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蜱虫的侵袭可以使动物发生感染,造成兽皮和乳房损伤,引起中毒、麻痹,最重要的是易受到多种病原体感染。所以,蜱虫防控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宿主免受刺激及病理损害,防控还可阻止蜱虫的扩散,可阻止蜱虫传播到非感染地区。现介绍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包括轮牧与生物防控、化学药物防控、使用疫苗和其他防控策略。
关键词:家畜;蜱虫;感染;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2-0118-01
1 轮牧与生物防控
轮牧与生物防控可以直接阻断蜱的自生和寄生阶段。多数自生阶段的硬蜱和软蜱对环境有特殊要求,并且局限于宿主生活的生态环境。破坏蜱栖息环境可以减少蜱的数量,清除墙壁缝隙和鸟类栖息地,可有效地减少软蜱的数量,因软蜱自生阶段栖息于以上地方。也可用排除交替宿主或排除某一生命周期的特殊阶段宿主的方法,有效减少蜱的种群,尤其对控制三宿主的硬蜱推荐使用此方法,如非洲扇头蜱、希伯来花蜱、红润硬蜱、欧洲东南部和亚洲的璃眼蜱。在澳大利亚,已采用轮牧来控制单宿主硬蜱中的扇头蜱。此方法可适用于其他种类的硬蜱。轮数的时间取决于自生幼虫的生活时期。但是此方法很少应用于多宿主硬蜱和其他软蜱,因其不采食的阶段时间跨度很长。蜱的天敌有鸟类、啮齿类、蚂蚁类及蜘蛛类,对减少自生阶段的蜱可以发挥较大作用。在西半球,火蚂蚁是一种值得注意的蜱虫捕食者。亚洲和非洲瘤牛和桑格牛在与硬蜱首次接触即可产生抵抗力,相比之下欧洲土种牛易感。用抗蜱瘤牛与其他品种杂交可以作为一种控蜱的方法。澳大利亚引进瘤牛,已经使微小牛蜱得到了有效控制。饲养具有抗蜱的品种牛已经成为非洲和美洲的一种重要方法。在非洲,有一种以攻击性蜱虫为食的牛椋鸟,可减少硬蜱感染家畜和野生偶蹄类动物。
2 化学药物防控
使用杀螨剂可杀死环境中自生阶段的蜱或在宿主身上寄生的蜱。在美国西部地区,用某些植物喷雾杀螨剂来防控蜱虫,以此来减少对人类的攻击。此种方法因污染环境和大面积治疗的费用高等问题未能广泛推广。犬舍、谷仓和人类的住房需要定期使用杀螨剂来控制蜱虫的自生阶段,如犬蜱、血红扇头蜱。软蜱在自生阶段经常出没于鸟类巢穴、鸽棚、猪舍、居民房屋,这时使用杀螨剂更为有效。对宿主使用杀螨剂,可以杀死黏附的幼蜱、若虫、成蜱及软蜱的幼虫,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使用。20世纪前期,主要使用三氧化二砷(砒霜)来作为杀螨剂,后有机氯类、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盐类、脒类及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在世界的不同地区得到广泛使用。由于蜱群已对一些化合物产生耐药性,现已开发出一些新化合物,如苯吡唑。杀螨剂最常用于家畜,采用浸泡、喷雾法,而浸泡效果更好。近年来,已经开发出其他种类杀螨剂的使用方法,如缓释剂和缓释丸、缓释浸药耳标、背部浇泼法(药浇在背上向全身散开)和点浇法(类同但扩散少些)。家禽通常使用粉剂杀螨剂,猫使用粉剂或洗剂,犬使用粉剂涂抹。多年来,都将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和有机磷酸酯类药物按照配方制成粉剂、颈圈,以杀死犬和猫的硬蜱。苯吡唑因作用持续时间长,喷雾和泼作为一种高浓度的泼淋药物——拟除虫菊酯类,可用于犬,但对猫有毒性,如果猫和犬在同一环境下,不建议使用。
3 使用疫苗
近期一个极具潜力的重要进展是用生物技术开发出颇有前途的抗微小牛蜱疫苗,免疫原是一般宿主没有的蜱的一种隐藏抗原,其免疫机制不同于蜱虫的接触刺激。该抗原来自饱食后成年雌蜱的粗提物,刺激产生的抗体可以损坏蜱的肠道细胞,杀死蜱或使其彻底不育。开发其他类似可以抵抗传播兽医学上重要牛病的媒介硬蜱的疫苗情况尚不清楚。可以选用扇頭蜱(牛蜱)制备疫苗,因为该蜱是单宿主,并主要以牛为宿主。该蜱作为可能是最重要一类疾病病原(巴贝斯)的储存者。相比之下,可以导致严重牛病(如边虫病、心水病、泰勒焦虫病)的其他种类媒介蜱都是三宿主蜱,它们不仅侵袭牛,还侵袭其他偶蹄类动物,接种疫苗不可行。抗非牛蜱媒介蜱的疫苗无法消除这些蜱,也无法清除这些蜱传播的病原。
4 其他防控策略
最初杀螨剂的主要用途是消灭蜱,防止蜱和蜱媒病的传播(检疫期),消灭与控制蜱媒病,此种灭虫计划在亚热带边缘地区得到成功,比如扇头蜱属分布的美国南部和阿根廷中部,这些地区的扇头蜱和巴贝斯虫病已得以根除,非洲南部的东海岸热病(由泰勒虫传播)已被消灭。在实现不了根除蜱的地方,用以控制蜱密度的成本太高,因此生物灭蜱、药物灭蜱结合的方案得到采用。成本控制策略的有效性需要对疾病病原体、脊椎动物宿主、媒介蜱与环境之间动态关联有更好的系统掌握。对蜱病和蜱媒病已被根除的国家,应采用严格的检疫措施来防止外来蜱病的侵入,需要使用气候匹配模式、地理信息学系统和专家系统(根据专家知识和人工智能模式),来鉴定蜱未感染地区是否遭受蜱的侵入。
蜱虫病的防控,需要利用地方病的稳定性原理和开发改进的重组疫苗。目前具有潜力的方案是鉴定媒介蜱中肠受体位点,开发这些结合位点的抗体以此来阻断摄入的感染蜱带来的病原。
收稿日期:2019-09-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4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