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精准扶贫是国家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战略。介绍了农村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的积极作用,针对农村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扶贫为目标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职业教育;教育扶贫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6-005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719.2 文献标志码:A
农村职业教育可以为精准扶贫提供相应保障,应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存在着投入不足、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发展环境缺乏支持、扶贫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要从准确的入学宣传着手,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准确识别。在此基础上,优化农村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机制,实现精准培养和就业。
1 农村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的积极作用
树立贫困人口的主观脱贫意识,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村职业教育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教育改变“穷”思维,激发其改变现状的决心,增添贫困人口脱贫的信心。授之以渔,让贫困对象找到脱贫致富的方法技能。
教育扶贫的目标是给劳动者赋能。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掌握谋生技能、就业技能、职业迁移技能和职业发展技能等。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造血式”扶贫,培养满足农业及非农产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比,农村职业教育更注重德技并举、知行合一。农村职业教育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和产教融合[1]。
农村职业教育有效提高了扶贫精准度与覆盖面。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是“三农”,农民与农村问题得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扶贫攻坚的一大举措。为鼓励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完成职业教育,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扶助政策。通过农村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可以比较系统地获得脱贫技能,从而帮助家庭实现脱贫致富。
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拔除“贫根”。近年来,中央提出职业院校扩招一百万的目标,着力解决农民工、退伍军人等群体职业迁移、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教育和学历教育问题,农村职业教育扶贫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2 农村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存在问题
职业教育扶贫社会环境不理想。农村家长对职业教育接受程度不高,认为职教毕业的孩子出息不大、低人一等。得益于政府政策调控,近些年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依然存在差距。进入21世纪,中国正迈向工业化、市场化,需要大量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但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有些家长把“高中”与“高考”列作首选。扶贫工作者付出巨大的沟通成本,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但工作效果仍不理想。
与普同高等教育相比,农村职业教育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经费来源单一。校舍陈旧,教学设施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实训室的要求。校内实训基地少,设备设施陈旧简单。校外实训基地停留在资料阶段,无法实操。一些前沿技术教材陈旧,不能及时更新。教师知识、技能迭代更新慢,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需要,难以就业。
農村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培训,滞后于时代发展,与行业、企业需求啮合性不强。教育扶贫机制不系统、不长效,导致扶贫效果不佳,返贫时有发生。农村职业教育扶贫机制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农村职业教育扶贫识别机制亟待建立。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重点,是帮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享受农村职业教育带来的内生动力。而教育扶贫基金由当地扶贫办管理,出现了“多龙治水”的情况,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扶贫效果。
3 以扶贫为目标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3.1 建立贫困档案,实施精确补贴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逐步建立了奖学金、助学金、贷款、补贴、救济和勤工俭学等多种补贴制度,以扶持贫困学生完成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但对贫困家庭的学生而言,继续学习会进一步增加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对贫困家庭的贫困情况进行准确分类,找出致贫原因,理清贫困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支出情况、家庭劳动力状况、住房条件和贫困家庭学生日常消费数据等。依据贫困家庭贫困档案,完善贫困学生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的财政资助等相关政策和机制。
对贫困学生进行动态监控。贫困学生家庭脱贫后返贫者,应当按程序及时纳入扶贫对象。对已完成农村职业教育注册卡的贫困家庭,给予优先补助。除全面减免学杂费外,应提供特别补贴。安排市、县、镇扶贫单位干部和贫困生“一对一”对口帮扶,有效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直至首次就业。
3.2 精准招生,倒逼招生宣传制度改革
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合理控制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与职业高中招生人数的比例。在农村连片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招生宣传,逐渐树立职业教育思想,让人们认识到职业教育对孩子未来成长的帮助。
通过展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工作成果和往届毕业生的现身说教,使贫困家庭接受职业教育。对有意向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登记在册,进行追踪调研。了解其经济状况,根据学生测试结果指导选择职业教育专业。加强职教中专、专科、本科的衔接。
3.3 扶贫工作与职业教育精准对接
为逐步清除贫困地区结构性贫困的各种因素,要实现涉农类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院与贫困连片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动。输送养殖类、种植类、加工类、经贸类师资及专业技术技能。农技类应用本科院校,应紧跟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技术培训中心的政策指引,结合国家最新推出的技术培训与各种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满足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与当地农民脱贫致富需求无缝对接。
3.4 加强创业、创新和实用技术培训
农村职业院校应提供契合当地产业的实用技术培训,要根据培训对象的摸底和产业发展需求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向贫困地区输送技师、技术工人,实施技术、技能引领。
培训课程应选择合适的开放时间,错开农忙季节,做到学习、生产两不误。将教室挪到农田、养殖场和农产品加工车间,进行现场教学。要传授贫困地区农民适应产业链需求的技能。对有条件的农民,要加强创业、创新教育,以期通过创业带动周边人群共同脱贫致富。根据国家城镇化进程部署,实现精准就业、创业,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3.5 为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保驾护航
首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经费保障。通过混改方式,加大民资比例,有效发挥扶贫资金在农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中的积极作用。引导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联合投资,积极探索多元融资,优先发展农村职教。其次,通过立法确保民办职业院校的地位,公平获取教育资源。再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技能型专家到农村职业院校任教和指导。
3.6 信息技术助力农村职教精准扶贫
开发符合贫困地区产业特点的在线精品课程,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助力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精品在线网络教育,让贫困地区准确便捷地接受前沿职业技术信息,有效缓解人才外流的困境,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爱国,李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探究[J].理论经纬,2016(1):16-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68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