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创新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贾志平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变得更受重视,已经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对学生成长有着巨大影响。就当前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不少缺陷与不足,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特色与作用,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难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心理。将简单阐述“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其教学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就教学创新策略展开探讨。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028-02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同样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产生了良好机遇和严肃挑战。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难以达到相应标准,更难为大学生提供良好指引和辅导。因此,结合“互联网+”对其教学进行创新就十分有必要,这是推动高职心理教育革新进步,同时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关键。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应对社会发展
   “互联网+”时代意味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并向高职大学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本身就存在质量良莠不齐、真假混合的情况,还有大量充满误导性的内容。高职院校大学生处于心理成长的重要过渡时期,极易被外部影响,进而可能被这些信息所误导,影响自身心理健康。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存在心理敏感、脆弱、独立性弱等特点,较易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满足学校教育的要求
   在当代教育逐渐成熟的情况下,心理教育的紧要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然是深受学校关注的部分。实际上,现代高职教育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着重培养理论知识水平高、技能实践能力强、心理素质良好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而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点的关键所在。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心理教育能夠得到全面创新与拓展,从教育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完善,进而形成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模式,在保障实际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群体身体成长。
   (三)促进学生成长
   当代高职学生大多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有着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学生心理不正常的因素非常多,既包括他们自身不够成熟,也包括家庭背景,当然也包括学校及社会影响,更少不了互联网的影响。不管怎么说,当代高职学生心理状态较为堪忧,这就要求学校落实自身育人责任,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身心正常成长。
   二、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体系尚不完善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很多学校也对此高度关注并投入了资源进行建设和发展,但教育体系不完善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教育机构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将其简单当作一门课程,只是安排教师进行教学,在专门的机构建设方面没有下够功夫。其次,教育制度没有得以明确或者存在缺陷,甚至存在与国家规定有偏差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实际教育效果。
   (二)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性偏低
   就当前来看,教师团队存在专业性偏差的情况,难以完全胜任教育工作。很多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学训练,对相应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不足,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和预期存在巨大偏差。而且,教师队伍的组成较为复杂,其中的主力为辅导员,他们既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也难以抽出足够时间进修并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严重限制了工作专业性的提升,更难充分发挥工作的作用。
   (三)教育内容及方法单一
   受限于不完善的教育体系和专业性偏低的教师队伍,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内容及方法单一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都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普及心理知识,并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与此同时,教育活动开展方式也较为单一,并且整个活动过程显得较为枯燥,不能吸引学生参与。
   (四)重理论而轻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对实践有着较高要求,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的背景下,心理咨询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学校往往将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门普通课,再加上教师队伍专业性不高,实践经验欠缺,难以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引与辅导,导致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咨询服务。如此一来,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徒有门面的理论课程,即便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也难以通过在校心理咨询的方式得到指引和解决。
   (五)网络心理教育平台建设滞后
   在“互联网+”时代,心理教育平台的作用愈发明显,已然成为影响学生心理状态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实际上,当代大学生习惯了网络环境,并且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倾诉情感和想法,故而网络平台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但是就当前来看,高职院校在这点上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建设滞后情况:(1)部分学校并没有投入资源建设网络心理平台;(2)网络心理平台的建设质量参差不齐,既缺乏统一的标准,也缺乏突出的特色,更没有完全发挥互联网优势,导致其难以为学生身心成长提供良好支持。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创新策略
   (一)构建互联网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互联网+”时代要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必然需要优先构建具有网络特色的科学教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标准与规范指导教育工作的实践。首先,学校应当对教育结构进行优化,一改之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课程同等待遇的情况,单独设置专门的机构。只有这样,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才能得以有效结合,教学安排也不用再受传统课程教学的限制,提高实际教学水平,同时为咨询工作顺利、高效进行奠定基础。其次,学校应当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在“互联网+”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必然需要与互联网相结合,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应当针对此进行探索和完善,尤其需要对线上教学部分的制度进行合理设置。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确保教育效果,必然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对此,学校应当在设置专门教育机构的基础上,对教育团队整体水平加以提高。首先,学校应当积极引入更多心理学专业人才,尤其需要提高心理学教师与心理咨询师在教师团队中的比例,从而在理论及实践层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其次,学校应当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调整,减少其参与课程教学的时间,将其工作重心转为心理辅导。与此同时,再安排相应的专业培养,促进辅导员心理学专业素养的提升,确保其能胜任基本的心理辅导工作,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分担压力。最后,学校还需要安排专业教师及咨询师接受最新的互联网相关培训,确保其能够与时俱进地了解由互联网所引起的心理疾病,从而进一步提升其专业性,让其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三)构建并完善网络心理教育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平台的构建与运行已然成为高职心理教育的基础部分,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心理意识有着积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构建并完善网络平台。首先,心理平台应当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平台,包含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所有内容,同时也能覆盖和学生心理状况息息相关的主要人群。也就是说,心理信息查阅、心理健康课程视频观看、心理咨询预约、在线心理咨询、心理档案管理等均是该平台必须具备的基础功能。而和学生心理状态有关的人如寝室长、心理委员、班主任、辅导员、课程教师、咨询师甚至校外心理医生等,都应当通过该平台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监督、指引和辅导。其次,心理平台的运行机制还需要得到充分完善。该平台应当针对不同人群设置相应的权限和功能。其中,学生能够直接在平台上获取心理健康信息、学习课程、在线咨询、预约辅导;辅导员则能够在该平台上對学生心理档案进行管理,以此为基础监管其心理状态,并在线帮助其解决简单心理问题;而心理咨询师则要在线展开辅导,同时确定自身工作安排。
   (四)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同步推进
   心理平台能够使线上和线下教学得以同步,进而促进教育模式创新以及实际教学效果改善。实际上,互联网复杂而混乱的环境,给当代大学生心理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却很难在这方面起到作用。不过在心理平台的帮助下,基于互联网的渠道能够充分吸引当代大学生,同时其过滤的健康的、积极的信息,提供的科学的、有效的心理辅导,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传统教育模式无法解决网络相关问题的尴尬局面。在此基础上,不管是辅导员还是课程教师,又或者是心理咨询师,都能一面通过心理平台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引和辅导,一面在线下和学生接触、沟通和交流。这样一来,心理教育能够全方位覆盖,有效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和意识,提高其承受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
   (五)大力提高心理咨询服务水平
   长期以来,实践水平不高是高职心理教育面临的难题,从而使学校难以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应当积极利用网络特性,促进心理咨询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实际上,导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水平不高的原因除了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性不高、学校对心理咨询重视不够外,还包括学生自身不愿进行心理咨询。在部分学生看来,心理咨询需要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全展示给教师或咨询师,从而会产生较大的逆反心理。不过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心理教育平台让学生可以在线倾诉烦恼,抛出心理问题并接受专业辅导,从而能够改善自身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需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对此,学校应当从多个方面积极推动教育教学创新,通过完善互联网特色的教育体系,提升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性,建设互联网平台,同步推进线上与线下教学,提高心理咨询服务水平等方式,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虹.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7):135-136.
   [2]何雯,王静.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13(4):382-383.
   [3]蓝滢.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串联”模式: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探索[J].亚太教育,2015(13):121.
   [4]杨玉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助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D].长沙:湖南大学,2013.
   [5]赵喜恒,顾培中,王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辅导式教学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8(1).
   [6]苟晓丽.慕课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1).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4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