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手段激兴趣 化繁为简释重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具体、简单化,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从多个路径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206-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一定程度上为数学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1]。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其注意力的集中能力较弱,自控能力较差,在教学中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同时由于小学数学知识较抽象,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这使得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将视频、音频、图片以及文字等进行有效结合,对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冲击,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三辆自行车的图片,其中一辆为椭圆形车轮,一辆为长方形车轮,一辆为圆形车轮,之后播放三辆自行车骑行的视频并提出问题“老师下周要去参加自行车比赛,现在老师设计了三辆自行车,同学们觉得老师应该选哪辆车去参加比赛?”,通过互动发现多数学生选择圆形车轮,之后教师依据学生的分析导入课堂教学。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 突出知识特点,化抽象为具体
  小學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其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且较为抽象,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思维多处于感性层面,缺乏抽象思维,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知识较难理解,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以及图片等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直观了解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如教师在进行“认识时间”课堂教学时,由于时、分、秒的概念较为抽象,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钟表,并通过不同颜色标记时针、分针,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演示时针、分针走动时其区域的变化,如组织学生观察一小时时间内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与分针同时走动、同时停止,一小时内时针只走了1格,而分针走了一圈,即60格,此时教师及时导入数学知识,1时=60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公式具体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3 理论结合实践,增强答疑解惑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枯燥,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认知水平有限,要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就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直观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以及知识等,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实践能力以及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对此,教师可借助互联网直观展示数学图形的操作过程,并通过旋转、平移等使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2]。如教师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游乐场中的设施,并组织学生观看这些游乐设施的运行过程,如旋转木马是旋转的,观光梯是平移的等,通过讨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剪纸过程,组织学生观察剪纸,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剪纸左右或上下是对称的,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图形的对折线段,并导入对称轴知识以及轴对称图形,并通过图形的移动使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知识。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化展现图形的运动,使学生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
  效率。
  4 贴合实际生活,拓展延伸知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求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借助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3]。如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同时展现各商品的价格,如铅笔1.5元,橡皮擦1元,糖果1元,然后组织学生选择需要的商品进行购物,在学生确定商品后教师出示人民币,导入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等,并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人民币,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纸币的颜色和上面标注的数字认识人民币,在认识纸币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脑中纸币上闪烁的数字使学生具体了解纸币面值的不同,最后指导学生比较1元和1角的区别,通过比较导入元、角等人民币单位知识。
  通过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通过数学学习提高生活中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数学知识特性创设教学情境,运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启志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9).
  [2]王春辉.浅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2018(04).
  [3]小梅.优化手段激兴趣 化繁为简释重难——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发展,2019(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