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承童谣文化发展幼儿审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民间童谣是我国文化宝藏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样,客家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早已被人们广泛认同,如何让客家童谣走进孩子心里,让孩子真正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文章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童谣;审美;积极性
  一、选择趣味童谣,让幼儿感受美
  要让幼儿感到客家童谣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就需要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兴趣,在浩如烟海的客家童谣中筛选出健康向上、浅显易懂、贴近幼儿生活,寓趣味性、知识性、审美性的童谣。如年龄小的小班幼儿,有意注意和记忆能力较差。要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接近幼儿生活的、有趣的客家童谣。如《小老鼠》《蛤蟆子》等这类童谣,语句简短,诙谐有趣。大班选择童谣更多注重的是形式上的变化,有叙事式的童谣,有问答式的童谣,充满了趣味性,孩子在无形中就表现出了童谣的韵律感,如《看戏》《鸡公子啄尾巴》等。
  二、创设童谣环境,让幼儿欣赏美
  创设一个良好的童谣欣赏、学习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一日生活中将童谣渗透在班级,让幼儿边欣赏,边回忆,从多角度、多方位、多通道的感受童谣的无穷魅力,主动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进一步萌发学习童谣的兴趣。
  我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来对幼儿进行童谣教育。每天晨练和户外活动环节,和幼儿玩一些童谣游戏,如“马兰花开”“城门城门几丈高”等,既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又让幼儿学习、感受了客家童谣的趣味性。
  同时,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及需求在活动区投放了许多有关童谣的操作材料。如语言區提供了剧场,引导幼儿将童谣《鸡公子,啄尾巴》中的人物形象画出来,制成手偶,这样可以边操作,边学习童谣,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三、利用多种途径,让幼儿表现美、创造美
  1.领域互渗说童谣
  各科教育活动要注意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如《数数歌》,这类儿歌是专门为培养数观念而创作的。它把数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儿童在饶有兴趣的气氛中,学习数学,掌握一些数的概念,是适合儿童认识水平、最早的算术教材如童谣《砻谷悉嗦》,让孩子边说边做,进行有趣的游戏,既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又使孩子们在相互游戏中锻炼了交往能力、合作能力。
  2.说说画画学童谣
  画童谣,孩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就会更加洒脱地表现出来了。给孩子以自由表现的空间,允许孩子夸张、离奇的想法,尊重儿童自己的想象、创意。在画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又让幼儿对童谣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发掘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潜能,增强了幼儿的记忆。
  3.快快乐乐唱童谣
  童谣的音乐性几乎是自然天成的,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是方言歌谣加上谱子,在说唱的过程中保留非常浓厚的地方特色,展示地域文化的魅力。为童谣谱上曲,孩子们更乐于接受。如童谣《月光光秀才郎》,将它与歌曲的形式结合,能够使童谣的意境锦上添花,使幼儿更易理解童谣表达的情感,让幼儿感受了童谣的音韵美,又发展了幼儿的节奏感。
  四、结语
  客家童谣的教学之路,我们才刚起步,里面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从祖国的幼苗开始不断传承、宏扬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长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古韵汀州[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龙岩市教育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幼儿园传承客家童谣适宜方式的实践研究”(GH2018003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小彬(1970—),女,福建长汀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0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