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设计与民俗生活的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时嘉忆
摘 要:玉雕属于民间工艺,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产物。本文从民俗文化、玉观念入手,探讨玉雕设计和民俗生活的结合在制作与传承上的表现,意在强化设计与生活的关系,阐述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真理。
关键词:玉雕设计;民俗生活;玉观念;传承
0 前言
民俗生活是民间工艺的基础,民间工艺只有与民俗生活产生深刻的联系,才能还原并升华艺术的本质,为民众的生活增添乐趣,也为设计提供源源不竭的素材。
1 民俗文化概述
民俗即民间生活的风俗与习惯,它经过几千年的积累、沉淀与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生活表征。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产生的民俗文化数不胜数,仅从宏观的层面分类,就可以分为制度规范类、婚丧嫁娶类、巫术占卜类、宗教信仰类、生产加工类、贸易经商类、饮食居住类等十余个品类。这些品类互相交叉,又各有不同,随着时间与地域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集合形态,具象地表现了社会群体的意象。
将这些民俗文化高度提炼成一种元素,运用到艺术作品中,运用得好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使人产生心理上的亲近与情感上的热爱,如果运用得不好,带来的损失不仅是物质上的,还可能造成某种文化形式的折戟沉沙。
2 玉雕设计与民俗生活的关系
玉雕工艺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在设计上充分地吸收了民俗生活的养分,题材上也传承与丰富了民俗生活,然后结合不同的质地,形成了造型各异的玉雕工艺品。
最常见的是生活类的玉雕工艺品,涵盖了文具、烟具、酒局、器皿、日常用品等各种生活用品,小巧且实用是它最大的特点。这些玉雕生活用品在生活中隨处可见,设计与制作成本并不高,多是用大型玉雕作品的边角料雕琢而成。另一种常见的玉雕类型是宗教信仰类的作品。民间流传的神话、民间故事、宗教故事被融合在各种玉制品中,它们一方面体现了民间生活的文明程度,另一方面也在道德层面起到了教化民众的作用。寓意吉祥祝福的玉雕作品也是人们展现民俗生活的主要形式。“花好月圆”“金玉满堂”“松鹤延年”“一帆风顺”等内容几乎在任何一个民族文化中都有充分的展现。
如果将民俗生活和玉雕设计提炼成更高层次的玉观念,则分为程式化观念和创新性观念两种。程式化观念是一种集体潜意识,蕴含着人们的生活信念和愿望,讲究的是生活和艺术的一一对应性,如福禄寿玉雕赠送老人、玉锁赠予新生小儿等。创新性观念则是人们根据时代的变化,赋予民俗生活的新的内容,如表现农村幸福新生活的“喜乐年华”玉雕作品中老爷爷、老奶奶夸张的笑脸。由此可见,玉雕从题材到造型都是来源于人们由观念衍化出的具象物。玉雕艺人把一个地域内的民众观念和美术要素结合在一起,使玉从高雅文化转向了民间,实现了将凡是人类意识能够感受到的内容都加以体现的目的,使玉雕设计兼具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价值。
3 民俗生活在玉雕设计中的制作与传承
3.1 制作中的民俗生活
玉的自然属性决定了玉雕的工艺特点:因料施艺、废料巧用。也就是说,玉雕设计在展现内容和意象时,并不会固化在某种性状上。每件作品都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最大限度地运用物料的结果。这和长期的农耕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其不仅不会降低作品的质量,反而处处体现出匠人的巧思。以岫玉为例,在所有的玉种中,其出身并不“高贵”,但是因为颜色丰富、硬度适中,所以无论是塑造平面形象还是琢刻立体浮雕,均栩栩如生,用作品的艺术价值提升了玉质的“身价”。有人将玉匠人形容为“百科全书”,就是因为他们可以化庸常为神奇,而这个神奇恰恰是深厚的生活积累赋予他们的。
3.2 民俗生活的传承
如果说,在制作上更多表现的是匠人的生活智慧,那么在传承工作上,则更多地体现了全民的智慧。玉雕和其他艺术形式最大的差别是,它很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导致文化链条被摧毁。仅仅依靠血缘关系的传承是比较脆弱的,因此,在师承、亲承之外找到一条玉雕设计和民俗生活结合发展的专业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题材上的传承,传统内容的地位不需要撼动,同时创新性题材的开发也要持续不断。“广闻明鉴”是一个源于佛教题材的玉雕设计,整个作品只有一个佛陀的脸,这张脸是一个变形的脸,在头顶处有一个点,以此象征人生的坎坷是不可避免的,只有走正途,道路才会越来越宽。这个作品其实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但是经过现代技法的表现,为其赋予了一种创新的意味,更容易被当代人接受。其次,在受众上进行传承。玉雕艺人同时具备艺能传承和普通民众的双重身份,把日常生活和艺术行为融合在创作中,构建成一种有组织的模式,实现了一种广义而自然的延伸。
4 结语
玉雕属于民间工艺,民间工艺又在民俗学的范畴中。总体而言,民俗文化是玉雕设计的基础,玉雕设计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两者生长于民间,又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人们要做的工作是,理性地认识两者的关系,做好保护与开发的工作,使玉雕工艺深深地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实现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沈贝妮.玉雕设计与制作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探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2019(06).
[2] 邢天洋,刘声远.浅谈现代玉雕设计中的形式美[J].美术教育研究,2018(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8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