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猪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控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猪沙门氏菌病是由于感染沙门氏菌属中各种沙门氏菌而引发的一种传染病。通常是1~4月龄的猪易发,成年猪较少感染。该病的流行非常缓慢,全年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生,通常在潮湿多雨的季节或者发生猪瘟、猪流感等流行性疾病时出现。只要猪感染该病,就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延迟出栏,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当人们食入存在沙门氏菌的猪肉,也非常容易出现发病,从而影响健康。现概述该病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猪;沙门氏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鉴别诊断;药物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5-0094-02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体
  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大小为(0.6~1) μm×(2~3) μm,呈卵圆形,两端钝圆,没有荚膜,无法形成芽孢,往往生有鞭毛。该菌不同菌型具有复杂的生化特性,但具有相似的抗原结构。
  1.2 传染源
  猪携带沙门氏菌,处于潜伏期内,此时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但却能够持续排出病菌。不同猪具有长短不一的潜伏期,有些会快速表现出症状,有些终生都处于潜伏,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一般来说,终生没有患病的猪排出病原菌数量较少,此时只有采集其排泄物等进行实验室检测病菌才可查出感染,但其会对同群猪或者距离较近猪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处于临床症状期的猪,由于在该阶段病猪体内存在大量病菌,表现出明显的臨床症状,此时有利于病菌排出和蔓延,因此该阶段的传染源具有最强的传染性。
  恢复期的病猪,此时已经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机体出现的损伤正在逐渐恢复,免疫力逐渐提高。部分病猪感染沙门氏菌后可能在很长时间内排出病原体,甚至终身都成为传染源,如伤寒沙门氏菌等。
  1.3 传播途径
  1.3.1 经飞沫传播
  病猪感染沙门氏菌后,在圈舍内呼气、鸣叫或者打呵欠时,通过口鼻喷出含有病菌的带渣液体,会污染围栏、地面、窗户或者墙壁,并随着液体蒸发扩散至空气中。如果空间狭小局促或者猪群饲养密度过大,导致空气无法顺畅流通,同群或者附近距离传染源较近的猪就非常容易快速吸入病菌,或者在开放性的伤口、器官内附着,从而感染病菌发病。如果猪自身体质差、生活环境卫生差或者处于冷热更替季节,由于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也容易感染发病。
  患病猪通过口鼻排出的带渣液体,当液体完全蒸发后,剩下的病菌和蛋白质就会以溶胶的形式在降落处附着,并在空气中存留很长时间,其他猪的开放性部位与其接触后就会发生感染。
  1.3.2 经尘埃传播
  含有沙门氏菌的较大带渣液体排泄物或者分泌物等落入到环境中,通过挥发或者灰尘的吸附变成尘埃,在其他易感猪吸入或者接触后发生感染。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败血型)
  病猪持续发热,寒战或者恶寒,精神沉郁,往往相互堆叠挤压在一起,嗜睡,藏在垫草内或者腹下。临床上主要是发生下痢,呈现明显的水样腹泻。发生结膜炎,角膜变得混浊,眼房前积脓。全身被毛颜色暗淡,皮肤松弛,四肢无力,机体快速消瘦,拱起腰背,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亡。病程通常可持续大约4天。
  2.2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病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走动拖沓、缓慢,有时甚至东倒西歪或者长时间躺卧在地,被毛粗乱、粘连,并散发恶臭味,有时出现咳嗽,呼吸困难,体温通常较高,个别体温正常,眼角附着黏稠物,个别肛门发生红裂而持续排出稀薄的水样粪便,其中混杂饲料残渣,或者排出稀粥状、豆腐渣样不成形的粪便,大部分由于营养吸收不良、自身缺乏能量、多个器官衰竭而死亡。
  病猪耐过后能够存活,但无法正常生长发育,往往变成僵猪,此时发育迟缓,新陈代谢缓慢,全身明显消瘦,严重虚弱或者虚脱,有时会发出痛苦尖叫。
  3 剖检变化
  3.1 急性型
  病猪各个内脏发生程度不同的出血。脾脏肿大呈暗蓝色,质地如橡皮样坚硬,切面呈蓝紫色。淋巴结也发生肿大,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比较明显。肾脏发生程度不同的充血、肿大、出血。肝脏也发生出血和肿大,有时实质上存在黄灰色的细小坏死灶。肺脏发生弥漫性水肿、充血,往往伴有小叶性肺炎灶。全身黏膜、浆膜存在程度不同的出血斑点,胃肠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
  3.2 亚急性和慢性型
  病猪主要是发生坏死性肠炎,肠壁变厚,肠黏膜上弥漫一层如腐乳状的物质,将其剥开露出的黏膜上存在边缘不规则的红色溃疡面。肠系膜淋巴结发生索状肿大,脾脏稍微肿大,有时肝脏存在黄灰色的坏死灶,肺尖叶、心叶以及膈叶往往出现卡他性肺炎病灶。4 鉴别诊断
  4.1 猪瘟
  二者在临床症状上非常相似,病猪体温都较高,皮肤表面有紫红色斑点,有些还会发生腹泻。但是,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4月龄以下的仔猪易发,往往局限在一个猪场内发病,发病率相对较低。一般来说,发病几天后大肠壁厚度明显增加,黏膜严重发炎,表面变得比较粗糙,这是区分猪瘟和沙门氏菌病的主要病变。
  4.2 猪丹毒
  猪患有猪丹毒后,皮肤表面会存在疹块,且只要感染慢性型猪丹毒,大面积皮肤会发生坏死,关节有所肿胀,导致无法直观通过病症与猪沙门氏菌病区分。感染新型猪丹毒,皮肤表面会发生慢性出血,尤其是在耳、鼻、喉等部位比较明显,肺脏还发生水肿,淋巴结存在出血点,严重时心外膜也发生出血。二者可根据病猪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特征,并借助临床特征进行诊断疾病,为进一步区分,则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5 防控措施
  5.1 药物治疗
  病猪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5 mL/kg恩诺沙星,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同时,在饲料中加入粉碎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即10 g白头翁、10 g黄连、6 g苍术、10 g车前子),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5~7天。
  另外,可在全群仔猪饲料中加入头孢曲松钠,具体用量按说明书确定,连续使用5~7天,并配合加入多种维生素。
  5.2 加强饲养管理
  引种时必须对猪进行沙门氏菌抗体检测,严禁引入携带沙门氏菌的猪。保持圈舍干燥、卫生良好,及时清除粪便,定期进行消毒。仔猪禁止过早断奶,冬天加强防寒保暖,不允许突然更换饲料,避免发生应激。猪患病后不允许作为种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611.htm