赋矿特征
   2.1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
   本区金矿主要赋矿地层为边阳组一段及许满组第四段上部层位,其金矿床类型为微细粒浸染型,根据本区金矿体产出特征可分为断裂型金矿和层控型金矿。
   (1)断裂型金矿:勘察区内Au-8号矿体为断裂型金矿,赋矿地层为边阳组一段,产于F13断层破碎带中,其产状、形态、规模严格受断裂构造带控制,矿体产状与控矿断裂产状一致,矿体沿走向、倾向有膨胀收缩现象,矿体形态呈脉状、透镜状等。
   (2)层控型金矿:分布于许满组上部,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囊状等沿层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形成一个有利矿化层。通过有关资料对比分析,邻区华新金矿公司采矿范围的7号金矿体则许满组上部产出多层层状金矿体,并有向本区延伸趋势,因此,在工作区西部许满组上部地层具备较大的找矿远景,具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2.2矿体特征
   勘查区内具有一定规模的Au-8号矿体分布于矿区东部,赋矿地层为边阳组一段,产于F13断层破碎带中,其产状、形态、规模严格受断裂构造带控制,矿体产状与控矿断裂产状一致,矿体形态呈脉状、透镜状。矿体具分支现象,并沿走向、倾向有膨胀收缩现象及矿化蚀变现象,具体表现为叠加在一起的硅化、黄铁矿化、粘土化。根据矿区化探取样分析,地球化学异常特别是测区西部区域金异常规模大、浓集区范围大、多峰值、高峰值,与As、Sb、Hg异常套合好的组合异常。根据槽探、钻探工程样品成果分析表明,Au-8号金矿体分为Au-8-1号和Au-8-2号两层分支状矿体,其特征如下:
   (1)Au-8-1号矿体:赋存于F13断层破碎带中,由13个见矿工程控制,矿体走向控制长约204m,矿体倾斜延伸208m。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在1号勘探线ZK1-3和ZKS101见矿部位有膨胀现象,该地段矿体最大厚度达10.95m。
   矿体厚度0.56m~10.95m,平均厚度3.46m,厚度变化系数93.35,厚度变化较稳定。Au品位1.85g/t~4.73g/t,平均品位为2.95g/t,品位变化系数29.49,有用组分分布均匀。通过本次工作,Au-8-1号矿体探获(332+333)Au金属资源量1054.4Kg,其中:(332)Au金属资源量738.81Kg,(333)Au金属资源量316.13kg。
   (2)Au-8-2号矿体:赋存于F13斷层的分支断层破碎带中,由11个见矿钻孔工程控制。目前已有见矿的11个钻孔工程控制矿体走向长约204m,矿体倾斜延伸278m。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在1号勘探线ZK1-3见矿部位有膨胀现象,该地段矿体厚度达8.10m。矿体厚度0.66m~8.10m,平均厚度2.41m,厚度变化系数85.61,厚度变化较稳定。Au品位1.19g/t~4.41g/t,平均品位为2.26g/t,品位变化系数40.71,有用组分分布均匀。通过本次工作,Au-8-1号矿体探获
   (332+333)Au金属资源量711.37Kg,其中:(332)Au金属资源量295.27kg,(333)Au金属资源量416.10kg。
   3.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1矿床成因分析
   本勘查区位于右江盆地,区域构造位置属于赖子山背斜东南翼。在燕山后期,本区构造格局基本形成,这一时期除了贞丰、镇宁、望谟交界地区有偏碱性超基性岩侵入外,其余广大地区主要表现为热液活动。在构造形成之后的历次构造运动中,除发生继承性活动外,还会派生及形成新的构造,伴随多期次的构造活动,不同期次的含矿热液不断地从围岩或矿源层中萃取成矿物质(Au元素),包括Hg、Sb、Si、As、S、AI、Ca、Mg、Fe等元素,沿断裂破碎带运移,在合适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通过充填、交代等方式成矿。根据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区内边阳组、许满组的金背景值高于丰度值,它们是矿源层的可能性很大,当然不排除有部分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
   从本区较强烈硅化蚀变证明了本区热液活动频繁。较发育的节理裂隙为热液运移的通道,金以硫化络合物的形式被热水溶液淋滤或溶解出来,随热水在古风化面和较发的节理裂隙迁移,当运移至溶沟溶槽时,由于压力降低、Eh值改变,或围岩中铁白云石与热液作用使pH值增高,破坏了金砷硫化络合物结构,金自溶液中分解出来富集成矿。
   根据本区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核算机理,本区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控制的残余岩浆低温热液微细浸染型金矿。
   3.2找矿标志
   (1)地层岩性标志:本区赋金地层主要为边阳组第一段和许满组第四段,其中主要的赋矿层位是边阳组第一段,本段地层中以断裂控矿型金矿为主。其次为许满组上部,为本区层控型金矿的赋矿层位,邻区华新金矿区内的几个金矿矿体均出现多层透镜状金矿体,则证实该层在本区内亦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2)构造标志:本区金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在发育的断裂或密集劈理化带是赋矿有利部位,是寻找金矿的直接找矿标志。
   (3)蚀变标志:叠加在一起的硅化、黄铁矿化(在地表被氧化为褐铁矿)、粘土化尤其是几种叠加的蚀变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4)地球化学异常标志:金异常是直接的找矿标志,特别是测区西部区域金异常规模大、浓集区范围大、多峰值、高峰值,与As、Sb、Hg异常套合好的组合异常,是更为直接的找金标志。
   (5)其他标志:岩石露头或土壤的颜色:地表有金矿化的部位往往颜色较深且斑杂,呈浅棕色。这是由于黄铁矿氧化后形成褐铁矿的结果。
   4.找矿潜力分析
   4.1矿床控制因素
   (1)断裂型控矿:矿区的断裂带是控制矿体形成的重要因素,決定矿体的产状规模形态,控制矿体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层控型控矿:分布于许满组上部,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囊状等沿层整合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形成一个有利矿化层。
   (3)岩性组合控矿: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粘土岩为主夹少许粘土质粉砂岩的岩性组合,这些岩性组合为金提供良好的容矿条件。
   (4)热液蚀变是金矿形成的重要表征,与金矿相伴生的重要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等。单一的石英脉或方解石脉出现时,不足以证明金的存在。但在多种蚀变叠加出现时,则形成金矿富集地段,也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段。
   综上,“构造+有利岩性+组合蚀变”是微细粒浸染型金矿重要的成矿模式,是找矿的重点靶区;
   4.2找矿潜力分析
   工作区出已发现的8号矿体,根据现有工程揭露控制情况看,其深部仍有较大找矿远景;结合本次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所圈定的7-甲异常和6-乙异常来看,这两个金异常规模大、浓集区范围大。且两个异常与F13向西延伸方向一致,由此推断8号矿体向西延伸仍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同时许满组上部,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囊状等沿层整合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形成一个有利矿化层。矿化层稳定延伸,其中包含大小多个矿体。矿体本身延伸不一定很远,但因其可能以多层矿体出现,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此外,在本次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于矿区西部所圈定的另外5处异常区域,其地表金、砷、锑、汞异常发育集中,套合性好,浓集明显。说明地表许满组上部出露区还有寻找地表矿体的潜力。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册亨县尾排金矿进行地质勘察,通过对该区域内金矿的赋矿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分析,得出无论是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或是从化探异常特征的角度,或是岩性组合特征等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本区均有寻找隐伏或半隐伏状态金矿体的找矿潜力,为今后的金矿资源开采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丁俊,张洪信,罗建均,等.贵州省册亨县尾若金矿点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山西科技,2014(04):48-51.
   [2]方策,张焕超.贵州册亨县板年-大沟金矿(化)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J].贵州地质,2011,28(02):99-103.
   [3]夏昌亮,罗隆,沈维佳.贵州省册亨县长坪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J].西部探矿工程,2016,28(10):107-109.
   [4]谭玉梅,赵敏,栗欢欢.贵州省册亨县尾排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6,28(09):94-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7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