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消费扶贫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消费扶贫是新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扶贫开发实践,具有促进贫困人口增收、提高生产经营能力、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作用。但是,消费扶贫工作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当前消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消费扶贫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消费扶贫;供需矛盾;农产品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7-002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         文献标志码:A
  1  消费扶贫的提出
   消费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项创新举措,是新时代背景下新的扶贫开发实践。消费扶贫是指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东部地区机关、学校、医院以及民营企业等企事业单位,通过消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农产品、聘用贫困农户、到贫困地区旅游消费等,做到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扶贫举措精准到户、扶贫成效精准到人,使贫困人口通过消费脱贫[1]。
  2  消费扶贫面临的问题
  2.1  产品供给问题
   目前,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生产的特点是小而分散、有产无量、自产自销。传统农业以家庭为单位,农户自产自销,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带来的结果是产量小、分散、初级产品多、商品规模不够。如果大规模展开消费扶贫,将会出现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和供不应求的现象。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生产者需要转变思想,解决产品供给规模化问题,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2]。
  2.2  产品品牌问题
   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在品牌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无品牌和有品不优。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不同农户生产出来的同种农产品存在品相和质量上的差异。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产量较少,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品牌。有些农户意识到产品品牌的重要性,申请了品牌,但知名度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2.3  产品包装问题
   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在包装上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分级。大多数农副产品包装粗糙、容易破损、设计缺乏美感[3]。有些农产品采摘后,带泥直接装袋进入市场销售,消费者的体验较差。多数产品没有根据质量分级包装,缺少与产品相关的文创,附加值不够,很难作为馈赠礼品,无法满足中高端消费人群的需求。
  2.4  产品供需矛盾问题
   贫困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生产结构与市场消费结构不一致,单一的农业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畜牧业以生猪、鸡、鸭为主,与市场对接程度不深,市场需要的特色作物、优质产品、深加工产品供给不足。而消费需求由数量逐渐转向质量有机、品种多样、品质等需求。
  2.5  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资源匮乏、生态脆弱,当地人们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对土地重用轻养,农药和化肥带来的污染越来越明显,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同时,贫困地区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较高,生态环境脆弱,对分困地区危害较大。
  2.6  人才缺乏问题
   消费扶贫不同于常规扶贫工作,虽然由政府倡导,但本质是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需要大量的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深层次加工、包装策划推广、品牌打造建设、宣传营销等工作。人才严重缺乏也是阻碍贫困地区发展的一个难题。
  3  促进消费扶贫发展的对策
  3.1  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引导分散化和家庭经营的小规模农户转变传统观念,统一生产和销售。鼓励消费扶贫单位和企业通过预付一定生产资金、签订购销合同、入股、联营等形式长期合作,解决农户生产资金缺乏、销售难、无法扩大规模等问题,逐步形成规模效应。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发展“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实现买卖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提高农副产品供给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
  3.2  打造区域特色产品品牌
   深入挖掘区域特色,立足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打造有区域特点和辨识度高的品牌,解决无品牌问题。支持农副产品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通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保证产品质量,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品牌。通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同时,制作扶贫特色产品名录,建立消费扶贫网站,宣传扶贫商品,运用新媒体传播绿色和安全理念,提高知名度,解决有品不优的问题。
  3.3  分级包装产品
   根据市场需求,对农副产品实行不同组合套餐、分级包装、分级定价,体现差异化和个性化。一部分农副产品可以简单包装,降低包装成本,但要避免在田间地头简单包装,在感受原生态的同时注意美观。另一部分农副产品要满足中高端消费人群的需求,打造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包装应更精细、更精美,改进包装工艺,体现创意文化。
  3.4  信息互通,實现供需匹配
   改变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农产品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实现按需生产。通过资源整合,形成规模化的产品资源市场。积极了解、掌握贫困地区扶贫农产品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列出需求清单和要求,积极反馈给供给侧。通过源头采购,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市场波动,统一发货,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精准对接。
  3.5  资源环境问题
   深入开展地区资源普查,掌握地区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破坏严重的地区,应停止开发并筹措资金进行恢复。优化农产品与服务结构,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农副产品做精、做优,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主推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产品。
  3.6  发挥人才引领作用
   首先,加强农民培训,内部培育人才。提升农民对消费扶贫的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的消费扶贫观念,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宣传推广,重点培训技术能人和带头人,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其次,聘请专家,加强产品技术和营销指导,培训内容要精准实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应用现代化技术,扩大产品供应规模。再次,弹性聘请电商人才和营销团队,定期开展培训指导,组建营销团队。
  4  结束语
   消费扶贫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供需矛盾,解决办法是从以生产为主导转向以消费为主导,最终目标是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不断提升其致富能力。
  参考文献:
  [1]厉亚,宁晓青.消费扶贫赋能脱贫攻坚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2):3-7.
  [2]李军.海南省消费扶贫的创新实践[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6):18-20.
  [3]葛建华.“一站式”消费扶贫电商平台的构建及运营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9(3):42-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3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