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冬梅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速度的不断加快,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已成为重要课题。为了兼顾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各地区都在积极开展农田林网建设。基于此,着重分析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推动农田林网建设进程,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农田林网;效益评估;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27.2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1.035
  建设农田防护林的目的是防止自然灾害,保护农作物不会受到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农田防护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农业区的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农林业的高效增产,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等多种效益[1-2]。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农田防护林工程,到20世纪60年代初防护林的营造已被列为农田基本建设的内容[3-4]。但是我国目前的农田林网建设还有着诸多不足,因此要提出改进策略,在提升农田林网实际防护效果的同时,提升其经濟收益。
  1 农田林网建设的经济效益评估
  1.1 前期投入
  农田林网前期投入成本比较大,包括苗木费、农作物种子费用,以及进行整地、造林、补植、施肥养护等的人工费。一般来说,在农田林网建设过程中,第一年的资金投入量比较高,后期会逐年下降。
  1.2 建设的经济效益评估
  农田林网收益主要包括林木产品收益和农作物产品收益。现如今,我国农田林网建设过程中所选择的树种一般为生长周期较短的杨树、榆树和杉树等,一般只要保证对其进行比较良好的照顾,就可以在10年左右实现林木产品收入项目增项。但随着我国林木产品价格的持续走低,林木产品收益也在持续下降。因此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农田林网的经济效益,很多农民在进行林带选种时,都会选择那些生长周期较短、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如榉树、高杆红叶石楠等,这样既可以有效提升农田林网的实际效益,还可以提升农民群众对于农田林网建设的积极性,促使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农田林网的建设中。除了林木产品的收益,农田林网中农作物的产出也是农田林网经济效益评估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完成农田林网建设以后,林网将有效缓解各方面因素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从而实现农作物年产量的上升,为农民增收[5]。例如,林带将有效阻挡风暴、大风等自然灾害,极大地降低其对农田造成的经济损失。另外,农田林网还可以改善周围的环境,降低实际风速,提升空气湿度、降低水分蒸发量,从而让农田林网周围形成一个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农田小气候,使农作物得以增产。
  2 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林网树种选择较为单一
  在农田林网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很多农民为了方便后期管理,通常选择较为单一的树种,其中以杨树最为常见。单一的林网树种容易滋生病虫害并极易发生扩散,从而对林网建设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对林网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杨树有春季飘絮的特点,大量种植不仅会影响附近群众的日常生活,还可能会因为杨絮的易燃性引发火灾;此外,树种的单一性也会导致采伐时间大致相同,既不利于林网的可持续发展,又会影响到林网的生态防护性。而且近些来年杨树的市场价值也在持续走低,单一种植杨树将会直接降低农田林网的经济效益。
  2.2 林带结构不合理
  农田林带的尽快成型,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加我国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农民在选择树种时都会选择生长较快的树种,且因为技术水平不足,很少会考虑到林带的实际结构需求,造成了农田林网的防风效果达不到政府的预期水平,从而导致发生大风等自然灾害时,不仅可能会出现树木倒塌问题,还会一定程度上损害被防护的农田。
  2.3 后期养护不到位
  为了缓解农田林网后期的养护压力,很多地区采用“临近养护”措施,这样一来导致诸多问题出现:1)很多农民对于农田林网养护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其如野生树林一样种植之后便无需管理,因此对农田林网的养护都保持着“放养”的态度;2)农民后期养护技术水平不足,不能够针对农田林网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与更新措施,导致林网因管理不当出现密度过大、林带中断和病虫害等问题,从而影响农田林网的实际防护作用;3)由于林木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民无法得到足够收益,就会降低对农田林网养护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林网后期的养护和补种效果[6]。
  3 农田林网建设的改进策略
  3.1 合理选择树种
  在选择树种时,应根据建设区的实际气候特点,综合考虑树种的抗病虫害能力、灾害防护效果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从而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为了防止农民因经验不足而在树种选择上出现不合理情况,政府部门应派遣专人对农民进行培训,同时辅助农民充分考虑建设区的自然条件,结合成功经验,选择出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的树种。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引进一些生存环境与建设区类似、生长期相对较短且经济效益较高的外地树种,从而丰富林网中树种的种类[7]。
  3.2 优化林带配置
  主林带区域应以乔木为主,因为乔木大都具有树干笔直、树木高大、抗风能力强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点,可以有效提升林带的各方面抗性能力和农田林网的实际效果;副林带区则可以选择小乔木或者灌木作为主要种植树种,填充主林区乔木之间的空隙,在提升农田林网防护能力的同时,加强林带的病虫害防护能力。在进行林带配置时,还需要考虑后期采伐、效益回收时长和采伐方便性等问题,因此应将整个林带划分为早、中、晚三大类生长周期的植物群,从而提升林带防护能力的持续性。另外,还要均匀分布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深根树种与浅根树种,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林带中各树种之间的竞争性,还能够有效提升林带防护的持续性,提高防护效果。
  3.3 科学进行后期养护工作
  科学合理的后期养护工作对提高农田林网的实际防护效果与经济效益是必不可少的。具体的后期养护项目包括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除草、施肥、补种和除多等,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要根据林网的实际情况对林带内部的植物进行补种与去除。补种就是对林带中断区或林带稀疏区进行树种补种工作,而除多则是对林带密集区进行去除,从而保证林带的科学合理性。另外,工作人员还可以采用人工挖沟断根、压膜阻根等方式防止林木之间争夺营养与水分,降低林木胁地效应的影响,防止林带衰退[8]。
  对于那些因结构不合理而导致作用有限的农田林网,政府部门应积极组织人员对其进行改造。1)在其内部种植灌木带,进行前期改善工作;2)对于内部缺植少植问题,应在进行合理规划后,改用合理的树种进行补种工作;3)采用“先栽树,后采伐”的方式,逐步改善林带内部结构,在保证林带防护持续性的同时,逐步提升林带防护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林网可以保护农作物不受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对农田林网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针对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从而让农田林网发挥出真正的价值,提升其综合效益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利强,郝玉光,张秋良,等.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9,40(3):303-308.
  [2] 董莉莉,于雷,韩素梅.我国农田防护林研究进展[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31(4):89-93.
  [3] 周志强,张双,刘彤,等.不同树种结构对农田防护林效益的影响机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10):13-15.
  [4] 包长荣.西北地区农田防护林的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5(4X):38-39.
  [5] 何冬梅,王磊,江浩,等.江苏苏北农田林网更新改造经济效益评估[J].江苏林业科技,2017,44(6):1-5.
  [6] 李宝章,张桂萍.湟中县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256.
  [7] 李明,陈胜利,耿存胜,等.平原农区高标准农田林网营造技术[J].江苏林业科技,2010(2):41-43.
  [8] 边颖.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J].中国对外贸易,2010(10):433.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7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