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创业困难现象,这与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使大学生就业创业出现了新的转机,为更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许多高校开始有针对性地施展就业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本文阐述了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因,提出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校企合作学生就业创业实施路径,以期校企合作模式下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关键词:校企合作;大学生;创业教育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10.019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0-0102-04
大学生就业创业是目前我国大学普遍的发展路径。我国许多高校已逐渐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创业时所处的艰难困境。因此,许多高校开始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前景展开针对式教学,将大学生未来就业创业当作目前教学的主要目标,校企合作更是高校培养就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因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历史
我国于1977年恢复高考,发展人才的春天终于到来,虽然当年高考是在冬天举行的。当时足足有570万人参加了这次高考,但当年办学条件有限,只录取了30万余人,高考的出现让无数人重新振作起来,加入到高考大军当中。当年的大学生可以依靠国家分配工作,对于日后就业问题是完全不必担忧的。自1996年开始,我国逐渐取消了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开始实行公费、自费,缴费上学制度,当年的大学生毕业后可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但目前情况是,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知识,毕业后与校园分离关系,无论选择就业还是创业全凭大学生个人想法,但由于大学生常年在学校就读,对社会知之甚少,就业时严重缺乏经验,很容易遭受到毕业后的就业打击。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1999年开展扩招后,大学录取率不断上升,1999~2013年录取率从48%上升到85%;到了2001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口达到114万,2015年甚至高达749万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我国每年都有海量的大学生走出校园,由此也导致大学生失业人数不断增长,上百万的大学生同时失业,这给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巨大影响,更使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受到限制。有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但这样的学生毕竟较少,且创业相比就业难度更大,创业首先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这道门槛也拦截了多数大学生,影响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因素太多,自主创业压力要比就業压力大得多,很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禁受不住压力,从而选择放弃创业,这也使我国丧失了许多本可以创业成功的人才。
(二)校企合作带来的新局面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我国也开始提高了教育水平,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是我国育人的重点基地,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环节,但从近些年来看,我国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与就业需求严重不符,多数大学生毕业都面临失业问题,就业处境极为艰难,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就业或创业是一道难题。
校企合作是指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的以合作方式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目前就业市场竞争极为激烈,许多院校为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选择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以此改善学生就业问题。一方面,高校选择校企合作模式既可以帮助企业提供其所需人才,还可以帮国家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推动社会发展,帮助企业解决应用型人才需求问题。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模式还能够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实践机会,最大程度地保障大学生在日后就业岗位中的技能水平,以符合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模式,高校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就业创业时也使自身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且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能使大学生在读书阶段更好地提升自身实践能力,至此,校企合作模式令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得到全新的途径。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原因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外在因素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来看,教育体制与我国培养学生具有很大关联。第一,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学生和教师过于追求考试分数。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学生和教师眼光过于狭隘,且学习方面缺少创新和实践,自然而然地,在日后就业时遇到难题。我国高校在教育方式上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像我国专科与本科教育就具有很大的实践和理论差别,本科教育院校十分注重学生的理论能力,并且随着学生学识的增长,理论知识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专科教育就十分注重实践教学,但专科院校地位要低于本科院校,且生源质量也不如本科院校,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教育体系观念是有一定偏差的。此外,专科院校培养出来的理论型应用人才在就业方面比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在就业方面较为容易。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也着实使国家发展遭受到了一定阻碍,教育部门也开始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加以重视,在此情况下,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不少政策,以鼓励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处境艰难的问题。与此同时,本科院校也开始展开对学生的实践型教学模式,并对此极为重视。第二,导致大学生毕业就业困难的外部因素与学校教学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学校与社会断层较为严重,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从而暴露出学校在教学方面的课程内容与实际社会所需不相匹配的问题。这种情况具有两方面原因,首先,高校校园氛围过于安逸,学生结束了高考带来的压力后,过于放纵自己,但殊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从目前大学生生活学习方面来看,并没有造成一定的紧迫感,大学生生活节奏极为安逸,对未来毫无规划可言,甚至不了解目前社会上的就业情况,十分缺乏忧患意识,高校也没有对其进行教育和告诫,从而导致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创业压力。第三,高校课程设置方面与实际用人单位不相符合,这一点也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大学教学课程中,每一本教材都蕴含着本校的教学特色,而学校受到教师的影响,在教学资源及理论方向上与教师研究的方向较为一致,但这些课程和研究目的过于理论化,内容与目前企业用人单位脱节严重,像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内所学的文学理论知识对于日后就业创业用处较少,因此,高校应积极规划出能够具有就业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策略。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内在因素
首先,大学生在毕业后自身专业能力有限是目前就业创业困难的根本因素,大学生个人专业能力决定着是否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如若大学生连一项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那么一定会在就业创业方面处处碰壁。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的教育缺乏一定的培养制度,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匮乏,无法匹配企业所需。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也是目前大学教育所面临的难题。虽然我国近年来不断出台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碍于高校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相关课程有限,从而导致大学生创业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积极培养具备专业水平强的创业大学生成为了我国高校培育人才的重点目标。
其次,我国大学生失业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毕业数量有一定关系,然而由于大学教育原因,多数学生的就业观与实际上岗要求不符。虽然目前我国大学生毕业人口逐年递增,但我国毕竟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不仅土地辽阔,更是人才济济,再加上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极为迅速,企业和机构、单位收纳一多半的大学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大学生就业不单是用人单位的原因,学生到企业工作,企业招聘学生,本就是双方选择的事情,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的大学生都有毕业后较高的收入期望,而剩下的40%对首次工作的收入预期为3500~5000元,可以看出,大学生至今还存在于高校的教育光环之中,并没有认清目前大众化教育的事实。最后,我国其实并不缺乏有雄心壮志的优秀人才,但这些大学生不甘心为别人服务,期望着能够依靠自己的学问和头脑来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因此,这些大学生不畏艰苦,依然选择创业的道路而不是选择为用人单位服务。虽然大学生创业精神可嘉,但万事开头难,大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依然选择了这一条艰辛的创业之路,市场中存在着很多竞争手段都不是大学生初出茅庐可以应对的。因此,也有很多大学生在巨大的创业压力下选择放弃,甚至部分大学生创业失败后一蹶不振。对于雄心壮志的大学生来说压力其实并不算什么难题,因为他们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但令他们深感无力的是创业资金带来的束缚,大学生如何能够在创业时筹备出足够的运转资金成为了他们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本就艰难,资金短缺更是造成创业大学生丧失信心的内在因素。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实施路径
(一)加强高校师资建设
想要依靠校企合作模式来解决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就业隐患,那么改革高校培养人才的思想理念就至关重要了,高校需摒弃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拓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路径。首先,校企合作模式应由学校和企业构建深度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共同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实践不断累积就业经验,而后胜任企业崗位,将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就业经验相结合。其次,高校应加强师资建设,以提升教师培养应用型企业需求人才的专业实力。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最佳场所,高校培养人才理念与国家教育理念不相符合,会严重导致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发现自身所学知识跟不上时代所需求的人才标准,更与企业要求的专业型人才不相匹配。因此,高校改革教学理念和培养人才方式,是目前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最佳方式。与此同时,高校更应该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作用,高校理应通过改革培养人才的教学理念来构建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知识储备量较高的教师对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较强的师资力量能够很好地带动整个高校培养人才策略方面的发展,对学生未来就业或创业都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重视校企合作模式
通过校企之间展开深人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制度改革,高校和企业可根据学生自身专业需求设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出现难题,与自身专业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对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应对校企合作方面加以重视,深入校企合作,以培养应用型就业人才。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校内学习与企业岗位有关的理论知识,还能够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一方面,校企合作能够扩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请教企业内专业工作人员来弥补自身专业缺陷,从而累积岗位经验,增强自身社会交际能力。在多数企业招纳员工时,除个人能力外,还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因为员工具备工作经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非常多的好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和交际能力方面都较为优秀。因此,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更为企业所接受,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方式不仅能够让大学生在校期间也可以参与社会及企业实践,还能够通过不断累积工作经验来应对日后创业就业困境。
(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出更为符合企业所需的人才,还能够改善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应该明白,僵硬的校企合作对于培养就业人才毫无用处,只会拖延大学生发展速度。如此一来,高校和企业不仅培养不出合格的就业型人才,更不能够改善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难题。因此,我国在针对校企合作方面,应积极鼓励校企深入展开合作模式。总而言之,高校可以将培养人才计划构人高校教学任务当中,例如有的企业对会计人员具有一定要求,那么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融入财务方面的教学内容及案例,将高校教学课程与企业所需人才紧密结合。高校还可以让企业加入到校园课程当中,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共同培养学生,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量,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高校教学与企业工作相接轨,从而实现高校改革和人才供给双重进步。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以加深沟通,让多数学生在保障理论课程的同时,可以进入企业当中实习,企业可付出相应劳动报酬。这样一来,在吸引大学生入企工作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企业有归属感,从而满足企业日后能拥有源源不断的专业性人才补给,学生在企业工作时,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向企业内专业工作人员学习,大学生通过宝贵的实践机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补充,从而提升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能力,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企业家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在此情景下,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毕业等于失业的现状,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是一道难题,校企合作模式的到来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应对此加以重视,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加强高校师资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以此培育出优秀的专业人才,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9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