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苏铁粉蚧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华刚

  摘 要:苏铁粉蚧Pseudococcus zamiae (Lucas),属半翅目Hemiptera,粉蚧科Pseudococcidae,是一种刺吸式害虫,在福建的苏铁园内常有暴发,并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死亡。该文介绍了苏铁粉蚧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旨在为苏铁粉蚧或其他粉蚧科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苏铁粉蚧;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0-0076-02
  Abstract:Pseudococcus zamiae,which common named Cycads mealy bug,belonging to Hemiptera,Pseudococcidae,is a stinging and sucking pest and often lead to tree-languish or even die in the Cycadaceae garden in Fujian.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occurrence rule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P.zamiae.It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s to the control of this pest and the wider Pseudococcidae
  Key words:Pseudococcus zamiae;Occurrence rules;Econtrol measures
  苏铁类植物包括苏铁科(Cycadaceae)、托叶铁科(Stangeriaceae)和泽米铁科(Zamiaceae),是濒危的重点保护植物[1]。福建是苏铁的重要适生区,在厦门、福州等地均有种植。福州植物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珍稀植物园内,种植有苏铁22种500余株(其中国内16种,国外6种),是目前国内收集和保存苏铁植物较为齐全的专类园之一。
  然而,苏铁常常遭受病虫害的影响。据统计,苏铁已知的病害有4种,虫害多达45种[2],其主要的虫害有曲纹紫灰蝶[Chilades pandava (Horsfield)]、考氏白盾蚧[Phenacaspis cockerelli(Cooley)]、榆牡蛎蚧[Lepidosaphes ulmi (Linnaeus)]等[3]。多年来,陆续有研究报道了福建省内苏铁害虫的发生情况,包括褐圆盾蚧[3]、苏铁白盾蚧[5]等。蔡子坚和罗佳对福建省10县市的苏铁蚧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采集和鉴定,得出福建地区危害苏铁的蚧虫有15种,隶属于4科10属,且其中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是咖啡盔蚧和酱褐圆蚧[6]。但潘爱芳对福州植物园内蚧壳虫进行的专项调查却发现,最主要的蚧壳虫和全省的普遍情况有所不同,以桑白盾蚧、黑褐圆盾蚧、苏铁蛎盾蚧、红圆蹄盾蚧、球蜡蚧危害最为严重[7]。由此可见,不同园区的主要危害种类差别较大。2018年6—7月,园内苏铁又再次受到蚧虫的严重危害,经采集和鉴定发现,此次危害的种类为苏铁粉蚧[Pseudococcus zamiae (Lucas)]。
  1 試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州市北郊晋安区新店镇上赤桥(东径119°16′,北纬26°07′)福州植物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珍稀植物园内苏铁园。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0℃,年均日照1848.2h,年均降雨日数153d,年均降水量1438.5mm,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9%,无霜期328d。试验地为Ⅱ类地,地属较肥沃,面积6200m2。园内种植苏铁22种500余株。
  2 调查时间、方法和结果
  2016年6月初,对福州植物园内的苏铁进行抽样调查。针对不同种类的苏铁,采取5点取样法,调查各种类是否均有受害。每隔7d调查1次,采集并鉴定危害的蚧壳虫种类。调查结果表明,此次危害主要由苏铁粉蚧引起,各种苏铁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危害。其中,同种苏铁来看,靠近水库方向受害相对较重。
  3 形态特征
  雌成虫年轻时长椭圆形,老熟时宽椭圆形,约5mm以下体长。触角8节,眼在其后之头缘。足粗大,后胫节有许多透明孔。腹脐位于第3、4腹节间,有侧凹。背孔2对,内缘硬化,瓣上有毛和三格腺。肛环在背末,有成列环孔和6根长环毛,其长约为环径之2倍。尾瓣突出,其腹面有大圆形硬化片,端毛约与环毛同长。刺孔群17对:末对各有2根粗锥刺,许多密集三格腺和附毛,位于约2个肛环大之硬化片上;末前对各有2根锥刺,但三格腺和附毛也多,硬化片和肛环同形同大;其他刺孔群无硬化片,除头胸部各有3~4根锥刺外,其他均为2根,另有少数附毛和三格腺。三格腺在背、腹面很丰富。多格腺很少,仅在腹面阴门附近。蕈腺很多,分大小2种:大者在背缘,每刺孔群旁常有1个,包括额对,其他在背中区和亚中区;小者在体背各体节上多至成横带,在腹面缘区亦很多,成纵带,在头胸节上每伸入中区。小管腺在腹部腹面中区分布。体毛细短,腹面者较长。此种三格腺、蕈腺甚多,末2对C硬化片大[8]。雌成虫长卵形,体外覆盖白色或淡黄色的蜡粉,蜡刺在体缘呈放射状伸出,腹部后端有1对较长的蜡刺。虫体分布于寄主小叶背面[6]。
  4 防治方法
  4.1 林业管理 加强苏铁园管理,及时中耕松土、施肥和灌水,以满足苏铁植物对水肥的需要,增强树势,提高抗虫能力。结合冬春季修剪,剪除被害严重的枝条以及荫蔽枝并集中烧毁,以减轻为害,并且利于新叶萌发[9]。在自然情况下,粉蚧活动性小,其自身传播扩散的能力有限,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发展,人为和远距离传播病虫害的机会日益增多。因此,今后在调运苗木时应加强检疫监测,如发现病虫,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消灭,可有效防止害虫的进一步传播扩散。
  4.2 生物防治 苏铁粉蚧的自然天敌包括病原微生物、天敌昆虫和鸟类等。病原微生物含细菌与真菌,细菌主要为苏云金杆菌,真菌主要为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的施用方法主要是以传统的喷雾或喷粉法,将其喷至有害的苏铁叶、干上,有明显的致死效果。白僵菌和绿僵菌的施用方法均为将其撒至苏铁园内,造成对苏铁粉蚧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其中前者在潮湿的阴天施用,效果更好。另外,各地都有一些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以控制粉蚧为害的成功经验,可根据实地情况综合利用。如:福建省内调查表明,危害苏铁的蚧壳虫天敌有寄生性天敌15种、捕食性天敌6种和寄生菌1种,尤其是粉蚧长索跳小蜂在福建省田间发生量大,寄生率高[10],合理使用这些本土天敌资源,将有助于绿色防控。   4.3 物理和机械防治 抓住苏铁粉蚧生命活动中的2个薄弱环节,采用物理、机械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首先,苏铁粉蚧营固着生活,很少活动,一般只在局部植株上发生,及时采取拔株、剪枝等措施,便可得到显著的效果。其次,苏铁粉蚧短距离扩散蔓延主要靠初孵若虫爬行,此时需对其树干使用阻隔方法,可阻止扩散,消灭绝大部分若虫。
  4.4 化学防治 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苏铁粉蚧发生为害的高峰期,且发生整齐,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施用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配制的复合性杀虫农药(含毒死蜱、溴氰菊酯等成分),每3~6d喷药1次,连续2~3次,效果显著,虫口死亡率达95%以上。
  5 小结
  苏铁粉蚧不属于我国常见的6种粉蚧[11],但在福建时有暴发,若不引起重视、长期不防治,则虫量累积将对苏铁植物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多种手段综合治理,尤其是在危害初期进行防治,能够有效抑制虫口密度。因此,今后应从“绿色植保”的角度出发,加强监测力度和林业防治的推广力度,科学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治,以确保植物安全。
  参考文献
  [1]黄玉源.中国苏铁科植物的系统分类与演化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北京,2001.
  [2]傅美招.徐正会,黄忠强.中国苏铁科植物已知病虫害及其防治研究概况[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02):44-49.
  [3]秦元丽,吴耀军,梁斯.苏铁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J].广西林业科学,2006(02):86-88.
  [4]周卫川.褐圆盾蚧的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科技,1995(02):41.
  [5]阮志平.苏铁白盾蚧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5(12):38-39.
  [6]蔡子坚,罗佳.苏铁蚧虫及其天敌[J].华东昆虫学报,2004(01):81-87.
  [7]潘爱芳.福州地区苏铁常见介壳虫的种类调查[J].福建热作科技,1999(03):20-21.
  [8]汤睙德.中国粉蚧科[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
  [9]桂育谦,崔茁壮,金春萍.如何养好苏铁[J].河南农业,1999(12):25.
  [10]何衍彪,詹儒林,常金梅,等.我國粉蚧寄生蜂的种类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7,37(10):23-29.
  [11]王子清.中国动物志-昆虫纲 第22卷 同翅目 蚧总科 粉蚧科 绒蚧科 蜡蚧科 链蚧科 盘蚧科 壶蚧科 仁蚧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4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