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化繁为简,以简驭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吕华凯

  【摘要】诗歌鉴赏是高三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着重研究了诗歌文本的特点,认为诗歌的核心要素是:情、景、人、事、物。而“情”是诗歌最核心的要素,“景、人、事、物”是诗歌赖以表情达意的手段,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诗歌解题思路。
  【关键词】诗歌;破解“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化繁为简,把握核心
  诗歌的鉴赏涉及语言、形象、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多个方面,知识很庞杂,很“繁”,如果让学生去记忆,一方面是很难记住,另一方面,即使记住了,对诗歌的理解也不会有多大的帮助。因此,从“繁”中寻“简”,寻求诗歌的重要因素,寻求诗歌的核心及规律,就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那么诗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可以简单概括为五个字:“情、景、人、事、物”。因为,无论是诗人创作,还是我们理解诗歌,都离不开它们。
  (一)“情”是诗歌最核心的概念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例如“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①“诗以道志。”②“《诗》言是其志也。”③
  随着后代文伦家对诗歌的不断研究,“到了汉代,诗言志被定义为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诗歌最主要的功能是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
  “情”是诗歌理解最核心的概念,因此高考命题者每年都要触及“情”这个问题。像2019年江苏高考诗歌第2题“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2018年江苏高考第2题“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传达了哪些情感?”
  可见“情”在诗歌理解上的重要地位。
  (二)“景、人、事、物”是“情”的外在表现
  诗歌是来表达感情的,可是诗歌是借助什么来表达的?我们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来说明这个问题。
  上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诗句描繪了赤壁的壮美景色(景),写出了自己的宽广胸襟,也为下面周瑜的出场做好了铺垫。下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事)等诗句通过写周瑜的装束及行为,表达了诗人对周瑜的仰慕,以及希望建立像周瑜那样丰功伟绩的伟大抱负。下面又和自己的“早生华发”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不能实现抱负的苦闷。
  再例如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一开头用四个字“寒蝉凄切”写出了环境的凄冷(景),为男女主人公的出场烘托了一个凄凉的氛围,有利于后面感情的抒发。“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也是写景,“晚”和“初歇”交代了时间和离别时刻的到来,把离别之情向前推进了一步。“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几句在写人,写人的行为,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既写人又写景,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
  我们在分析这首词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时候,始终围绕“人、事、景、物”展开分析,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准确而深刻的把握诗歌的感情。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诗歌主要是通过“人、事、景、物”来抒发感情,只是不同的诗歌题材侧重点不同而已。
  二、从“简”入手,有助于读懂诗歌
  许多学生认为诗歌题目难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读不懂,读不透,导致做题抓不准,因此老师都知道要在教会学生读懂诗歌上面下功夫,也做了深入研究。比如题目、注释以及作者的生平,这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但是,本人认为这些只是辅助手段,对原文的理解才是最主要的。而要理解原文,掌握诗歌抒情的特点才尤其重要,诗歌抒情主要借助“人、事、景、物”来抒情,倒过来思考,如果我们从“人、事、景、物”入手分析,便能更好更准确的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韩愈的《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
  这首诗歌学生的得分也不太理想,我想主要还是对原诗理解不准确。这首诗主要写“鸟(精卫)”和“我”以及“别人”,先要分清哪几句是写鸟,哪几句是写“我”以及“别人”。再分析“鸟”有何表现?“我”和“别人”有何态度?经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先写精卫鸟的表现“抱寸诚”“口衔”“心望”“功难见”“命已轻”,从这些表现中可以看出精卫鸟的毅力、品质等方面的特点;“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很明显这两句在写别人和我的态度的不同;最后四句在写“我”“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这样一层一层的理解,从“人、事、景”入手,能够更快更准确的理解诗歌,就不难得出上述问题的答案:韩愈的《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前六句运用“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后六句表达了作者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三、以简驭繁,夯实理解诗歌的基础
  与诗歌相关联的知识是很多的,也很庞杂,这些知识是我们理解诗歌的基础,也是我们做好诗歌题不可缺少的。如果不把规律和思路教给学生,学生就很难记得住,也很容易忘记。但是,如果懂得了前文所讲的道理,从“情、景、人、事、物”这五个关键字入手,按照下面的几个环节,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可以做到“以简驭繁”,有助于全面理解诗歌。
  总之,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要把精力放在对诗歌特点的研究上,不能简单的立足于答案去研究解题,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规律的基础上,做到“化繁为简,以简驭繁”,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们不妨一试。
  注释:
  ①出自《尚书·尧典》.
  ②出自《庄子·天下篇》.
  ③出自《荀子·儒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4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