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与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业态发生了颠覆性改变,互联网和信息化思维融入到传统会计业务领域。本文立足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对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和创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会计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引言
  “互联网+”无疑是近几年最火热的新名词之一,指的是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同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实现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形成崭新的经济发展推动力。当前,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会计人才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关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探索会计教学改革与创新刻不容缓,意义深远。传统的会计业务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显示出其局限性,为顺应网络时代发展,企业开始注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事务中的应用,对会计从业者的职业要求也愈发提高。借助“互联网+”的国家推广计划,乘着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和产教融合的东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教师的转型升级以及学生实训和创新创业等方面。高职院校须与企事业单位携手努力创设优质的现代教育环境,开发课程资源,为社会培养符合互联网+时代需求的职业会计人才。故此,“互联网+会计”对未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高要求,只有深谙互联网思维,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手段进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改革和创新,才能使会计人才真正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标准。
  二、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互联网呈井喷式发展,数字化校园、远程教育、在线课程、微课慕课等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走进校园。大量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了会计专业教学中,但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仍然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不适于市场需求;专业教师缺乏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覆盖面程度低;产教结合落实不到位等等。
  (一)教师教学理念滞后,缺乏互联网+思维
  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充当的是知识传授者,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此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失去了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学习的兴趣减弱,久之就会产生厌学逃课现象。“互联网+”理念指的是既要有互联网思维,又要能够熟练使用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处于互联网+时代的高职院校教师是否具有互联网+思维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师构成中,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互联网思维和意识,接受且愿意在教学中使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例如,开发相关课程的微课慕课,教学活动中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甚至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尝试。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由于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比较小,大多数教师仍是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而安于现状,更有甚者认为,教学中过多地使用新技术手段会削弱甚至取代教师的主体地位。不难看出,如教师缺乏互联网思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生也会缺乏互联网意识,以致毕业后无法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滞后,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宗旨就是走出校门即可上岗就业。基于这一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时需具备扎实的会计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事实却是,走出校门的学生离企业的实际需求尚有距离。那么,问题出在哪呢?归根结底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滞后,和社会需求脱节。学校并未按照企业需求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导致出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低或与本科院校相似的情况出现。会计专业有其特殊性,更偏重于实操,但是目前多数学校的会计教学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中心,鲜有实践操练的机会。一方面,企业迫切需求掌握会计信息化等新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互联网+”带来的行业变革和企业需求知之甚少,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中缺失了相关技能的培训。
  (三)教学设置不合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高
  有些高职院校的校方领导囿于传统,对“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缺乏认识,相关软硬件投入不足,教学中也不倡导过多地使用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手段。多数院校目前也只是在课堂教学环节略有使用,而在学生实训实習环节、创新实践项目、专业建设和教师培训等领域尚未涉及。
  (四)产教结合落实不到位,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国外的会计行业门槛非常高。发达国家的会计人才培养是多方合作共同培养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部门负责提供政策支持,行业协会进行指导,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并且提供行业专家走入课堂授课,吸纳学生实习就业。在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时有缺位,校企合作也流于形式。在“互联网+”普遍推广的今天,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如不能积极借助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多方合作,那么未来“互联网+”会计人才会十分紧缺。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明晰“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宗旨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经济以新常态形式发生改变,企业的经济业务形式随之转型,促使会计业务形态出现变革。这次变革不同于过往,主要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过去企业的会计主要工作是做账报账,但是现在企业的会计还要具有跟踪业务环节的能力;另一方面,现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要求会计人员能熟练使用云技术进行在线实时做账、报账和审账。由此看来,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发生了改变,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紧密联系,知企业所想,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手段,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明晰“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宗旨。
  (二)以教师转型为契机,改变教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教师是关键和主导。因此,积极引导教师进行转型,培养互联网+思维,以创新为驱动,实现传统课堂教学向现代互联网教学转变,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转型过程中,转变思维最为重要。在具体操作中,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课堂;组织教师编写“互联网+”会计教材;进行“互联网+”会计行业师资培训。
  (三)积极使用和推广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互联网+”会计专业在线平台
  高职院校在大力积极推广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普及信息化会计课堂和加强云技术模拟实训的同时,还需搭建“互联网+”会计教学在线平台。在线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第一,通过网络和微信平台加强学生管理,追踪实习实训活动,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平台。第二,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业务处理。第三,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资源整合、优化,搭建“互联网+”会计教学平台,切实提升教学资源使用效率。
  (四)借助政府部门有力政策支持,切实开展校企合作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的参与是前提和基础。政府部门通过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来引导行业企业参与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多种形式为校方提供人才需求报告,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报告制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过程将由校方和企业共同实施完成,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标、课程设置、考核标准以及教材编纂等,以期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训宗旨。
  四、结论
  “互联网+”时代使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变,因此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是顺势而为,也是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的需要。为此,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必须通过改变教学理念,确立“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引导教师升级转型,形成互联网思维。同时,搭建“互联网+”会计专业平台,实现远程校企合作,从而使高职院校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性会计专业人才,培育出真正适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综合型、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延泰.“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工作研究,2017 (03).
  [2]张彬.“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新思路[J].文化视野,2016 (25):423-01.
  [3]陈慧莉.“互联网+”时代基础会计课程的翻转教学设想[J].职业教育,2015 (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13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