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金融改革助推农业发展的措施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蔡文华
摘 要 在金融改革过程中,滨州市基础农业领域自发形成合作社机制,积极与金融整合,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业生产的活力和动力。虽然滨州市农业在和金融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基本面向是好的,但是在深度优化和逐项布局的过程,还是存在一些粗放的发展行为和发展形态。基于此,分析当前金融改革背景下滨州市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金融改革助推滨州市农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改革;农业发展;山东滨州市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0.046
近年来,山东省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走出关键一步,按照“科学规划、协调推进、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大胆审慎探索”的思路要求,积极与各地市的实体经济相适应,不断建设具有现代化水平的高效金融惠民体系。而滨州市结合本地区特色和实际,深入挖掘“四县两区一市”金融与实体产业之间的衔接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整合和优化。基于此,将研究侧重点指向滨州市农业发展领域,关注其在金融改革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和发展情况[1]。
1 金融改革背景下滨州市农业发展现状
在金融改革过程中,滨州市基础农业领域自发形成合作社机制,积极与当地的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以及地区性农商银行对接,给予适当的小额贷款,一定程度上激发农业生产的活力和动力。在农业产业融合上,滨州市也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和金融信贷业务,同时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作用,逐步孵化和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企业队伍。2018年滨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年度统计数据显示,各项指标在金融机构扶持下均有较大增长。
2 滨州市金融改革助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协调机制不到位
对农业领域而言,农业和金融深度结合,必然需要组织的参与,对单一农户是不现实的。当前,虽然在不同乡镇建立了具有自发行为的农业合作社组织,但现实力量不足和政府协调力量的缺失,使得金融机构在进行资产贷款综合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风险压力问题,放弃对该组织的有效扶持。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农业分管部门和属地政府不断加强与农户合作组织、金融机构的双向沟通和交流,充当发展的“担保人”,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户发展和落后农村的发展提供一定数额资金的保障。
2.2 政府补偿机制不健全
金融机构在对农业资产进行投资前,必然会对其资产前景和产业发展预期进行综合研判,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对于资产状况良好且前景广阔的农业企业或个人,给予资金支持和政府的政策保障;对于一些相对基础性的产业和单一附加值的产业产品,因风险因素不能给予信贷支持,但政府可以利用其补偿机制,弥补对这一产业的资金支持,同时积极鼓励相关产业的农户或公司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优质资产,被信贷部门认可和接受,形成闭环式的资金使用体系,促进滨州市健康发展[2]。
2.3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现有的社会信用体系主要集中在滨州市城区,乡镇地区金融的普惠和扶持力度远远不足,究其原因就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且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农户接受金融服务和信贷业务的全流程中。在以往的模式下,农户获得资金,进行简单的加工生产,但受到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制约,其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始终被程式化定性为粗放经营,这一模式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金融机构出现不良资产,社会信用程度下滑。因此,应在部分城市的试点中采取“农户-村委会-乡镇政府-金融机构”四级信用体系联保联动机制,将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全部融入该模式体系之下,形成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效化整合和提升。
3 促进金融改革助推滨州市农业发展的建议
3.1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扶持生态农业
单一的农业发展模式,阻碍了滨州市农业发展。因此,要让农业产业从传统产业模式的禁锢中走出来,利用金融改革的宏观背景,形成农业领域新旧动能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金融机构在资金管控和金融信贷评价指标的测定上,要更加偏重于传统农业产业的提升,支持发展高效生态的绿色农业,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同时,全力支持从农业领域衍生出的新兴产业,诸如“农业+医药”“农业+教育”“农业+信息产业”形成的机构和组织。
3.2 试行保险服务模式,化解信贷风险负担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轨迹中,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的双向参与,但无论哪一方的参与,都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和掌控。可以参照国外农业发展模式,推行保险介入机制,完善保险各项政策措施,扩大农业险种,有效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注重对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农产品进行重点价格保障机制。对这一制度的有效完善,可以从双向参与变成三项管理的联动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化解信贷风险负担,缓解信贷风险压力[3]。
3.3 创新农业产业,实现金融产品创新
滨州市处于黄河三角洲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区,拥有一大批农业特色食品,诸如沾化冬枣、邹平长山山药、金丝小枣、惠民蜜桃等。因此,可以从滨州市的特色产品入手,探索开发适合农村、农民需求,可操作性强的金融创新产品,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将金融产品进行融合创新。1)在金融发行品(如借记卡和信用卡)上印刷具有滨州市特色的食品符号样式,同时和有信誉的农业合作社进行对接,给予持卡人购买相应农产品的优惠政策。2)在金融服务上,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金融服务,农户购买此项服务内容后,其产品的销售和服务渠道由金融机构利用其资源确定,并组织实施。3)利用互联网金融优势和当下第三方服务平台的特点,和大型网络服务商合作,将其金融产品和农产品进行绑定,如蚂蚁森林等,通过在第三方金融平台的不间断服务以获得积分,通过积分模式换取专属农产品。4)加快农村营业网点建设速度,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贷款营销模式,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多元化。
3.4 设立产业基金,创新投融资渠道
通过农村产业基金对农业类项目的扶持,稳定推动产业的融合发展。如设置农业投融资基金,逐层逐级落实帮扶资金和政策。1)对当地农产品初加工进行深度帮扶。由政府注资给予初加工农户在用水用电等基础民用设施方面的补贴力度。2)帮助当地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利用政府统筹,各区县政府同步协作,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在政策上给予帮助,切实加强龙头企业的政策水平和政策能力。3)帮助物流企业对接农村农户发展。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以更高效的运输将特色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建立冷链物流体系,打造区域性冷链中心,最大限度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4)政府出资建立产业批发中心和营销体系,打通生产-运输-销售的全环节流动。5)政府和城市大型商业超市对接,鼓励优质特色的农产品以最快速的方式和渠道进入市场。6)对接旅游产业,将原本的产业种植业进行生态旅游包装,促进旅游、农业、文化等多产业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晏成杰.普惠金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19(2):97-98.
[2] 叶华靓.农村金融抑制视野下農业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路径分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1):23-28,34.
[3] 王晓东.加快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路径探索[J].物流技术,2014,33(1):83-85,91.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9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