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民族乐器的探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逯凯
摘 要:说到中国传统文化,二胡是不得不说的。二胡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二胡本身的制作与声音以及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哲学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民族乐器;探究;实践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革新,公众对文化传播工作的开展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民族乐器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当代民族乐器的探究与实践的全面探索,实现对民族文化的全面弘扬,可以为我国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1 民族乐器演奏属于劳动人民的自发创作
1.1 民族乐器演奏有其自身的创作方式
民族乐器演奏的创作是一个较为随性的过程,是劳动人民有感而发,自由创作而成,在专业程度上存在瑕疵,不似专业乐曲那般工整。但是也正是如此,民族乐器演奏的创作更加自由,不被刻板的专业技法所限制,形式灵活,更具有创新性。其在创作手法上个人特色明显,创作风格主要受当地音乐风格及风土人情的影响,表达更简单,更能够体现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的音乐特征。民族乐器演奏主要描写的内容多为当地的生活与劳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种创作更加单纯,没有更深刻、隐晦的内涵,也不具备政治意义,它仅是当地生活的体现,是劳动人民用来自娱的乐趣;所表达的也无非是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感想,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一个地区的人们的集体音乐审美。
1.2 民族乐器演奏有其自身独特的传播方式
民族乐器演奏是通过民间一种较为常见的传唱方法进行传播及发展的,这种方式就是口耳相传。然而,口耳相传主要是通过人进行传播,但每个人的演奏水平与对音乐的理解都存在差异,因此民族乐器演奏在传播的过程中很难拥有一个固定的版本,往往是随着传播而变化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民族乐器演奏没有一个固定的曲谱以及固定的内容。受这两方面的影响,民族乐器演奏在传唱过程中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新的民族乐器演奏形式的出现。
在民族乐器演奏向外流传及推广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使民族乐器演奏发生一些简单的改变,其中最容易发生的就是曲调的改变。民族乐器演奏的创作者不仅会对演奏方式做出调整,还会在曲调形式上进行变动,使其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除此之外,演奏者的自身因素也会对乐曲的演绎造成影響。一方面,演奏者可能受到情绪的影响,在演奏时对乐曲进行改变,使乐曲符合演奏者当时的心境;另一方面,乐曲的演奏也会受到演奏者个人水平的限制,演奏者会根据自身的水平与能力对乐曲进行改变。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民族乐器演奏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演奏者的影响是很深的,一首乐曲,不同的人进行演奏,有可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个版本。即使是同一首乐曲,由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进行演奏,所呈现的最终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1.3 民族乐器演奏是劳动人民融合的结果
在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所产生的民族乐器演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们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凝练、情趣的体现。在历史上,人们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部落,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但是,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并不是闭塞的,而是互相流动与交流的。就像有些部落会不断进行迁徙,当地的商人为寻找商机,对外经商,婚嫁、移民、旅行等个人行为,这些原因都会使不同地区的人产生交集。不同民族的人相互融合,文化也会随之交融。因此,很多民族乐器演奏在传播及演出的过程之中,可能会接触不同地区的音乐,能够将不同的文化及音乐元素融入自身文化当中,甚至能够将外来的民族元素与自身元素实现良好的结合。但是,一般的民族乐器演奏是以一个地区的文化及音乐元素为主的,其他音乐元素会不断地被其通化,成为新的样子。所以,在传唱的过程中,这些外来的音乐元素会逐渐被改变。而民族乐器演奏的地区特色及独特的风格会随着时间的沉淀越来越浓厚,越来越有代表性,这也代表着这个地区的音乐对外来音乐元素吸收得越来越彻底。
2 当代民族乐器的探究与实践
2.1 扬琴演奏
扬琴演奏的创始人是翟青山,他10多岁时就跟着盲艺人进行乐亭大鼓的演奏。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他又经常去电台进行演奏。有一次,播音时担任三弦伴奏的艺人暂时缺席,所以就只好用扬琴单独伴奏了,出乎意料的是听众的反响却很好。于是便衍生出了“扬琴演奏”,唱腔也发生了改变。基于原来的乐亭大鼓,扬琴演奏又吸纳了西河大鼓、木板大鼓等多种曲种的音乐,从而形成了新的发展。扬琴演奏之后走进书茶社进行表演,这以后,由于扬琴的音量较弱,于是在伴奏的时候就添加了四胡。
2.2 琴筝演奏
在琴筝的发展中,山东琴筝绝对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曲艺形式,其原来叫作小曲子,于鲁西南曹州(今菏泽)一带形成。元明以来,山东境内的一些俗曲小令甚是流行。鲁西南地区位于黄河故道附近,与中原腹地开封相邻,东临大运河,唱曲之风十分盛行。小曲子的编写,最初的时候是一些精通音律的文人利用当时比较流行的曲调编演的书目逐渐形成的。
清代初叶,曹县、单县一带的很多文人雅士十分喜好抚琴弹筝,连缀多个曲牌唱故事,以自娱,分角坐唱,时称“琴筝清曲”。其很快便流行开来,并随之从文人的自娱开始逐渐流向乡间,成为广大农民的自娱方式。所以,山东琴筝就由携琴访友这一雅举逐步扩展到灯节赛会的表演中来。
光绪年间,山东琴筝走向正规化,逐渐成为一种专业的音乐表演形式。它主要是用于人们闲暇时自娱自乐,它的音乐并不是单一曲牌的演奏,而是多种曲牌接连在一起,所以它的音乐结构较为宏大与复杂。这种表演特色也是表演者自我欣赏的表现,它能够让表演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致。之后,这种表演形式的影响逐渐扩散,由南向北,直到蔓延至东北三省地区。山东琴筝在当时已经有很大的影响了,与山东琴筝的崛起同时诞生的还有诸多琴筝表演艺术家。
奚琴最先出现的历史时期是唐朝,陈旸在《乐书·卷一二八》中就对奚琴进行了一番详细论述。他指出,奚琴本为胡地乐器,来源于弹弦乐器弦鼗,并与弦鼗的模样相似,是奚部族的人十分喜好且擅长的一种乐器。“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的装置方式到唐朝的民间依旧没有改变,始终沿用。这里提到的奚部族是原先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奚琴在中原兴起后,宋代将它改称为嵇琴,其音乐演奏技巧在当时已发展得愈发完善多样,与最初不可同日而语。宋人沈括就在《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一·乐律》中有描述这样一个技艺高深的弹奏画面。熙宁年间,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教坊有一伶人,名为徐衍,他在宴会上为众人演奏稽琴。刚进酒时,他所弹奏的一根琴弦断于手边,可他却没有换一把新琴,只用一根琴弦就完成了整首曲子的演奏,令人拍案叫绝。这个时期还有马尾胡琴这种借助马尾弓进行拉奏的乐器。
在漫长的时间中,胡琴之类的乐器与戏曲、说唱音乐一样,逐渐演变出各种独特的演奏技巧、形制、音色,就好比河南的坠胡、京剧的京胡、广东的粵胡、蒙古族的马头琴等,都是如此。
2.3 琵琶演奏
琵和琶原本是两种不同弹奏手法的统一称谓。东汉时期的刘熙所著的《释名·卷七》中就有相关记录。一直到宋朝,才将其名称用在呈梨形的音箱曲项琵琶之上。在秦汉两朝时,我国曾有两种看起来截然不同的琵琶。一种为用手弹拨的直柄、圆形音箱、两面蒙皮的乐器,有弦的称谓,同样可以被叫作琵琶。与它不同的另一种琵琶就是综合了筑、篌、筝等各种乐器之后,制造的一种木制直柄、圆形音箱、四弦十二柱的,同样用手弹拨的竖抱琵琶,后世称其为秦琵琶。晋人阮咸在此琵琶上颇有建树,并因其闻名于世,所以该琵琶又以阮咸命名,简称“阮”。
3 结语
笔者希望,通过对当代民族乐器的探究与实践,可以实现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全面传播。
参考文献:
[1] 吴小路.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当代音乐,2019(9).
[2] 李婉静.分析少数民族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路径[J].中国民族博览,2019(14).
作者简介:逯凯,山西寿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器乐与琵琶教学、演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8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