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田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构成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田径短跑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与项目运动成绩具有密切关系,专项能力是运动员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基础,也是田径竞赛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对运动员提升竞赛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对田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内涵和专项能力构成因子进行分析,观察短跑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对专项能力指标变化的影响,从而得出专项能力的提升对运动员竞赛成绩具有促进作用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田径  短跑运动员  专项能力  力量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c)-0219-02
  田径短跑运动是考验运动员体能的项目之一,远动员自身身体素质和项目能力是比赛成绩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构成进行分析,发现影响专项能力水平的身体机能因素和竞技能力因素,并根据运动员自身能力和专项技能的构成情况,因子分析指标进行针对性的制定专项能力的培养计划,保障运动员核心素质和专项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从而提升短跑运动员的综合专项能力和水平。
  1  田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构成探究
  1.1 田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内涵
  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是指在比赛或训练过程中表现出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专项技术等综合素质的水平,是运动员在反复训练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专项能力的提升是运动员获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也是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田径短跑是一种具有高强度的运动,其专项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体速度能力,个体速度能力是由运动员腿部肌肉中CP的含量和爆发力组成,是保障运动的有效性的基础。所以,速度力量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是专项能力的重点。提升专项能力的训练是一个波动增长的过程,需要通过相应训练的刺激、反应、再刺激形成专项能力的动态均衡,逐渐掌握运能的规律和技能。
  1.2 田径短跑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结构组成
  田径短跑运动员除身体基础条件较常人更为优秀外,还要具有专项竞技能力,其中包含田径短跑运动核心素质和战术技能。短跑运动员核心素质是指运动员自身素质要有较强的肌肉靠乳酸能力,运动员下肢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能力,并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在进行竞赛过程中动作如摆臂快速后蹬等要具有较强的加速能力,将运动员进行摆脱静止应用的时间压缩到最短,从而发挥运动员竞赛中最好的速度能力。战术技能是指短跑运动中运动员要具备良好的竞技心理素质,在其他队员应用故意抢跑或犯规的干扰战术时,能够做到不受干预的效果,并在竞赛过程中不受其他队员节奏的影响进行合理分配体能,保障在最终决赛中取得优异的短跑成绩。另外短跑运动作为一项高速度的极限强度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短时间内高度集中地竞赛能力,并在短时间内完成竞赛动作的有效规划,用自身较强的心理素质完成竞赛压力和训练压力的调节,保障在短跑竞赛中具有稳定的情绪,将自身最大潜能在短跑的短时间内激发出来,保障在短跑竞赛中获得较理想的成绩。
  1.3 田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构成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指在数学中通过对变量的处理将众多有互联关系的原变量组合成能代表原变量的因子,并在这过程中发现因子关键点和变量的规律,从而达到因子分析的目的。田径短跑运动员因子分析主要是对其心肺功能因子、骨骼因子、下肢形态因子、步频步伐因子、脚踝围因子、速度因子等进行具体性研究,从而得出运动员运动中的表现能力和专项技能水平。具体因子分析需要对短跑运动员身体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并通过因子分析软件进行运动员专项能力因子分析,得出相关所有指标的变量数值,然后对上述6项因子数值进行分析,得出的数据分析成果则为运动员素质的指标。经过运动员专项能力构成因子的分析表明田径短跑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包括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形态等,其发展对运动员整体的专项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是运动员训练专项运动素质的核心和重点。
  2  田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训练方式的改进
  2.1 科学调整压扒地动作技术要领
  田径短跑运动员在专项运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运动受到阻力主要分为运动前蹬动作产生的身体制动力与空气自身阻力两种形式,空气阻力属于客观条件因素,非人为控制。对此,前蹬动作产生制动力因素是影响田径运动员对抗阻力的关键点。专项技术中的控制技巧可以有效降低这一人为阻力,减少人为前蹬动作制动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通过技巧性运动训练,缩短足运动的落地点,保持落地点与身体重心之间垂自射影点自线距离。其次,快速反应大腿下压动作,膝关节作为小腿运动的轴心,屈曲后进行扒地动作。其次,足落地需足掌触地,踩关节缓冲力可以降低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制动力。
  2.2 解决训练技术与强度间的矛盾冲突
  田径短跑具有高级强运动项目之一,人体生理中中枢神经细胞的兴奋程度与运动强度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运动强度越大。中枢神经细胞的兴奋程度也就越强。中枢神经的兴奋程度不断增强,神经区扩散情况越显著,运动员自身神经反射出多余动作,增加了训练技术的掌控难度,同时也增强了专项技术规范的控制性与掌握能力。对此,田径短跑运动员在日常专项能力训练中,按照不同强度层次设置训练技巧与训练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训练技术与强度间的矛盾冲突问题,进而提升运动员的运动综合素质与专项能力。
  2.3 强化大腿和小腿折叠前摆专项技术
  大腿和小腿反复折叠运动中,腿部传动惯量随着折叠程度的增加而逐渐缩短,步频却表现出同步增加。对比分析不同运动素质与能力的田径短跑运动员动作技巧,优秀的田径短跑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足与地产生蹬离动作后,小腿以最快的速度向大腿方向折叠,折叠程度很大。折叠程度的增大,腿部前摆,转动惯量会随之减小。正如物理学中的单摆原理,摆动腿的前摆动作若为一个圆周运动,大腿与小腿间的折叠运动程度越大,腿部的传动惯量会增加缩短量,步频也会同步增加。
  2.4 改进后蹬腿专项技术
  田径短跑运动竞技比赛的高速影片中可以看出,优秀的田径短跑运动员能够缩短比赛成绩或用时,在运动过程中后腿往往不会保持伸直状态,而是膝关节位置的一种运动歪曲倾向或歪曲运动状态。从生物学角度对其进行理论分析,股后三弦肌为大腿与小腿折叠的原动肌,主要为双关节肌,肌肉与股骨保持平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由运动员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因素组成,其运动专项能力检测指标因子有速度、步频、下肢心态、心肺功能等因素。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提升作为训练的过程,要求教练员根据相关运动因子的分析与检测的结果,针对性地进行速度力量素质和专项运动素质训练,从而为竞赛技术的提高提供运动素质的支撑。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因素的进步与发展决定短跑竞赛的成绩和成效,对运动员整体的专项技能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春丽,刘海军.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高100米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的研究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408.
  [2] 李劭淳.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与方法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2):96-97.
  [3] 陈晶,许菲菲,林俊.基层田径短跑和中长跑运动员选材研究[J].田径,2018(7):33-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9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